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族節日風俗習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2022-01-14 06:23:15 字數 5477 閱讀 5550

1樓:芭蕉扇好大

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馬奶節: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

2樓:幽默雜談

節慶: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馬奶節: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

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

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mrlin8828

蒙古族風俗習慣1.多彩的服飾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飾似乎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件袍子,一雙靴子而已。其實,蒙古族的服飾是非常複雜而豐富多彩的。

不僅各地形制有別,而且有年齡、婚否及盛裝與常服之別。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首飾、袍子、腰帶、靴子四個部分,如下:首飾大致可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飾等五大類。

頭飾主要有頭巾、帽子、頭帶、頭圈、辮鉗、辮套、頭釵、頭簪、耳環、耳墜等,是蒙古族首飾中最絢麗的部分。如"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  婦女們平時一般多罩頭巾。

頭巾大約丈餘長,顏色多種多樣。質料有布、麻、綢、絹等。姑娘們喜歡將頭巾纏在頭上,然後在右側挽一個小結,把頭巾的穗頭垂下來。

已婚婦女們則用頭巾包住頭頂後,纏一圈,不留穗頭。在莊重的場合還要戴上繡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花紋圖案的帽子。帽頂上有紅色穗子和閃光明亮的帽頂寶石。

傳說這種習俗始於成吉思汗時期。當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後,下令每個人都要罩頭巾,以表示頭顱上飄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強大之精神常在。從結婚、告別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婦女們便要開始佩戴雍容華貴的盛裝首飾了。

蒙古族的盛裝頭飾,以鄂爾多斯地區的最為典型。這種頭飾漢譯為"頭帶",主要由"連垂"和"髮套"兩部分組成。不僅製作工藝精湛,而且

4樓:和平芋

蒙古族的飲食主要是肉食和奶食,傳統的蒙古族居住房是蒙古包,而在婚嫁方面,蒙古族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他們會穿上傳統的蒙古族服飾,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習俗進行婚嫁。

蒙古族的飲食

蒙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肉食、奶食、糧食。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條、吃包子。

其中,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牛肉和羊肉。牛肉和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他們最喜愛的食品,尤其是羊肉。蒙古族對於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比如「手扒肉」和「全羊」,「全羊」也叫「羊背子」。

蒙古族的奶食品主要有六種:白油、黃油、奶皮子、奶豆腐、乳酪、奶果子。奶食在蒙語裡面有「查幹伊德」的意思,寓意純潔吉祥。

而蒙古族由奶食製成的飲料主要有三種:奶茶、酸奶和奶酒。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飲料,他們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

酸奶即發酵後的馬奶「其格」以及發酵後的牛、羊奶「塔日嘎」,酸奶不僅能散熱止渴,而且富有營養,也是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種聚會、盛宴中的珍貴飲料。奶酒又叫蒙古酒,把發酵的奶放入鍋中慢火熬煮、蒸餾後就釀成了透明醇香的奶酒。蒙古酒綿厚醇香,無色透明,少飲延年健體、活血補氣,男女老幼皆可飲用。

2.蒙古族的居住

傳統的蒙古族牧民住房是蒙古包,「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一種天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尖頂,通常用羊毛氈子一層或二層覆蓋,所以在古時候,蒙古包又被稱作「穹廬」、「氈包」。蒙古包分兩種。

一種是牧區夏季用的,為移轉式的,一種是冬營地為半固定式的。蒙古語稱移轉包為「烏爾郭格爾」。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會積雪,在下雨時包頂不會存水。蒙古包的門方長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蒙古包的百葉哈納是用數根相等的細木棍和牛皮繩連結而成,在使用時拉開,便成圓形的蒙古包牆,在搬遷時可以摺疊,又能當勒勒車的車板。

蒙古包的頂端有個口,就是天窗,這個天窗可以通煙通氣,又可以採光。

3.蒙古族的婚嫁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會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豔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等人,也會穿上節日盛裝。

他們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

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週,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方可入席就餐。

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

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簡單一點的介紹

5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群眾崇尚禮儀,講究禮貌,熱情好客,待人誠懇。

當有來客拜訪時,微躬身施禮,互相問好,再引入蒙古包。來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遞煙。遇到餐時間,主人要熱情勸留客人,客人越隨便自在,主人就高興滿意;

獻哈達是蒙古族迎送、饋贈、交際、獎賞,定親時使用的重要禮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賀;

換鼻菸壺鼻菸壺是蒙古族傳統社交禮品。遇有重大喜慶節日,同輩相見,雙方用右手遞煙壺,小輩單膝下跪雙手接壺,長輩品煙、小輩不品煙,只把壺略向上舉一下;

敬酒是蒙古族群眾招待賓客禮節的主要一環。酒具一般為銀碗或銀盅。敬酒時,男主人必須頭戴帽子,衣著整齊,斟好酒後,雙手托起哈達捧銀碗、唱敬酒歌,以輩數或年齡大小依次敬酒。

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2023年人口普查)。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鄂溫克族(兩萬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萬人)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

"馬背民族"。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蒙古"等。

6樓:呼呼__大神

1、獻哈達。

獻哈達是過去蒙古族在晉見王公貴族、向親友祝壽、會見尊貴客人時進行的一種傳統禮節。後來,哈達廣泛應用於喜慶、祭祀、賓宴、交往等場合,表示莊重、誠摯、友好和吉祥。哈達相當於禮巾,大約長3至5尺,幅面1尺左右,多用白、蘭、黃、銀灰等各色絹綢製作。

這些年,肇源蒙古族獻哈達儀式,多在縣及蒙古鄉那達慕盛會。或蒙古族鄉村迎貴賓時進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見的一種禮儀。當客人入座進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時,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當著客人的面將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滿杯敬給客人。

這是延傳了古代「試毒」之俗。而現在逐漸演化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為吉數,一般都是敬三杯。

主人敬酒,必須右手遞給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來接。在向客人敬酒時,往往伴隨著祝酒歌,酒興高潮時,還要起舞,表達主人對客人由衷的祝願。

6、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所有親戚到最長人家聚集,下輩人向長輩人叩拜,上輩對下輩表示祝願。然後,依次輪流拜年。拜完年整理茶桌,從年長到年幼依次就座,品嚐濃郁、芳香的奶茶。

喝過茶,擺上酒席,酒杯裡斟滿新年酒,也按年長年幼順序一個個將杯中酒喝完。新年酒又稱之為「新年禮」。飲酒期間歌舞相伴,孩子們放鞭炮,盡情玩耍。

如有不能同大家一起歡聚的老人或殘疾人,派人送去新年酒和新年飯,以祝健康長壽。這樣的賀年禮節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蒙古族: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2023年人口普查)。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鄂溫克族(兩萬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萬人)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

"馬背民族"。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蒙古"等。

7樓:暈乎乎的小包子

1、白節

白節又稱席尼吉勒,意為新年、春節。古代蒙古人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故稱春節為白節。白節在正月初一。

過白節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習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就非常重視過白節。據《馬可波羅行紀》所載:

「其新年確始於陽曆二月,屆時大汗及其一切臣屬復舉行一種節慶……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蓋其似以白衣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獲福。……臣民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慶祝,俾使全年納福」。

現在蒙古族亦把白節作為最隆重的節日。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拜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後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

初一清晨,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2、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

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3、那達慕草原旅遊節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或遊藝的意思。節期舉辦那達慕大會、賽馬會、嘛尼會、元代宮廷宴、詐馬宴、鄂爾多斯婚禮、成吉思漢陵祭奠和溫泉森林、蒙古族風俗遊等活動。

那達慕大會,又稱蒙古遊戲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大致在農曆

七、八月份這一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是蒙古語,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通常在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間舉行。

4、蒙古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滿語將家或屋稱為「博」,因為詣音,所以後來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將自己的住房稱為「格爾」;漢族人稱蒙古包為「穹廬」或「氈房」等。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

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5、獻哈達

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

據《馬柯·波羅遊記》中所寫,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奉獻」。

內蒙古的蒙古族和蒙古的蒙古族是同民族嗎

蒙古國的人說俄語 還信誓旦旦的樣子,我直接就崩潰了 是同一個民族 當然是同一個民族,他們都是蒙古族 蒙古國bai的喀爾喀蒙古族約佔全國人口du的zhi80 還有哈薩克等族。主要語言dao為喀爾喀專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屬喇嘛教。內蒙古由蒙古 漢 滿 回 達斡爾 鄂溫克 鄂倫春 朝鮮等49個民族組成,其...

蒙古族的介紹是什麼,蒙古族的介紹

蒙古族蒙古族,現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中國的東北 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 逐水草而遷徙 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 草原驕子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特別是明代以來,...

蒙古族文化特色,蒙古族民俗文化特徵

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 鹿 熊 犛牛 鷹 天鵝 樹木等等。蒙古祕史 開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 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馬蘭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狼和鹿。此外,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蒙古民族也崇拜龍,還有的部族有樹木圖騰崇拜 犛牛圖騰崇拜等等。各種圖騰神話反映了蒙古民族特點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