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怎麼死的

2022-01-11 23:10:19 字數 4162 閱讀 4128

1樓:呂屹

《明太宗實錄》記載「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

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

遣官致祭,輟朝三日。」當時朱棣軍隊已經包圍了明國京師,控制了各個城門,嚴格搜查出城人員,明國京師是一完整防禦體系,想要出城就那幾個城門,朱允炆根本就跑不出去,後來朱由檢在北邊的都城也遇到了這個問題,處理好各種事後然後出去轉一圈發現各個城門都已經被李自成佔了,出不去了,就自殺了,想說朱允炆跑出去沒死的的那只是一種美好願望,朱棣也是絕不會放朱允炆跑出明國京師的,那樣會繼續戰爭,以朱允炆的性格給他的叔叔放一把火,留下具屍體是做出來的,你不是要嗎,給你,因此明太宗實錄記載的朱允炆闔宮自己焚燃是準確的。

2樓:葉孤春嵐

建文皇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77-?),明太祖朱元璋孫,太祖病後繼位,在位4年,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後不知所終。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孫,太子朱標次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在此期間,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諮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麼將皇

二、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

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年號為建文。

從年號上不難看出,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駕御不住眾臣。 朱允炆即位之後,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一反明太祖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新政。首先是重德省刑,銳意文治,崇尚禮教。

以致刑部的囚犯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二。同時又選派廷臣二十四人為採訪使,分巡天下,觀風俗,燭幽隱,興辦利民之事。其次是均免賦役。

減免歷年逋租和天下荒田租稅。針對江浙賦役過重的情況,建文帝特下詔「江浙賦獨重,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斗。」對於佛道勢力多佔良田的情況加以限制。

在朝廷內,建文帝對宦官管教甚嚴,同時又詔諭地方官,一旦發現宦官奉使橫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師,加以嚴懲。這也引起了不法宦官的怨恨,在日後靖難之役中或投靠燕王朱棣,或是做為內應。 建文帝在官吏方面也進行了改革,重新更定官制,大力精簡機構,革除冗員。

在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間,撤消了九個州,三十九個縣以及一大批冗官冗吏和稅務機構,增加了**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可以說建文帝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體現了他以仁義禮樂化民的治國思想,改革了洪武時期的不少弊政,給社會帶來了一陣清風。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的安定產生了積極作用,一時政通人和,所以後人有「四年寬政解嚴霜」之譽。

正當建文帝行新政之際,大明王朝卻禍起蕭牆。原因是建文帝登基之後,見於各地藩王(即他的各位叔父)「擁重兵,多不法」的狀況,擔心會造成西漢時的七國之亂,採納了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削蕃。但朱允炆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他並沒有先削實力最為強勁的燕王朱棣,而是從其他藩王下手,先後廢了周王朱肅、齊王朱福等五王為庶人,這樣即引起了藩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準備。當朱允炆決定向朱棣開刀時,卻為時以晚。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市),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他已經成為了皇權最大的威脅。

公元2023年7月,朱棣在作了充分準備後,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用「恢復祖宗舊制」為旗號,揮師南下,爭奪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奮力平叛。

在最初的戰鬥中朝廷的兵力佔絕對優勢,不過由於大將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儘管燕軍氣勢洶洶,並曾攻下城邑,但卻旋得旋失,所以鏖戰三年,燕軍僅據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戰爭出現僵持局面。在此期間明軍中湧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時一些被建文帝處罰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師空虛的情報,並表示願充當燕軍內應,朱棣正確分析了形勢,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軍對就會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佔南京,成為一國之君後,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於是朱棣改變以往攻城奪地的戰略,率軍直搗南京。 建文四年(公元2023年)6月,燕軍渡過長江,兵臨城下。

此時的建文朝廷已經亂作了一團,很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齊泰、黃子澄借募兵為由,離京奔廣德、蘇州。左都督徐增壽密謀私通朱棣作為內應,被朱允炆察知,親手將他砍死。

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穗和大將李景隆私自開門降燕,讓燕軍殺入城內。朱允炆聞報,流淚說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人,他們竟在緊要關頭背叛於朕。

」忠於建文帝的御史連楹假意投降朱棣,挨近馬前行刺不成被朱棣所殺。朱允炆聽說後嘆道:「如此忠臣,朕卻不重用,這是朕的過錯,悔之不及,朕還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嗎。

」說完拔刀就要自殺,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無奈,又見警報迭傳,下令縱火焚燬皇宮,朱棣殺入宮中,搜尋了三天,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追問內侍,他們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縱火後就不見了蹤影。馬皇后和大多數妃子、內侍都被燒死,內侍們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殘骸說成是建文帝的屍骨。

朱棣命人從灰燼撥出殘骸,已是滿身焦爛,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禮殮葬。 此時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帝位,年號永樂。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

而在朝廷內卻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殺卻有千人。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見建文帝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有時甚至優柔寡斷,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作皇帝不一樣,皇帝註定與鮮血分不開,他要排除異己;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關於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下令縱火後,自己與少數隨從從地道中逃出,乘船潛往雲南,削去頭髮,改換僧裝,自號應文,浪跡天涯。朱棣聞訊後,一直懷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將成後患,便命太監鄭和率龐大的船隊下西洋尋找,同時藉以宣揚國威,交通各國,結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蹤跡。 朱允炆史稱建文帝,南明弘光年間追崇為惠宗讓皇帝,清朝乾隆年間,被追諡為恭閔惠皇帝,所以建文帝又史稱明惠帝。

朱元璋為什麼要傳位給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又是怎麼死的?

3樓:命由天定

因為他是朱標的兒子,而朱標是馬皇后生的。朱元璋跟馬皇后感情非常好。有說死於混亂的火中,有說是和尚還被仁宗找到過,有說跑大了法國懷疑貝爾市其後代。

4樓:澤田澈

因為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也就是太子朱標的兒子,太子朱標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可是朱標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就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至於朱允炆的生死,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迷,有人說他死在了大火中,也有人說他趁著大火,通過密道,扮成和尚,逃到其他地方去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而朱元璋十分喜歡朱標,早早就立朱標為太子呢,後來朱標去世,朱元璋很傷心,愛屋及烏,後來傳位與朱允炆,朱元璋在明朝成立之初,分封了他的兒子到地方去鎮守,隨便監察地方,但是後來藩王到地方以後實力增強,威脅**,比如朱棣,他手裡的軍隊有2w多,朱允炆上臺以後採取削藩政策,結果在北京的朱棣聽到訊息以後反叛**,最後成功,朱允炆具體下落沒有明確交代,但後來根據《明史》等資料分析,確信朱允炆沒死,出家當了和尚,後來朱棣也找到了,只是這個時候朱允炆一心向佛,朱棣就沒有動他

6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性情寬厚,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出生於戰火之中,得到群臣敬服;本來是當之無愧的繼位者。可惜英年早逝,愛屋及烏所以朱元璋就把皇位傳給了它的兒子朱允炆。

當年朱棣靖難,攻入南京後沒有馬上進攻內城。他有兩個選擇:1、等朱允炆投降然後將之軟禁。

2、等朱允炆自殺、結果朱允炆選擇了第三條路—焚宮。事後在火場內沒有發現朱允炆的屍體。這種結果是朱棣最不願意看到的。

此後的幾十年裡,朱棣為此殫精竭慮。坐臥不安。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以下幾種說法:1、被燒死了 2、外逃做了和尚 3、逃亡海外。

最可信的是和尚說。據說當年山窮水盡之時,朱允炆想自殺。旁邊一個老太監阻攔,說朱元璋在世時有遺物留下給他。

開啟看時,內有僧衣僧帽、僧侶度牒和50兩**,還有一封信。信上說朱元璋料到會有今日,特留此物保命。朱允炆藉此得以逃生。

後來據說隱居在四川。

還有一種說法是逃亡海外說。這種說法的最大佐證就是偉大的鄭和七下西洋。據說鄭和每到一地,都要向當地人尋找貌似朱允炆的人。

我想知道朱允文是怎麼駕崩的,朱允炆是怎麼死的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攻城的混戰中,朱允文失蹤,下落不明。朱允炆是怎麼死的 靖難之役中朱棣贏在哪個方面,朱允炆是如何輸的?朱棣有軍事才能,而朱允炆手下沒有得力干將。朱棣做事果斷狠絕,而朱允炆做事太過於仁慈,婦人之仁。靖難之役中朱棣武功非凡,有勇有謀,朱允炆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昏庸無能。朱棣高舉靖...

朱棣為什麼要持續不斷的和朱允炆對戰?

朱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他覺得朱允炆完全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就不斷的打壓他,來獲得自信。這是由於他害怕對方會威脅自己的地位,而且也覺得對方是一個比較仁慈的人,會受到更多人的追捧,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援,會威脅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才要打壓對方。因為他總覺得後者會搶奪自己的地位。朱棣又是一個非常好勝的人。...

朱元璋明知道朱棣遠勝於朱允炆,為什麼還要傳位給朱允炆呢

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應天駕崩,死後廟號太祖。老皇帝駕崩自然要擁立新君,當時皇位的競爭人選有兩個,一位是皇長孫朱允炆,一位是皇四子朱棣,朱棣本身的性格老練沉穩更像朱元璋,而且朱元璋對其讚譽有加,為何最後朱元璋卻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呢。朱棣出生的時候,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正在鄱陽湖打的不可開交,因此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