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西施的個人,范蠡和西施的個人資料,

2021-12-24 13:05:02 字數 4769 閱讀 2979

1樓:匿名使用者

范蠡(lǐ)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和經濟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 "之一。

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

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西施出生於春秋末期越國諸暨苧蘿村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蕭山臨浦鎮苧蘿村(即古時下諸暨。按浦陽江上下游分上諸暨和下諸暨,那時蕭山尚未建縣)。

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成浣紗雙姝。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

公元前494年,越國攻打吳國,越國戰敗,被迫向吳國求和請降,為表示臣服,越王勾踐在范蠡陪同下到吳國為奴,在吳國,勾踐老老實實幹苦力活,逐漸贏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後,夫差赦免勾踐、范蠡回國。回國後,勾踐下定決心打敗吳國,報仇雪恥。

范蠡、文種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有發展經濟、訓練軍隊、增強國力等,還有一個計謀是送給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間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鄭旦被選中送到吳國。夫差見到這兩個絕色女子,非常高興,說:

「越國貢獻的這兩個女子是勾踐盡忠我吳國的證明呀!」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卻不以為然,說:「勾踐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後必有後患。」夫差聽不進去,執意收下了這兩個美女。鄭旦後來生病而死。

在這一過程中,范蠡與西施產生了感情,並私訂終身。越國於公元前473年打敗吳國,實現了復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為上將軍,但是他卻急流勇退,毅然離開越國,帶著戀人西施泛舟江湖。

據《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這是說范蠡與西施,離開了越國,來到了理想的樂土,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范蠡與西施這樣的結局,使喜歡大團圓結局的中國老百姓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古往今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已經成為中國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詞和文化符號,廣為流傳。在文學、戲劇中,關於西施題材的作品不可勝數。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雖然優美動人,卻無歷史依據。《史記》清楚記載,范蠡離開越國後,帶領全家人來到齊地,「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治產數十萬。」在這裡,根本沒有西施的影子。

後來,范蠡到陶經商,也沒有西施。

2樓:匿名使用者

范蠡和西施沒相愛,別和史實混為一談

3樓:匿名使用者

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我國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越,輔助勾踐廿餘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

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去相職,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積資鉅萬,稱「陶朱公」。

范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編輯本段]簡介

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青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卻不為世人所識。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議和後「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 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

「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三年後歸國,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一的「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裡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臺。」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後來,他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

」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編輯本段]軍事宗旨

強則戒驕逸,處安有備;弱則暗圖強,待機而動;用兵善乘虛蹈隙,出奇制勝。為後世稱道並沿用。

[編輯本段]經濟思想

「勸農桑,務積穀」、「農末兼營」、「務完物、無息幣」、「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等至今對現代的經濟建設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編輯本段]著作

《計然篇》;在《國語·越語下》《史記·貨殖列傳》中均有記載;《漢書·藝文志》記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陶朱公著有《陶朱公理財十二則》(可能是後人所託),內容如下:

能識人:知人善惡,賑目不負。

能用人:因財器便,任事可賴。

能知機:善貯時宜,不致蝕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觀感自生。

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能敏捷:猶豫不決,到老無成。

能接納:禮義相交,顧客者眾。

能安業:棄舊迎新,商賈大病。

能辯論:生財之道,開引其機。

能辦貨:置貨不拘,獲利必多。

能收帳:勤謹不怠,取討自多。

能還帳:多少先後,酌中而行。

根據陶朱公的經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經》,又稱《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商訓》或《陶朱公經商十八則》,至今仍在定陶一帶流傳。《陶朱公生意經》內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懶惰百事廢。

用度要節儉,奢華錢財竭。

**要證明,含糊爭執多。

賒欠要證人,濫欠血本虧。

貨物要面驗,濫入質價減。

出入要謙慎,潦草錯誤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託付難。

優劣要細分,混淆耗用大。

貨物要修正,散漫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馬虎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拖延失良機。

錢財要明慎,糊塗弊端生。

臨事要盡責,委託受害大。

賬目要稽查,懈怠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寧靜,妄動誤事多。

說話要規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細,粗糙出劣品。

[編輯本段]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36年(魯昭公六年、楚靈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戶邑,其時孔子十五歲。

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吳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種見范蠡,范蠡時年二十歲。

公元前511(魯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吳闔閭四年);范蠡邀文種入越,時年范蠡二十五歲。

公元前494年(魯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踐三年);勾踐兵敗西於會稽山,始重用范蠡、文

范蠡和西施是什麼關係

4樓:馮玉花閩琴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bai事,在中du國可謂家喻戶曉,zhi盡人皆知。dao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版不到蹤跡。專記越史的《國語

權·越語》、《越絕書》、《史記·越世家》以及《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均不見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係。從史實考察,范蠡故里在楚國三戶(河南南陽境內),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苧羅村,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能成為情侶。范蠡入越後,身居**,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

勾踐為了腐化吳王夫差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此時范蠡有見到西施的機會,但范蠡也不會從中插上一腳,去和西施談戀愛。關於是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記載不一。《越絕書》說是文種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

《吳越春秋》說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國難當頭之際,范蠡只會敬佩西施為國獻身精神,**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但**戲劇為什麼把范蠡與西施的關係,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溫情脈脈,難捨難分,甚至還說范蠡離越後,攜帶西施遨遊四海。我認為這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但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據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生了三個男孩,但這位夫人決不是西施,

西施和范蠡做過夫妻嗎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只是相傳,沒有正史 根據史書,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後來越把吳滅了,越王的手下范蠡覺得越王可共苦,卻不能同甘。就和西施私奔了,後來成了很成功的生意人。所以 范蠡與西施 是夫妻關係,是否有真愛,史書也不可能講得清楚 勾踐與西施沒有什麼感情瓜葛...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嗎,范蠡與西施的故事

一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雖然優美動人,卻無歷史依據。史記 清楚記載,范蠡離開越國後,帶領全家人來到齊地,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治產數十萬。在這裡,根本沒有西施的影子。後來,范蠡到陶經商,也沒有西施。在記載春秋戰國歷史比較嚴肅的史書中,如 左傳 國語 史記 等均沒有提到西施,國語 越語上...

到底為什麼西施先嫁夫差,後又同范蠡隱居的呢

美人計的計劃,西施也不得不去吳國,范蠡不得不親自把自己心愛的西施送給吳王夫差。兩人相約,在滅掉吳國之後,一定要在一起。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過起了恩愛的生活,范蠡每到一個地方就能迅速致富,他為了不引人注目,三次散盡家財。范蠡對西施的忠貞之情真是感天動地,可是以上的故事,結區域性分,范蠡帶著西施離開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