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構建築正常能存在多長時間

2021-12-25 06:11:02 字數 5300 閱讀 7123

1樓:熊暄

古代木結構建築

古代的木材為何不爛?而現在要使用防腐木呢?第一是選材:

古代建築,尤其是保留時間較長的皇家宮殿、宗教寺廟、皇室人員的住宅、庭園等,由於業主的地位、權勢、威望很高,財力充沛,所選木材皆是上好的木材,硬度大、強度高、天然耐腐性和天然抗蛀性好。第二是生物危害:古時生物危害較輕,現在全球氣候變暖、貨物流通頻繁,導致病毒、真菌、害蟲大量增加,危害程度增大。

第三是使用環境:下有石頭基座,避免木材與富含腐朽菌和害蟲的土壤接觸;上有屋蓋,避免木材長時間與水接觸,使木材處於生物危害等級較低的使用環境。第四是建築設計:

通風良好,木材中的水分可迅速揮發。

另外,除一些藏式建築之外,我國大多數古建築中使用的木材都是不與土壤直接接觸,也不長期泡在水中,因此生物危害程度比園林景觀中與土壤直接接觸或用在水中的使用環境要輕。而且很多古建築,也在部分木構件外部進行了防水、防腐處理。即使如此,古建築中使用的木材也會發生腐朽、蟲蛀,這也是每過一個時期就要維修、更換腐爛木材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智慧與技術,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先民的無窮創造力吧。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發展概論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南禪寺南禪寺是一座唐代建立的寺廟,是我國現存寺廟中歷史最久的一處古代建築物。 南禪寺位於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處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距東冶鎮7裡。跨進李家莊,順著一條黃土坡路爬上一個土崖,便可看到雄踞在這裡的南禪寺了。

南禪寺外觀典雅,風度古樸、穩重、莊嚴,一望而知,這裡千年風韻猶存。  南禪寺的確切建築年代已無法考證,據有關史料記載,這處寺廟重建於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年),比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還早7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南禪寺是一所長方形院落,規模並不大。

整個寺院給人以小巧玲瓏的感覺。3間正殿,建在方整的臺基上。寺院小,配殿低矮,這就襯托了正殿的雄健。

  南禪寺座北向南,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米多,寺內現存殿宇6座,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餘5座殿宇都是明、清時所建。  南禪寺主殿--大佛殿,外觀氣勢雄偉,輪廓秀麗,形體俊美、古樸。

殿內有17尊唐塑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居中端坐,高大端莊。文殊、普賢菩薩分列兩旁,其餘仰望童子、撩蠻、佛霖等15尊塑像滿布佛壇。

全部塑像軀體豐滿,誇張適度,面目豐潤,神態自若,服飾簡潔,衣紋流暢,簡練而準確,色調也甚為明快。塑像大多有蓮花座,唯撩蠻、佛霖、仰望童子是赤足踩地,活潑可愛,獨具一格。名尊像塑造精美,手法純熟,是我國唐代中的精品。

寺內有我國唐代磚雕、石塔和石獅,這些都是先祖遺留給後世的藝術品。   南禪寺的建築結構,具有我國唐代建築的顯著特點。主殿內,樑駕由立柱支撐,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託屋簷。

看去,許多曲折形斗拱層層迭駕,層層伸出,出簷深遠高大,氣勢磅礴。大殿內,沒有立柱,樑架結構簡練,舉折平緩,是明顯的唐代建築風格。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建築對“材料的選擇和應用主要是基於當時的認識和要求來取捨的。”中國建築“儘量使用各種材料,使之能夠各盡所能,各展所長。除了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外,由‘火’而生出來的磚,瓦,金屬等人工材料也逐漸介入,使其在建築構造上擔任重要的角色。

”他認為,“中國建築的構造設計是沿著……以‘防護’為目的的道路而發展,為了取得更好的防護作用,‘五材並舉(用)’就是為此原因而相繼地出現。”“延長構件的壽命是構造發展的一個目的,總的要求就是希望房屋能夠達到較長的使用年限。”就屋頂而言,毛茨的防水、防火效能不佳,因此逐步被瓦頂所替代,從而延長了房屋的使用年限,提高了居住的舒適程度。

起初由於難求,瓦只用在貴族房屋的屋脊和簷口。在瓦得到普遍使用之後,則只在次要建築、經費不濟或乾燥氣候、特別趣味等情況下才會減少瓦的用量或全部用草、泥結頂。某些地區或特殊建築,也有以木板、石板或金屬做屋面的,雖非主流但也不乏實物。

臺基的構造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從堅固和防水效能來看,石優於磚,更優於土、木,所以最高等級的臺基用石包砌,次要的、大量的臺基用磚,並儘可能在重點部位用石,除乾燥氣候地區和幹闌建築外,土、木的臺基已不是主流。對牆體來說,木、土、磚、石都是可用的材料。井榦式的純木構牆體有侷限,不可能大量應用。

一般來說,土(包括木骨泥牆、版築、土坯牆等)、磚、石等材料在牆體中使用量的多少,基本上可以作為辨別建築技術和建築等級的標誌,石最高、磚次之,土最次。在結構構架問題上,李允鉌先生認為“用木材作為結構構架及其所有的組成構件並不能表示中國的木材特別多,不過是在經驗和認識中確認這種材料的效能符合結構的要求。”遺憾的是,他並沒有認識到中國建築用木構架是延續了原生建築狀態的結果。

作者認為,中國建築之所以沒有嬗變成“石頭的史書”,原因之一是中國古人未能熟練地掌握可以充分發揮磚石材料效能優勢的拱券結構及相應技術。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古人沒有探索出能夠普遍替代木構架且又滿足居住等日常生活的建築空間的、由其它材料組成的結構形式,因而(不得已)保留了木構架。

木結構建築,一般能住多少年呢,會不會住幾年出現問題?

4樓:浙江衛視

最著名的,山西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5樓:天下兵馬大都統

山西應縣木塔

這座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的木塔已經有近千年歷史,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與義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埃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可見木建築千年也可達到,但如果你不養護,一年也就完了。就像沒住人這磚坯房,一年就完

6樓:琳琅唯愛翔

應該不會,古建都是木結構的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基本形式

7樓:暮色秋葉的問題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基抄本形式在歷史沿襲過程中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從下到上分別是:臺基、柱、斗拱、樑枋、屋蓋等說得簡單點就是:臺、樑柱、屋頂三個部分

在演化過程中 發生變化的主要是斗拱、樑枋、和屋蓋的尺寸和外形就屋蓋而言 有廡殿頂 歇山頂 懸山頂 硬山頂 捲棚頂就屋頂層級而言 有單簷 重簷 現存制式最高的是以紫禁城太和殿為代表的重簷廡殿頂 據說漢唐時期還出現過三重簷的廡殿頂

就斗拱而言 漢唐時期的斗拱巨大 約為柱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到了宋代 縮小到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明代以後 斗拱變得更小 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力學作用 而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部件

就樑枋而言 漢唐的建築樑枋造型簡潔 力學結構精巧 在外部會用白漆木板遮擋防風防雨 美觀大方 到了宋元 開始大量使用浮雕和貼金 就是所謂雕樑畫棟 而為了彌補斗拱變小後力學作用的不足 樑枋的比例增大 造型也更多樣化 明代以後 樑枋的彩繪和浮雕更是登峰造極 形式和比例也越來越巨集大 此時的樑已經完全取代了斗拱的作用 成為木構建築力學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

8樓:苦味精味苦

來抬樑式構架是中國源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室內少柱甚至無柱,空間大,耗材多。

這種構架的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樑,樑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樑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鄰屋架間,在各層樑的兩端和最上層樑中間小柱(脊瓜柱)上架檁,檁間架椽,構成雙坡頂房屋的空間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過椽、檁、樑、柱傳到基礎(有鋪作時,通過它傳到柱上)。

9樓:陌上開緋花

井榦式與構架式。其中構架式又分為抬樑式與穿鬥式。

為什麼木結構存在缺點,而中國古代長期以來以木結構建築為主要建築體系

10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東西都有優缺點。而且木結構除了防火性差為其致命缺點外,幾乎沒有其他大的缺點。無論是在乾燥地區,還是潮溼地區,都有對應的良好木材可以適用。木材吸熱比較好,冬暖夏涼。

其實,古代用木材,在重要建築中主要用於柱樑板等結構中,施工相對方便。而用於防護的結構,比如牆、城池等還是用的土、磚、石。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都在中原地區,陝西、四川、河南、江浙、河北等,這些地方並沒有好的石材。至於開山取石,是被禁止的,因為怕破壞風水,尤其是都城附近的山川河流是嚴禁破壞的。至於挖礦,更是明令禁止,認為礦物是天地精華,不應被開採。

當然,金銀之類除外……

至於用磚石來砌築建築,首先這種技術即便在現在也不是普通人能學會的,燒磚工藝很複雜、磚的**量不多,且一般被徵用,用於國防和貴族的生活。另外,用磚來砌築的粘結料,即現在說的水泥,古代沒有,古代使用的是黏米調和物,這就很貴了,等於要用糧食來修建築,普通人根本搞不起。第三,普通人家修建磚石結構房屋會有謀反的嫌疑,因為古代只有國防和重要建築才被允許採取這種結構。

第四,中國古人認為用磚石結構不是很吉利,主要用於修建陰宅,即墓地。這和中國五行文化有關:木,象徵的生長髮育,象徵著欣欣向榮,繁榮茂盛;而石、磚在古代不被認為是土,而被認為是金,金,主收斂,即象徵著從外往內收斂(用於墓地建造,把祖先的靈氣、陰宅的風水都收斂起來,不給外人佔用),又有堅固之意(用於軍事上的建築,防衛)。

11樓:俺村裡最帥哩

一:木**方便廣括

二:可造性大,可以造出很多種花樣

三:容易搬運,調動

12樓:

因為古代沒有現在的建築材料,房樑、柱子等沒有可選的材料,只能用木頭。

13樓:匿名使用者

1.古代木材資源豐富

2.木材做的防震

3.用石頭騎牆,需要很好的黏合劑.這個在古代難?如水泥

14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我不懂建築學

但是明顯的木結構的建築有高度限制

而且建築的牢固和等等的抗性都有不足

15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我先申明一下,我雖然是學工的,但不是學建築的,僅發表意見,樓主參考

首先,我們國家在那個時候,木頭多啊,再說,木頭明顯比石頭好欺負,也能達到很好的加工精度,你要把木頭加工出一個平的平面,很容易,要想石頭也老實的出一個這樣的平面恐怕需要更多的勞動.再說石頭比木頭重,把一些大的樑結構搬運不是容易的,木頭都嗆,那石頭的就更難了.木頭是能直接用水運的,直接扔水裡,讓水的能量帶它去下游,你石頭扔水了就直接沉底了.

而且木製的美觀,想把石制的弄那麼漂亮好象不太現實.而且因為強度問題,木頭是一定彈性的,石頭是脆性的,而且因為密度問題更要命.意味著石頭的構件大部分強度是為了自己的自重而準備的.

而不是為其他構件重量準備和留下保留強度.中國也不完全用木頭的,也需要磚這種東東的,只不過主要的框架是木製的,但在一些需要很高強度的就是完全磚石結構,像城牆,城門之類的.那些木製在這些地方只是一些強度不重要的東西.

最後這是中國的建築特色,就和歐洲喜歡用石頭幹一樣就是特色.

中國古代建築日記,中國古代建築日記50字

我的家鄉xx景色優美,現在,我來介紹一下古城牆吧!古城牆是原來戰爭時期防止敵人進攻的建築,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古城牆外面是護城河,裡面是城牆圍著的原來的古襄陽城。到了春天,古城牆邊高大的樹木的葉子都發芽了,小草探出頭來,古城牆邊一片生機,可美了。到了夏天,樹木長的鬱鬱蔥蔥,古城牆下面的草也...

中國古代的建築家有哪些中國古代建築大師有哪些

1.有巢氏 中國第一名建築師與他的 原始屋 2.姬旦 彌牟 中國第一對都城規劃師與建造師搭檔3.魯班 中國民間匠師 建築師 的總代表4.贏政 蒙恬 集權國家建築文化的開創者5.蕭何 楊城延 劉徹 西漢建築風格的奠基者6.曹操 拓跋 元 巨集 穆亮 李衝 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的規劃 建造 者 7.綦母...

中國古代建築天花的分類,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

一種是 露明 的做法。另一種是天花做法。露明做法,宋稱 砌上明造 即不帶頂棚,將 上架 的樑,枋,檁,椽都暴露於室內,這樣就把屋頂層的內部空間併入內裡空間,使室內大為高敞,上架 構件自然也成為了內裡空間的分割手段和裝飾手段,這種做法大多 用於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 普通民居 大型民居建築群 廟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