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作者介紹,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簡介

2021-12-24 16:17:17 字數 3758 閱讀 9360

1樓:申凌青

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以母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

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

曾遊覽廬山,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為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社三起山。

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

」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慾,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在以後的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賾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

南宋學者,胡巨集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木加武字)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諡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

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

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2樓:只要你愛我吧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

「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中文名: 周敦頤

別名: 字茂叔,號濂溪

國籍: 中國北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宋道州營道

出生日期: 西元2023年5月5日

逝世日期: 西元2023年

職業: 哲學家

主要成就: 北宋哲學家

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

北宋五子之首

代表作品: 《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

享年: 56歲

諡號: 元

周敦頤   周敦頤,又名敦實,宋朝道州營道(現今湖南道縣)人,著名哲學家,諡號元公(諡號,死後所給的稱號),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

周敦頤曾在蓮花峰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周敦頤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鼻祖。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

「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慾,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骨。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

南宋學者,胡巨集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栻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諡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

「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

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己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

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

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

3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諡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4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傢俱有客戶u☔️天后出公告出來了,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簡介

5樓:林小晚

周敦頤(2023年6月1日—202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

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本名周敦頤

別稱周元皓、周敦實

字號字茂叔

濂溪先生

所處時代

北宋中期

民族族群漢族

周敦頤愛蓮說中作者對聯的描述和讚美給予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的感情 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要在 汙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操.愛蓮說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周敦頤的 愛蓮說 通過對蓮的描述和讚美,表達了清者自清,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是貫穿全文的主旨。現實中,有人貪慕榮...

誦讀《愛蓮說》,想想作者是從那個方面介紹蓮的,表達了怎樣的思

3方面 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思想感情是 描寫蓮花高潔 質樸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描寫蓮花正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婷婷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作者以蓮自喻,借愛蓮之情表達自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婉轉的批判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人 愛蓮說的作者是從哪幾個...

愛蓮說選自什麼,作者是什麼朝代的,作者為何獨愛蓮蓮花,卻先提

選自 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頤,是北宋的,先提到菊 花和牡丹是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蓮花的高潔。最能概括蓮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