寫詩的讀後感,寫一篇詩的讀後感

2021-10-05 23:35:33 字數 5357 閱讀 1934

1樓:匿名使用者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

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

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

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2樓:匿名使用者

《靜夜思》讀後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古詩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會倒背如流地背出來了,但在那時我一點都不知道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進入小學一年級,經過教師的講解,使我明白和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情和整首古詩的含義。

這首古詩寫出了作者李白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思念家鄉的真切感受。他把月光比作秋霜,給人以一種寒冷的感覺,想到了天空上的月亮也是多麼的寒冷與孤獨呀。當時李白一個遠行他們,沒有家人的陪伴,自然會孤獨而產生想念遙遠家鄉親人的感覺,這剛好與天空中孤獨的月亮一樣。

使我感受到古時候的人們常常以藉助月亮來寄託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可想而知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不像我們,現在有很先進的通訊裝置,要是想念爸爸、媽媽了,就可以通過通訊裝置與爸爸、媽媽聊天,也可以通過發達的交通工具,飛快回家與爸爸、媽媽見面。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

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

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

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

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

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

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鑑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寫一篇《星孩》的讀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讀《星孩》有感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套「口袋」書,一本書一個故事,其中有一本叫《星孩》的書,讓我非常感動。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林中撿到了一個孩子,因孩子是從天而降,便給他取名為星孩。星孩長得非常英俊,村裡的人都十分喜歡他,願意和他在一起,並當面讚美他,可星孩逐漸變得變得驕傲而殘酷,自視出身高貴,瞧不起小夥伴,嫌他們貧賤,對殘疾人扔石頭,任意捕殺鳥獸,整日胡作非為。一天,村裡來了一個討飯的女人,自稱是他的母親,為找他幾乎走遍了世界,他不但不相認,並大聲嚷到:

「滾開,你這個臭要飯的,我不是你的兒子」還一腳踢開了她,並說永不見她,後來,上帝懲罰星孩,把他變得又臭又髒,他痛不欲生,發誓一定要找到媽媽,後來他歷盡艱辛,吃盡苦頭,終於找到了親生母親。其實他的父母是國王和王后,把皇位傳給了他,他做了皇帝后,就公佈法令,不許任何人殘害鳥獸,城裡的窮人都得到了施捨和照顧,討飯的人沒有了。在他的治理下,這裡處處充滿和平和繁榮的景象。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一,當自己有一方面佔優勢時,不要驕傲,要去想別人有沒有比自己做的好的,自己是否要去學習,去請教呢?二,天下的父母最辛苦,父母並沒有義務去給我們服務,父母不欠我們什麼,我們得到了父母的關愛、幫助、養育之恩……我們應該去感謝父母。

三,知錯就改,就不是錯,知錯不改就是大錯特錯,論語中不是說:「知錯不改,實為錯也!」

寫一篇現在詩歌讀後感。

5樓:匿名使用者

《楓葉》讀後感

你從血液開始燃燒

在秋風中舞蹈

枝頭綴滿你的深情

如貴妃醉酒潤澤嬌媚

冬日來臨

你悄然飄落

嫵媚的容顏不再燦爛

心境卻充滿坦蕩

因你明白

年年歲歲更迭的命運

你再等待

來年再淺唱盎然

整個詩特色鮮明,佈局精巧,跌宕起伏,非常富有戲劇性,文筆乾淨,用生動的畫面動情上演一幕煙花般璀璨卻又匆匆消逝的青春, 犀利的穿透我的心與思想,傳達出深刻的意味,言語中帶著豐富的感**彩,整個作品顯得非常立體。濃烈沉重輕鬆交織在一起,讓人讀起來很帶感。淺露笑顏之後悵然若失又迴歸安然。

第一段詩人寫下這首詩的時間是秋季,正是楓葉最美麗的時節,用唯美的片段呈現在我們面前,楓葉的熱情,楓葉的舞姿,楓葉的深情和嬌媚,有如一個風姿綽約的少女愛撫著躁動的空氣,依偎身邊,用似火的溫柔迷醉遊子的心。

第2段你悄然飄落

嫵媚的容顏不再燦爛

讓我想到了青春是可以流逝的,想到了曾經愛過的人,曾經擁有的時光和愛情多麼珍貴,在它逝去的時候以及以後的日子裡,我們這些曾經經歷過青春的人,愛過的人,拿什麼承載這無力的憂傷,就像看著手指間的沙粒悄然滑落,任之流逝無法把握,如何面對,如何釋然。

因你明白

年年歲歲更迭的命運

你在等待

來年再淺唱盎然

彷彿平靜的像一條小河流過,卻有絲絲溫柔在蔓延,用暖暖的善意傳遞出詩人本性的善真和麵對歲月的坦然。

總結 這首詩讓我學到了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體會到很多東西原來是這麼重要,不能等到失去了再想如何挽回,不再揮霍時光,不辜負自己。敞開心扉去感受青春的幸福和美好。

《哈姆萊特》的讀後感,寫一篇哈姆雷特的讀後感

哈姆雷特 有感 800 哈姆雷特,一個生在戲劇裡,又活在生活裡,人性中的人物。他是具有人文主義典型性的象徵,是一個經歷痛苦後憂鬱寡歡的人,是一個心懷昂揚熱血激情卻又猶豫不決的人,矛盾是他的集中體現,思考和獨白是他的表達,他用他特有的方式演繹著自我,演繹著這個王子的悲劇。對於自我的剖析,你總能在哈姆雷...

讀名著寫讀後感,讀一篇名著寫讀後感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讀後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 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 悔恨,也不會因為陸路無為而羞愧 臨終之際,他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 麗的事業 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這是在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這本書裡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

讀後感急需,急需一篇讀後感! 急 !啊!

科幻的魅力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海底兩萬裡 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 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