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概括

2022-01-08 08:35:10 字數 3478 閱讀 6493

1樓:夢蓮雪瑩

☆成語發音: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成語釋義:三國時關羽身陷曹操陣營,心裡想著劉備。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裡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比喻堅持節操,忠貞不二。

☆成語示例: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就是上馬金,下馬銀,也別想把我買動。」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成語出處:《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三國演義》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把關羽圍困在屯土山上,在張遼極力勸說下,關羽和曹操訂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約」:一、降漢不降曹;二、贍養劉備兩個夫人;三、一旦知道劉備訊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兄長。曹操最後答應了苛刻的條件。

身在曹營的關羽還幾次提醒曹操,自己時刻沒有忘記故主劉備。後來又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答曹操不殺之恩。關羽忠於劉備,忠於桃園結義的拳拳之心,在**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國志》裡關羽投降變節之說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個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將關羽講義氣的形象推向極致的是《三國演義》中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一幕,更令無數人蕩氣迴腸。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答題不易,麻煩點下右上角【滿意】以茲鼓勵,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3樓:徐菊妹棒

主要是指的是徐庶。還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原效忠於劉備,後因其母親的原因,入曹營;而其母親非常忠烈,因徐庶的入曹營而大罵其子,最後跳樓而亡。

但徐庶為了信守承諾,而只能事曹操了;但其心一直關注著漢,立誓不為曹操獻一策。「身在曹營心在漢」指的就是徐庶。

這個回答很詳細,是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

見《三國演義》第37回

三國演義中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故事梗概

4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0年,曹操打敗劉備,關羽也兵敗下邳與劉備失散。關羽因立誓保護哥嫂,在與曹操約法三章後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關羽,此後對關羽禮遇有加,但始終無法改變關羽的擇主之心。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在後來演化為為臣忠義的代表。

其忠義形象在之後歷朝歷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時期更被稱頌至極致,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

另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

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

曹操的謀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為曹操出謀劃策,舉薦人才。為曹操遠征指定戰略藍圖,亦在曹操出征時為曹操鎮守疆土。曹操初年,反暴臣董卓,救獻帝於危難,可謂亂世的一位愛國英雄。

荀彧本質是一位忠漢臣子,他對曹操的支援是因為他認為曹操是保衛漢朝的英雄。

然而後來,隨著曹操發展壯大,曹操的個人野心逐漸膨脹並表現出來。終於在公元212年,曹操欲進封魏公,詢問與荀彧,遭到了荀彧的堅決反對。曹操非常失落,這種感情亦是相互的,荀彧也漸知曹操早已不復當年,不可能是興復漢室,力挽狂瀾的英雄。

荀彧一生心力只為重興漢室亦是鏡花水月,化為一番泡影。同年,荀彧辭世,有憂慮而死說,亦有曹操賜死之說。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可謂最為悲涼。

5樓:姬覓晴

公元200年,曹操打敗劉備,關羽也兵敗下邳與劉備失散。關羽因立誓保護哥嫂,在與曹操約法三章後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關羽,此後對關羽禮遇有加,但始終無法改變關羽的擇主之心。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在後來演化為為臣忠義的代表。其忠義形象在之後歷朝歷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時期更被稱頌至極致,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

6樓:

三國演義 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7樓:利劍與思想

三國時劉備(後為蜀漢皇帝)部將關羽身陷曹操營,封侯賜爵,宴請贈金,恩禮非常,但關羽仍心懷故主。後掛印封金,回到劉備身邊。事見《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後多以「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堅持節操,忠貞不二。

8樓:悟空

就是因為關羽才曹營卻沒有忘記桃園三結義的兄弟之情,一直記掛著兄長劉備的蜀國,而劉備與蜀國恰恰是當時梟雄中的漢室正統,雖然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並給了相當好的待遇,可關羽在得知兄長的訊息後,仍然過五關斬六將的去找劉備,所以說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9樓:碩香嵐

關羽,劉備,張飛失散,領兵守下丕

10樓:匿名使用者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誰,身在曹營心在漢指的是三國演義裡面哪一位人物

關羽和徐庶 東漢末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的故事去看 關雲長 東漢末年,曹操徵召徐庶到許昌,由於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個重孝之人不得不從,便離開劉備跟隨曹操。身在曹營卻不為曹操出謀劃策。關羽 三國時關羽身陷曹操陣營,心裡想著劉備。徐庶 徐庶是比關羽更合成語意義的人物,他在被迫 棄劉歸曹 後,為報...

歷史上誰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歷史人物是誰

似乎徐庶也是和關二爺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歷史人物是誰 關羽 徐庶 荀彧,曾經,人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典故中誰是主人公?明確答案 徐庶 曹操抓了徐庶的母親 徐庶是孝子 就去了曹營 然而 他知道劉備是明主,所以更想保劉備 徐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關羽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

囊繭映雪和鑿壁借光和身在曹營心在外的主人公

繭囊映雪 車胤 螢囊映雪講的是車胤 車胤 公元333 401 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 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 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后輩,永世垂範。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