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真的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殺袁崇煥的嗎

2022-01-08 03:31:27 字數 6142 閱讀 4206

1樓:輕描歲月跎

這個問題爭論頗多,我認為,袁崇煥死的或許冤枉,但同樣也是自取滅亡。而崇禎之所以非殺袁崇煥不可,更多是因為被欺騙後的憤怒,所謂的反間計和朝臣的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而已。我們拋開史料,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就會明白為什麼袁崇煥非死不可了。

崇禎對袁崇煥抱有太多期望

天啟年間,袁崇煥辭官回鄉。而在崇禎皇帝繼位不久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被重新啟用,且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在對袁崇煥的使用上,崇禎皇帝可以說是極度信任的,對其抱有太多的期望,尤其是在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平遼後,崇禎對他的支援是無以復加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袁崇煥

1、權力最大化。為了保證袁崇煥能夠順利完成平遼大業,不至於被掣肘,崇禎通過過撤巡撫、罷內臣、賜尚方寶劍等方式,將袁崇煥的權力最大化。即使在崇禎完全放權,袁崇煥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有「私人化」跡象的情況下,崇禎仍然沒有采取分權、掣肘的方式予以制約。

可以說,崇禎對袁崇煥寄予了最大信任。

△崇禎皇帝

2、支援力度空前。明末時期,朝廷捉襟見肘。而在對袁崇煥的支援上,崇禎從來都是不餘遺力的,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可以說當時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流向了遼東。

在殺死毛文龍後,袁崇煥為了穩住其部下,於是為東江兵進行增餉,他上書朝廷,要求餉銀每年「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朱由檢雖然對兵員減少,糧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惑,但見是袁崇煥所請,於是也就答應了他。

△袁崇煥殺毛文龍

3、犯法不嚴懲。我們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為例,毛文龍身為左都督平遼總兵官,又手持尚方寶劍,竟然就那麼不明不白的被袁崇煥給殺了。就算毛文龍有罪,顯然也不是你袁崇煥說殺就能殺的。

但袁崇煥偏偏就來了個先斬後奏,而且還是矯詔誅殺,這種矯詔擅殺大臣的舉動已經無異於謀反了,然而崇禎竟然給忍了,不僅沒有任何懲戒,反而還褒獎了袁崇煥。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崇禎為什麼會對袁崇煥如此支援,還不是為了所謂的「五年平遼」,然而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事情的發展就是袁崇煥狠狠的打了崇禎的臉。

就在毛文龍被殺四個月後,「己巳之變」爆發,清軍就悍然入關殺到了北京城下。雖然袁崇煥拼死回援,雖然沒有城破國亡,可你讓崇禎怎麼想?你要權給權、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我給你這麼大的支援和信任,你就給我這麼一個驚喜?

我們知道,崇禎做事本就有些急功近利,讓他完全信任一個**實在太不容易了,以剿滅農民起義為例,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間更換將領極為頻繁。對待將領如此,對待朝臣同樣如此,十幾年間,光是內閣成員就換了五十多個。

可以說,「己巳之變」就是狠狠抽了崇禎一記耳光,崇禎皇帝認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騙。尤其是在袁崇煥剛剛殺了毛文龍,而崇禎不僅沒有懲處,反而對其進行褒獎的情況下。一旦引起了皇帝的憤怒,那麼你的一切行動都是可疑的,你的任何狡辯都是多餘的。

袁崇煥之所以會死,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崇禎的憤怒,就是為了所謂的皇帝顏面,至於所謂的「反間計」、朝臣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而之所以會被凌遲處死,恐怕就是因為崇禎恨他到了極點,為了平息自己的憤怒而已。

2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其實崇禎對袁崇煥不大信任,再加上袁崇煥「食言而肥」,沒有做到當初的承諾,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是袁崇煥的死因。

3樓:靈魂忍者

是的,皇太極買通了崇禎皇帝的身邊的太監來誣陷袁宗煥,說袁崇煥要謀反,所以崇禎皇帝才下令除掉人重換。

崇禎帝決心處死袁崇煥,真的是因為他中了反間計嗎?

4樓:同享文化

在皇太極直逼京師的時候,袁崇煥也沒有經過崇禎的同意,就擅自率領了士兵護衛軍師,這更是犯了兵家大忌,不得召喚,重兵不能進入京師。於是袁崇煥**了,後來皇太極給崇禎寫了一封信,說袁崇煥與皇太極勾結。最後袁崇煥就被處死了,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其實這都是因為他不懂政治所導致的。

5樓:力洛靈

崇禎皇帝不是傻瓜,當時明朝的老百姓也不是是非不分的,袁崇煥本來也就是個敢吹牛皮人,崇禎皇帝當時是傾盡國力支援他,給了他至高無上所有的權利,但他卻用尚方寶劍擅殺了在後金後方抗金的大將毛文龍,自斷臂膀,使後金在不用擔心後方有人抄襲老窩了,放心大膽攻擊內地京城,在後金本來缺乏糧食時,他卻要把糧食賣給蒙古,蒙古又把糧食轉給了後金,所以說袁崇煥是真蠢還是故意資敵,他都不配當大帥的資格,靠大話五年平遼來矇騙崇禎皇帝,想想一個靠守城才能抵擋住後金進攻的軍隊,怎麼還有五年平遼的能力,後金大軍打到京城時袁崇煥還要把各地勤王的援軍遣散掉,袁崇煥自己卻又不敢和後金大軍打仗,說他是明朝亡國禍首一點也不冤枉,明朝當時的老百姓都以吃上一口他的肉才算解恨,崇禎皇帝判他凌遲是正確的,袁崇煥是大清朝給平反的,就向假如日本人給漢奸汪精衛平反一樣的道理,汪精衛就成中國的英雄了?

6樓:老陳聊文化

崇禎帝當時確實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因為崇禎的疑心病本來就很重,他對左良玉和袁崇煥都不太信任,加上袁崇煥擅自殺了毛文龍,崇禎就更生氣了。

7樓:

不是因為他中了反間計,而是因為他擅自與後金議和,還有擅自處死大將毛文龍,最後才會被處死。

8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是肯定的,崇禎並非明君,只能算得上一個比較勤政的皇帝。崇禎是名將殺手,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都是直接或間接被崇禎害死的。

9樓:點菸用火柴

並不是因為他中了反間計,因為當時崇禎帝害怕袁宗煥造反,所以想要殺了他。

10樓:三十五

不是的,因為袁崇煥危害到了崇禎的利益,所以就決心處死袁崇煥。

11樓:enjoy冰淚

不全是因為他中了反間計,本來袁崇煥的實力已經很強了,崇禎帝心裡有了顧慮早就想除掉他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袁說大話沒做到意味著欺君,擅殺守邊大將毛文龍,私下與後金議和並**糧草,每一條都讓皇帝很憤怒

崇禎為什麼要殺袁崇煥?真的是因為皇太極拙劣的離間計嗎?

13樓:sqc猥猥瑣瑣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一首《臨刑口占》完美詮釋了袁崇煥壯志未酬的無奈。

作為抗金名將的他,最終卻被凌遲處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都說崇禎帝是因為皇太極設下的離間計而將袁崇煥賜死,然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崇禎乃明朝末代皇帝,十七歲登基,當時的大明王朝可謂是內亂不止、外患不絕,正處於風雨飄搖的邊緣。儘管如此,崇禎帝朱由檢依舊盡心匡扶明室,執政期間,一直兢兢業業。但隨著後金對大明屢次進攻,崇禎便召回了已辭官回鄉的袁崇煥,重新見用。

本以為可以再次盡忠報國,卻不想含冤而死。且看袁崇煥恢復官職後所做之事:

一、輕諾於崇禎帝,誇下五年平遼東的海口,以致失信

遼東問題一直是崇禎的心頭之患,恰巧這時袁崇煥向其許下諾言稱五年之內必定復遼,只要在此期間能夠給予其足夠的權利及解決所有的軍資勞務,崇禎聽後無不應允。當然結果不如人意,非但沒有平復遼東,反而令後金大軍直逼皇宮,這在崇禎帝心裡對袁崇煥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二、假借聖意,私殺大將毛文龍

毛文龍乃是明朝左都督,可他利用職務之便浪費糧餉,袁崇煥得知後便以邀其**將士射箭為由,並假借皇帝名義將其擒獲且殺之,當中還列舉了他十二大罪狀。雖說毛文龍罪有應得,但袁崇煥擅自將其殺害,分明沒把崇禎帝放眼裡。這讓朱由檢心裡對其又多了幾分恨意。

三、解京城之圍,卻被懷疑通金

史上著名的己巳之變,皇太極率領精兵直逼京城,儘管袁崇煥及時趕來救駕,解了京城之圍,然朝中大臣卻懷疑是他與後金勾結,致使金軍入關。後來皇太極趁機又使了離間計。如此一來,崇禎也算抓住了袁崇煥的把柄,之前的怨氣一股腦的全都發洩了出來,他將袁崇煥抓捕,並將其凌遲處死,可見他積怨多深。

結論:崇禎雖有復興明室之願,可他生性多疑且又剛愎自用,錯殺忠臣名將,最終導致國破自縊。對於袁崇煥之死,皇太極的離間計只是一個引子,真正想殺害他的還是崇禎帝本人。

14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他疑心病太重了,他本來就懷疑他,正好皇太極的離間計正中下懷,就將他殺死了

15樓:塵一書

離間計是其中一點,還有崇禎多疑善變的性格,袁崇煥又擅殺抗清名將毛文龍引發崇禎不滿。

16樓:靈魂忍者

的確是因為皇太極的離間計,袁崇煥被小人誣陷和皇太極勾結,所以才被崇禎所殺。

崇禎皇帝錯殺袁崇煥是因為中了反間計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經有關人士分析,好象不是反間計.因為反間計這種伎倆太弱智了,於理不通,再者反間之事只有清朝人才有的記載,明朝的記載好像沒有。

我想主要是是因為《明史》的記載,才被大家認可的吧。

其實,反間計未必有,但也未必沒有。

如果有,那這也不是崇禎殺袁崇煥的主要原因。因為崇禎這人疑心及重,喜怒無常,從他後來各種愚蠢的讓人痛心疾首的行為和行事來看,殺袁崇煥也是很正常的。

明之亡,實亡於崇禎。

我傾向於不是反間計的作用。

18樓:節日吉日

是的。到崇禎帝即位時,在關外的東北,後金貴族早已崛起,努爾哈赤的子孫正虎視眈眈覬覦著關內的大明朝。從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薩爾滸之戰後,在明軍與後金軍隊的力量對比中,後金軍隊明顯佔據優勢。

所以朱由檢登極伊始,就起用了抗遼名臣袁崇煥。

之所以稱袁崇煥為「名臣」而不是「名將」,是因為袁崇煥其實是科舉出身的文人,並沒有武功,但他的確很有軍事指揮才能。天啟六年(1626),他就做上了肩負東北防務重任的遼東巡撫。寧遠一戰,袁崇煥用新式**紅衣大炮打了一次勝仗,使遼東戰局出現轉機。

但是,他很快被魏忠賢罷免。朱由檢即位,在處理完魏忠賢后,便全力應付遼東戰局。十一月,重新召還了袁崇煥。

次年(1628)元月,任命袁崇煥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等於是將遼東的防務全部委託給了袁崇煥。

袁崇煥在遼東寧遠、錦州一線的防衛佈置得很好,但後金軍隊選擇進攻的路線是繞過寧遠、錦州一線,從薊門南下,進逼京師。崇禎二年(1629)十月下旬,後金軍隊10萬到達遵化城下,距京師不過二三百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師戒嚴。

袁崇煥立即命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增援,自己也於十一月初五日率兵入關。按照當時總督京城防衛的大學士孫承宗的意見,明軍應當拒敵於順義、薊州、三河一線,而不應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煥先是沒有設法阻截後金軍隊,接著又退守京城。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煥的大軍到達京師廣渠門外。這樣,袁崇煥無異於縱敵深入,而京城內外的官民都受到騷擾。一時間,謠言四起,說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在先,是故意引後金軍隊入關的。

皇太極及其謀臣范文程策動了除去袁崇煥的反間計,也許正是受當時謠言的啟發。

袁崇煥在崇禎元年(1628)七月接受皇帝召對時,誇下「五年平遼」的海口。在當時明朝與後金的對抗中,明軍能在遼東抑制住後金軍隊的進攻已屬不易,「五年平遼」無異夢囈。袁崇煥這麼說,據他自己講,不過是為了暫時寬慰寬慰皇帝而已,卻引起了朱由檢無端的猜忌。

另外,他曾擅殺大將毛文龍,也讓朱由檢不安。而後金皇帝皇太極效仿《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幹盜書的模式,讓被俘的太監楊某偷聽到「袁經略有密約」的對談,再放楊某逃跑。楊某一回京城向皇帝彙報,朱由檢對於袁崇煥的容忍與信任也蕩然無存了。

十一月二十日,滿桂在德勝門,袁崇煥在廣渠門,同時與後金軍隊開戰。滿桂退守德勝門之甕城,而袁崇煥身先士卒,將皇太極逼退。二十三日,袁崇煥入城晉見皇帝,請求像滿桂一樣,讓士兵入城休整。

遭到朱由檢的斷然拒絕。二十七日,袁崇煥擊退了皇太極的軍隊,京師外圍局勢趨於平靜。

十二月初一日,朱由檢在平臺召見了袁崇煥、祖大壽、滿桂三人,著錦衣衛拿下袁崇煥監禁起來。祖大壽是袁崇煥部將,奉命節制遼兵,率部東返。袁崇煥別囚禁後,他脣亡齒寒,不太聽朝廷號令。

後來還是靠著獄中袁崇煥的親筆書信,才將祖大壽及守遼軍隊召還,並收復永平、遵化一帶。但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利用袁崇煥來整倒內閣輔臣錢龍錫,說錢龍錫與袁崇煥兩人早就密議與後金議和。此論一出,袁崇煥算是死定了。

崇禎三年(1630)三月十六日,崇禎帝命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妻妾兄弟流放到福建。

袁崇煥千里迢迢率領將士冒著極度嚴寒前來保衛京城,經過浴血廝殺才擊退強敵,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明朝將士怎能不與崇禎帝離心離德?袁崇煥一死,遼東的戰局更無人可以收拾。因此,當崇禎三年(1630)農民起義聲勢明顯壯大後,明王朝便陷入內憂外患的雙重困境之中。

但是,在此之後,朱由檢還曾密令孫傳庭在崇禎十五年(1642)殺了李自成的同鄉賀人龍,等於殺了一名在鎮壓農民起義中頗為悍勇的將領。賀人龍被殺後,農民起義軍酌酒相慶:「賀瘋子死,取關中如拾芥矣!

」崇禎帝的多疑、擅殺,無異於自毀長城

皇太極是清朝第幾任皇帝,皇太極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其稱號為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即後金汗位,後改為清,登基稱帝。是清朝的開國皇帝。所以嚴格的說是清朝第一代皇帝。望您採納 皇太極不是清朝的皇帝!皇太極當時只能算清國,不能算朝代 清朝第一個皇帝應是順治皇帝。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後世稱 清太祖 但他建立的是 大金國 故不算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極被...

皇太極的八阿哥到底是幾歲死的,皇太極與海蘭珠的兒子八阿哥怎麼死的?

歷史上也沒記錄,我從我的部落格裡查,也只是一句 未名命,第八子,早殤。大概一歲左右吧!不足一週歲,夭折。皇八子 公元1637年 公元1638年 生母為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未命名,幼殤。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時生 崇德三年正月殤。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 皇太極 huang taiji,1592年11...

崇禎帝是怎麼死的,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就是故宮後面的景山公園裡。被吳三桂勒死的是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初封桂王,後來舉起反清的大旗,在雲貴川一帶堅持了好多年,後來逃入緬甸,被吳三桂生擒,然後逼他自殺了。朱由榔是崇禎皇帝的堂弟。崇禎皇帝朱由檢,見到大勢已去,安頓了後事之後在景山找了歪脖子樹上吊身亡。自縊於煤山 現在北京故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