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什麼在長平之戰之後,寧死也不肯對趙國出戰

2022-01-05 11:57:44 字數 3760 閱讀 4079

1樓:告別舒適圈

長平之戰之後的白起,可以說震驚了當時所有的國家,但此時秦王卻表現出擔心白起功高蓋主。之後白起再也不肯對趙國出戰,除了對秦王的不信任有些心灰意冷之外,還有那麼一絲愧對和內疚。

自長平之戰後白起被冠上殺神的稱號,原因皆在此次戰役中坑殺了趙軍四十多萬人。戰場之上,殘酷血腥的事情見得多了,但是趙軍此次的**卻不是雙方交戰中的**,而是帶有了一點欺騙性質的殺害,趙軍投降後,按照規矩,本來是不該殺降軍的。其中有三個方面使白起殺害了這些降軍,第一,秦國按照在戰場上殺敵多寡為軍功的評級,殺的多軍功就高,第二,趙國投降的人數太多了,這些人是很難編制過來的,很難不保證他們反撲。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軍糧問題,農耕太慢了, 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怎麼照顧敵軍四十多萬人呢。

本來此次戰役之後應該乘勝追擊消滅趙國,但是此時秦國大夫范雎一方面擔心白起消滅趙國後騎到自己頭上,一方面被趙國收買,便向秦王告小黑狀,秦王也擔心其功高震主,於是速度召回白起,就這麼錯失了消滅趙國的機會。機會哪能這麼容易得來,兩國已經結下了這麼大的樑子,如何都是死,趙國拼死也不會在投降了。所以當秦王再次讓白起出戰的時候,白起寧願接受自刎也不願出戰,因為他知道必打敗仗,所以還不如不去賭自己和將士們的性命,也是賭氣秦王的不信任。

2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是我國戰國時代少有的大型殲滅戰,規模之大,死傷人數之多冠絕古今,也成就了殺神白起的威名。

本來長平之戰後是秦國滅亡趙國最好的時機,但是當時由於秦國宰相范雎為了自己的私利從中作梗,一力促成秦趙的和談,喪失了滅亡趙國最好的時機。

另一方面,秦國國君昭襄王也擔心白起功高蓋主,勢大難制,就讓范雎去試探白起,看看其有沒有反心,白起是非常忠心的,秦王這一舉動傷了他的心,這時候,他年紀也大了,滅趙的時期又已經錯過,所以就不再為帥,也不願對趙國出戰了。

3樓:零度的火

長平之戰後,原本可以趁趙國恐慌一舉攻破邯鄲,可是被秦王召回,已經貽誤最佳戰績,只能再等機會

4樓:w_紫_顏

一個是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害了趙國40多萬的降軍,感覺內心愧疚和不忍。一個是秦王聽信小人讒言不信任白起,怕他功高蓋主,白起對秦王失望了。

5樓:奚孟

殺人太多,不想回憶過去吧

白起為何在長平之戰後,寧死也再不肯再對趙出戰?

6樓:王先森的水果派

我覺得白起在取得了長平之戰後,就曾主張秦王一鼓作氣直取邯鄲,滅了趙國,是範睢在收到了趙國的賄賂,再加上他怕白起的功勞超過自己的,就起了嫉妒之心,給秦昭襄王進讒言讓他命令白起原地休息,停止進軍,最終導致錯失了趁天下還未知道局勢,就滅了趙國的良機,所以後來白起寧死也不願對趙出兵是明知道失敗,只會徒增**的緣故。

我們白起前期戰功赫赫,導致天下諸侯都畏懼白起的威名,特別是長平之戰後,坑殺了40萬降兵,所以他在錯失了滅趙的良機之後,他對未來戰事持消積態度。所以在白起病假期間,秦昭王派去的王陵和王齕均遭受重創,正好印證了白起的預料。雖然他不同意出兵,但是君王急於建立不朽的功名,而白起他為避免秦國遭遇更大的失敗,所以一直拒絕掛帥出兵,其次原因是白起作為戰神百戰百勝,他明知道這時候去滅趙只會是失敗的,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百戰百勝的英名而拒絕出戰的。

最後,在急於求成的秦昭王強令下,白起被逼無奈,在範睢的讒言下,秦昭王以為他不領兵是因為心裡不服,再加上範瞧也怕白起功勞會蓋過自己,於是不斷地對秦昭王說耳旁風,所以秦昭襄王就命其自刎了!白起的裝病,是為了避免失敗戰局,也為了避免官場之爭,可惜終究還是敵不過小人的誣陷。

7樓:半糖小福

白起很聰明,很有遠見。長平之戰後,趙國雖然慘敗,但對外很積極與其他幾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對內積極備戰,全國百姓同仇敵愾。

而秦國在戰後也元氣大傷,在兵力和政治上沒有很大優勢。白起知道錯過了進攻秦國的最好時機,所以再想攻打秦國要等待新的時機。之後的戰役也驗證了白起的遠見。

8樓:荷蘭豬果凍

因為畢竟雙方出戰肯定有損傷。此時的趙國也在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抗秦國白起非常的有遠見,所以選擇不再對趙國出戰。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根本原因,沒兵了。長平之戰趙軍損失45萬,秦軍**超過30萬,這個時候秦軍已是強弩之末。另外,長平山西西南部,離秦國較近,邯鄲是趙國都城,秦軍打邯鄲補給線也相對增長。

10樓:百度id你好呀

因為他知道自己殺虐太重,一但再對趙國出兵,很有可能每一場戰鬥都是趙國人的赴死頑抗,一但戰事不利,很有可能給了趙國翻盤的機會。

11樓:峻熙俊熙最可愛

這就是一個軍事家最厲害的地方了,知道什麼時候該進攻,什麼時候不該進攻,「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如果說長平之戰後沒有趁趙國恐慌滅掉趙國的話,已經是貽誤戰機了,再想要滅趙,只有等待新的時機。其後的軍事行動也證實了白起的高見,不管是王陵,還是王齕,儘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仍然沒能滅掉趙國。

12樓:

長平之戰後,不僅趙國損失慘重,秦國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而且如果再次攻打趙國的話,邯鄲與咸陽的距離太遠,補給運輸會非常困難。

13樓:呼

長平之戰後, 趙國以六座城池賄賂齊國,交好燕、韓,聯合魏、楚共同抗秦,並在國內積極備戰。燕趙之地多感慨悲歌之士,國民同心同德,如果秦國此時進攻,趙國無路可退,必定背水一戰。

14樓:晨曦最漂亮

因為趙國已經戰敗了,所以再打下去也沒有意思,會被人家說乘人之危,因為白起的目的是想打敗秦國,但是白起已經錯過了做好的時機,所以,沒有辦法了。

15樓:姜心

一:白起與範睢的矛盾

當初,長平之戰剛剛結束,趙國恐慌,正好趁這個機會一舉滅掉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5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範睢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

大好機會就在眼前,就因為範雌的一句話而錯失大好時機。|所以白起對秦昭王聽從範雌的建議撤兵而耿耿於懷,不願再領兵作戰。

二:戰機已失,去之無益

這次攻打趙國,此時的趙國已經從長平之戰的失敗中稍微恢復了過來,再加上週邊國家深感脣目亡齒寒,對趙國施以援手。就這樣,圍繞著趙國都城邯鄲,秦國久攻不下。六國更是到了抱團取暖的生死存亡之時,強攻邯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是就拒絕前往戰場攻打趙國。

三:影響自己的名聲

秦國在長平之戰中的重大**。儘管白起坑殺了四十多萬趙國士兵,但是,秦國也因此損失了三十多萬精銳之師。可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換而言之,這個時候秦軍已是強弩之末。另目外,長平在山西西南部,離秦國較近,邯鄲是趙國都城,秦軍打邯鄲補給線也相對增長。此戰不利於秦國,此戰必敗,非一人之力可以改變,還不如不去,保住自己常勝的戰績。

四:趙國痛恨自己

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白起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白起拒絕攻打趙國。

後來戰事的進行一如白起所料,秦軍雖然圍攻邯鄲多日,但是邯鄲守軍眾志成城,一時難以攻破。而列國害怕秦國吞併趙國,紛紛出兵干涉,領頭的,便是天下聞名的信陵君魏無忌。秦兵交戰不利,敗像漸顯。

16樓:liu愛你啊

一方面是長平之戰白起殺人太多,自己有所感應,自己殺孽太重,難以善終,不想再造殺孽了,另一方面,白起功高震主,自己不能威脅到秦王。

17樓:玄葉言語

白起是一個很有遠見的將士,在長平之戰後,不對趙出戰,是秦國的一個手段,裝病不對趙國出戰,是為了用來迷惑趙國。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分別都是哪兩國之

桂陵之戰是 齊國和魏國的戰役,馬陵之戰是齊國和魏國的戰役,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的戰役。1.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 周顯王十五年 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 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

長平之戰中,四十萬趙軍被坑殺的原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中,四十萬趙軍被坑殺的原因是皇帝的殘忍與自私,為了避免這四十萬的趙軍成為一個威脅,下令進行坑殺。因為在當時獲得勝利的將軍看來殺掉這四十萬人是最省事最沒有後患的選擇,因為古代的每個人的家國意識都很強,怕放了他們會給自己留下禍患。秦軍並沒有那麼多糧食供給這些戰敗的士兵吃,他們自己的軍隊吃都勉勉強...

為什麼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卻以多敗少,這個給我們什麼啟示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獲全勝,在赤壁之戰慘敗,這給我們留下了以下啟示 官渡之戰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堅持到底就可以獨佔一切。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最重要原因,其實是堅持到底的意志。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的 三國史話 在談到這場戰爭時,就幾乎把 三國志 全部推翻。呂先生甚至說 三國志 上所說的兵謀,大都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