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燈什麼是什麼,什麼是看花燈?

2021-12-20 16:15:57 字數 4658 閱讀 6629

1樓:匿名使用者

賞花燈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除了要吃元宵之外,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賞花燈。

2樓:搖一搖

賞花燈活動是中華傳統習俗

什麼是花燈

3樓:匿名使用者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我國曆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花燈的歷史傳說

隋朝煬帝時,元宵節期間賞燈活動熱鬧磙磙,夜夜笙歌,通宵達旦,張燈遂逐漸發 展為元宵節的重要活動。

唐朝治世因社會升平,經濟富庶,花燈更是大放異彩,盛極一時,活動規模相當浩 大,觀燈人潮萬頭攢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玄宗時亦延續西漢弛禁制度,京師長安更在元宵節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擴大實施「放夜」, 方便人民賞燈,唐以後花燈便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幟。

兩宋時期國勢雖然積弱,此項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發揚光大,使宋朝成為花燈發展的另一重要歷史階段。明清兩朝賞燈熱潮未減,坊間更出現燈市,販售各種花燈,式樣繁多,爭相競秀

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種類繁多,燈式不一,各有流行。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花燈種類繁多,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什麼是看花燈?

4樓:吳詩妍好

就是去看燈光的展覽

燈綵,又叫「花燈」,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品,

它與流傳中國民間的元宵賞燈習俗密切相連。據考證元宵賞燈始於西漢,盛於隋唐,明清尤為風行。上海元宵賞燈習俗,明弘治、嘉靖年間修攥的地方誌都有記載。

從夏曆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五元宵燈綵最為高潮動人。每年端午節和中秋節,申城繁華商街也是花燈高熙,燈市紅火。由於悠久的賞燈習俗,促進了上海燈綵藝術的發展

賞花燈有什麼樂趣?

5樓:蘭馨

賞花燈樂趣很多的,有益身心健康了、給人愉快的心情了、依次為載體學習到相關的知識了、賞民俗增智慧了、-------其樂無窮。

6樓:心d家

樂趣很多,例如:調節情緒,另一,人們在賞花燈是也可以鍛鍊身體。

7樓:向天笑的小白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事物紀原》說:漢代兩都長安城有執金吾負責宵禁,「曉瞑傳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許執吾金馳禁,前後各一日,允許士民踏月觀燈。

這就是元宵節時許多地方寫有「金吾不禁」的由來。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風俗—燈綵

燈綵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一直沿襲下來。我國各地的燈綵花色眾多,格調各異,工巧優美,光彩熠熠。元宵佳節,不少地方都要舉行彩燈展、花燈會。

元宵的燈,有掛花燈、滾龍燈、迎轎燈、走馬燈、放水燈、展冰燈……。像北京的宮燈,天津的寶蓮燈,上海的金龍戲珠燈,蘇杭的琉璃花燈,廣州的鴛鴦戲蓮燈,東北的冰燈,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元宵之夜,小孩們紛紛提著燈籠,四處遊走玩耍。

伴隨著花燈夜市,歷來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鬧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等,華燈照夜,萬戶生輝,人們上街踏月觀燈,遊戲雜耍,盡情玩樂。鬧社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由來已久。

春秋時代、就有孔子觀社火的記載。從廣義說,社火節目有七十餘種,耍龍燈,舞獅子,旱船,高蹺,竹馬,大頭娃娃,啞老背妻等,都屬社火範圍,形式豐富多彩。從狹義上說,就專指蕊子,蕊子發展到現在,有車蕊子,馬蕊子,高臺蕊子,演起來玄妙離奇,給人以驚險優美之感。

流傳於各地的民間社火表演,耍法不盡相同,但技藝風格卻各有特色。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

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我國很多地方。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龍,其形有九:

身似蛇,臉似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具有呼風喚雨、消災除疫的功能,而我國自古即以農業立國,風調雨順對於生產生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古人極力希冀得到龍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時舞龍和在元宵節舞龍燈的習俗。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記載:

元宵之夜,"以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之狀。"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舞龍也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樣式,主要有龍燈、布龍等。龍燈也稱"火龍",這是流行最為廣泛的一種龍舞。

這種龍由篾竹紮成龍首、龍身、龍尾,上面糊紙,再畫上色彩。龍身有許多節、節數可多可少;但必須是單數。

每節中點燃蠟燭;有的地方不點蠟燭,而是用桐油、棉紗或燈草做成的"油捻"。這種油捻燃燒力很持久,龍燈舞動時五光十色,始終不會熄滅。下面裝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

龍前還有一人手舉紅色綢珠指揮龍舞。如廣東陽江的《鯉魚化龍》,靈活奇巧,善於變幻,舞龍手身著可開可合的鯉魚皮,觀眾起先看到的是一條條戲水之魚,可隨著明快的樂曲突然一變,魚兒成龍,然後一條口中噴火的鯉魚躍過龍身,象徵"鯉魚跳龍門"之意。布龍也稱"彩龍",主要在白天表演,節中不燃蠟燭,所以表演時騰飛歡躍,好似江海波翻浪湧,氣勢非凡雄偉,別有一功。

舞龍時循勢連貫表現巨龍盤旋歡騰,動作非常複雜。

有的地方鬧元宵,各路龍燈彙集竟達百餘條,隊伍長達二三華里。每條龍燈還伴有十番鑼鼓,聲聞十里,甚為壯觀。在海外,至今仍有許多華人社團保留著耍龍燈的古老傳統,常為當地節日賽會演出。

元宵節賞花燈是為了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時,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燒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來群臣計議,大臣東方朔獻計說,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說情,免此一難。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駕臨京城。

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萬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燒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靈塗炭,無奈聖命在身,不敢違犯天條。

正左右為難之際,東方朔又獻一計。當夜,京城長安內外,從皇宮到百姓庭院,都依東方朔之計張燈燃炬,一片通明,與白晝無異。火光直透雲霄,火德星君見那景象果如天火降臨一般,料得足以瞞過玉帝,便迴天庭覆命了。

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燈張炬,以示紀念。

花燈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是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勝芳花燈多以亭臺禽魚蟲花卉的題材製做。雄縣以染色紙綴以各色華麗細條製成,鮮豔奪目。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我國曆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0樓:匿名使用者

花燈 :

huā dēnɡ

用花彩裝飾的燈。特指元宵節供觀賞的燈:鬧~ㄧ看~。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 家裡裝的啥 用花做的

花燈是什麼樣的?

12樓: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族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它是用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製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也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為什麼要看花燈,元宵節為什麼要看花燈?

因為看花燈是中國傳統習俗,全家老小到大街上看花燈,感受過年過節的熱鬧和喜慶。分析如下 花燈,又名 彩燈 燈籠 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 儺戲 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花燈起源自漢武帝...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看花燈呢,為什麼要在正月十五日看花燈。

一種意見認為元宵燈節形成了唐代。七修類稿 雲 元宵放燈,起唐開元之間,從十四至十六夜,後增至五夜。林達祖的看法與 七修類稿 稍有不同。他在 唐宋時代元宵看燈的盛況 一文中根據 舊唐書 有關睿宗的記載 景龍四年,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看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燈。認為 元宵燈節在明皇的父...

正月十五夜觀燈的詩句是什麼關於看花燈的詩句

十五夜觀燈 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人們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盡情歌舞遊戲。全詩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裡,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