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和設問的好處,用設問和排比的好處

2021-12-19 04:54:19 字數 5684 閱讀 6436

1樓:箬竺

排比作用: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這也是排比)總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恰當地運用排比才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覆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樣的排比有節奏感,增強了語勢,深化中心。 具體的運用:

(1)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緻。

如:「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收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再看郭風《鬆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這兩句都很好地表現出了景物的細微特徵。

(3)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

比如:「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為人民服務》)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諺語)

(4)運用排比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我和書的故事》結尾一段:"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既總結了全文,又抒發了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

設問的作用: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設問常見用法

(1)可以用設問做文章的標題,這樣做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節文章的開頭或結尾,能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在說理文章中,為了使論證深入,在關鍵性的內容上,設問說理。

2樓:生活貼身助手

排比的作用和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用設問和排比的好處 5

3樓:涔愪即鉂

設問能夠引起讀者的想象,排比句在文章中能夠增強氣勢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4樓:y問b答

設問有引起下文和吸引讀者的作用。排比增加文章表達效果

課文《匆匆》用一個排比句和設問句開頭,這樣寫的好處是?

5樓:匿名使用者

排比句有節奏感,讀起來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強大的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一)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緻。

(二)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收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三)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

(四)運用排比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比陳述句更能引起注意,表示強調。同樣的意思,若是陳述句,在一篇文中很不顯眼,但換成設問句,一眼就能看到,更能突出、強調這句的重要性。一般做起始句用,引出論點。

6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有多寶貴?像金子一般珍貴。

擬人句,比喻句,誇張句,排比句,反問句,設問句的好處,作用

7樓:章憶汐

擬人句:擬人化,把···賦予了人的(情感、思想、行為舉止等),生動地寫出了······

比喻句:更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寫出了)······誇張句:增加文字的生動程度,行文更風趣,更吸引人,也較好的體現物體特點···(不一定的)

排比句:排比加強語勢/遞進,增強語氣,體現······(特點)反問句:反問表肯定,感情更強烈······設問句:自問自答型別,引起讀者興趣與思考,也可引出下文······

8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 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熟知的、淺顯的事物作比,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生疏的、深奧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古典詩歌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形象,強化對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以生動的形象強化表情達意,從而深化詩歌的主題。如賀知章的《詠柳》巧妙而形象地將春風喻為剪刀,表現得自然有活力。

誇張—— 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徵,說話時有意將事實誇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誇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誇張的描寫,表現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

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

比擬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採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起前後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構綿密,構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排比句讀起來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一)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緻。如:「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沒有和寬廣。」

(二)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收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三)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比如:「我們的幹部要關心第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為人民服務》)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匆匆》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四)運用排比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看劉川同學《我和書的故事》結尾一段:"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既總結了全文,又抒發了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大嫂為幫助志願軍失去了她的雙腳;我們也不會忘記,朝鮮大娘為了保護志願軍,失去了她的孫子;我們更不會忘記,朝鮮小姑娘為了營救志願軍,失去了她的媽媽。」

恰當地運用排比才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覆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

設問、反問——「設問」是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江東**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9樓:潔白楓葉

擬人句是生動形象,比喻句是打比方把(什麼比作什麼),誇張句是突出特點,排比句是整齊,反問句是語氣更加強烈,設問句是自問自答,引起讀者的興趣

10樓:吳詩琳

擬人句是把不會動的事物變**會做的動作:比喻句是把一樣事物比成另一種事物:

誇張、排比、比喻、擬人、設問、反問的好處,設定懸疑是修辭手法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修辭方法

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

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型別:明喻、暗喻和借喻。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

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美感。 對偶的種類有三種;正對、反對、串對、 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

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反對)

反覆 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反覆的種類:連續反覆和間隔反覆。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設定懸念是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定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的使用對文章有什麼好處

12樓:匿名使用者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

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

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

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

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菸。(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4)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求幾種基本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設問的具體定義

1 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 淺顯 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 深奧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 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 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型別 明喻 暗喻和借喻。2 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

反問句和設問句各是什麼樣子的反問句和設問句的區別

反問句 就是把答案藏在問題裡,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反問句結尾時正常用問號,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嘆號。例句1.難道我會不知道?說話者是在強調自己是知道的。2.難道 我有這麼笨嗎?說話者在強調自己並不笨。3.難道數學真的這麼難麼?說話者在強調數學不難設問句為了引起別人注意,以自問自答的形式...

怎麼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寫句子,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寫句子怎麼寫?

設問是一種常見的bai修du 辭手法,特點是為zhi了強調某部分內容,先故意dao提出問內題,再自問自答。容例如 誰是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文章中正確恰當的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用於表示強調的作用,有助於更好的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和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