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共有多少流派,太極拳共有多少流派

2022-01-24 11:26:42 字數 5996 閱讀 2198

1樓:藍憬

糾正一下錯誤的觀點,太極拳在武協規定中就為一個門派,在內家三大派系中排名第一,武協考試時,下午有傳統拳,傳統拳中分內家,那麼太級就是其中一類拳,八級等拳術屬於二類拳。

太極拳就一個門派,但是分四種主要風格,「陳楊吳孫」,其他也有一些流傳於地方的風格,如趙堡太極拳等等,但是由於流傳面不廣,所以未被認為是主流風格,這些通過了解一下簡史就知道,一般看,社會普及度,產生的影響力等等,你不是拳術研究者,這些只是瞭解可以。

我過來只是糾正一下觀點,我早已不做全面剖析了,只是希望能多些人走出太極拳的旁路,還從來沒有明師認為有太極拳分多個派系的呢,八卦、行意與太極運動理論極其相似,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自己有時間可以瞭解一下。

至於你想知道有哪些其他的風格,只是知識面能闊寬一些,若你是習拳者,找任意一種風格習其精義就可,沒必要了解過多分散注意力,也避免其他理論誤倒自己,補充一下,任何武術,練到極點都是一樣,沒有好壞之說,初學者往往鑽進誤區。

2樓:吳劍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採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

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鍊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鍊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貼上纏繞過程中,運用:

「棚、捋、擠、按」等法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髮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

「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

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鬆靜自然,獨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圓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每轉身時以「開」、「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3樓:白痴

陳 楊 吳 武 孫 郝 三豐太極拳 武當太極拳 玄門太極拳 李式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 五行八卦太極拳 乾坤太極拳 簡化太極拳。

散式太極拳! 太極長拳!還有的很多!

4樓:東方賴賴

主要有五個:陳氏(陳王廷)、楊氏(楊露禪)、孫氏(孫祿堂)、吳氏(吳鑑泉)、武氏(武禹襄);但從陳氏老架還派生出一些小的太極拳派別:如從陳青萍處派生出的陳氏小架;從陳鑫在趙堡收徒後派生出的趙堡太極拳。

此外還有和氏等等,就不勝列舉了,不過主要武術界公認的就是上面那五種。

5樓:巨天戎

你去圖書館查下資料就知道了。

陳 楊 吳 武 孫 還有趙堡太極拳都會有記錄。

太極拳有幾大流派 每種流派的區別在**

6樓:一閃1閃亮晶晶

天下太極出武當:1.張三丰在武當創拳——2.

太極拳傳劉古泉(雲遊道人,張三丰徒)——3. 劉古泉傳與王宗嶽——王宗嶽著《太極拳論》,並傳拳與蔣發——4. 蔣發避難流落至河南溫縣遇陳王廷,傳其太極拳論及拳法——5.

陳王廷對太極拳進行改進與發揚傳至陳長興 ——6.—陳長興創造性的發展了太極拳,一時名聲大噪,流傳甚廣,此為陳氏太極拳 —— 7.河北人楊露禪至陳家溝拜師與陳長興,學得太極拳,此為楊氏太極拳 ——8 後發展演變出吳,孫,吳等各派太極拳.

一言以蔽之,中國太極武當源,三豐太極宗嶽傳,陳楊吳孫武各派,趙堡太極是母拳(山西趙堡王宗嶽)

太極拳分幾個派系

7樓:北京狂人

太極拳本身沒有流派,均已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為主。之所以產生流派是因為每個修煉的人都認為自己練法是最正確的

拳無高低,練拳的人有高低!

8樓:太極無憂

很多,其實我就覺得,中國收集壓縮的標準太極拳最好。

9樓:dream巨集

五系 太極拳自張三丰開始,時至今日,共分五大家---吳,楊,陳,孫,武

10樓:大德澤神

太極流派甚多。

按姓氏的有 陳 楊 吳 武 孫

還有武當山的 松溪派太極 以及三豐派太極

還有趙堡太極拳。

當代的流派就更多了,但都是從這裡產生的,只是由於不同人的知名度不同,再另開一門一派,都是分支而已,或者大同小異。

11樓:匿名使用者

當代太極拳主要分為六大流派:陳氏、楊氏、武氏、吳氏、孫氏以及和氏太極拳;各具以下特點:

陳式:串蹦跳躍,鬆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纏繞摺疊;

楊式:舒展大方,以柔為主,柔中帶剛,圓活飽滿,沉穩雄渾;

武式:小巧緊湊,中正安舒;靈活多變,敷蓋對吞(即以勁打勁,四兩撥千斤);

吳式:輕靜柔化,緊湊舒伸;斜中寓正,川字步型;

孫式: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

和式:技理相合,中正鬆柔,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順遂自然,輕柔圓活。

太極拳共有多少種

1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分兩類。第一類是普及化的太極操,只求拳架打得外觀正確,悅目。不懂(或不追求)拳理及內練心法,這種最多人在練的太極操,沒有博擊功能,但勝在易上手。就像廣播體操,健身功能很好。

第二類是傳統內練的太極拳,追隨王宗嶽的太極拳拳論,用意不用力,外觀動作比較不明顯,但能養生與博擊功能兼備,學綀這類太極拳,真的需要以年計的時間和明師指點.

太極拳的起源及發展

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清朝乾隆 年間,山西人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 源出《周易。

系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 一之意。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宋朝張三峰,明 朝張三丰,清朝王宗嶽等幾種不同的說法。

現流傳於世的主要若按派別來分的話有:

楊 武 吳 孫 趙堡 李 王 常 猶龍 陳 等等

按架子分的話,大架、中架、小架。

按用於比賽、表演來說分有競賽套路,如簡化24式, 42式等。

13樓:玉麒麟

若按派別來分的話,有陳、楊、孫、武、吳、和、武當等等

按架子分的話,大架、中架、小架

其實楊式太極挺好的!

14樓:色譜世界

大的方面講,被大家認可的有五大流派,陳、楊、孫、趙堡、武等,其他就太多了。個人感覺因為人個體的差異,太極拳不像廣播操,可以統一規範套路,到一定階段,套路,或者說外形動作不是主要的。但練習過程中因其原理都符合太極拳的要求,所以都可以冠名為「太極拳」。

對不同階段的人,理解不一樣,因不瞭解你的情況,所以感覺說不清楚。

15樓:中醫學生

依我理解,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普及化的太極操,只求拳架打得外觀正確,悅目。不懂(或不追求)拳理及內練心法,這種最多人在練的太極操,沒有博擊功能,但勝在易上手。

第二類是傳統內練的太極拳,追隨王宗嶽的太極拳拳論,用意不用力,外觀動作比較不明顯,但能養生與博擊功能兼備,學綀這類太極拳,真的需要以年計的時間和明師指點才成。

常見太極拳流派有哪些?

16樓:受萱滑嫣

太極拳的流派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

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所不同。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髮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

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

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

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鬆入柔,積柔

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

。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

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

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

形三者合一。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鬆靜自然,獨

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

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

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每轉身時以「開」、

「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太極拳共有多少種,太極拳分幾種?

現在分兩類。第一類是普及化的太極操,只求拳架打得外觀正確,悅目。不懂 或不追求 拳理及內練心法,這種最多人在練的太極操,沒有博擊功能,但勝在易上手。就像廣播體操,健身功能很好。第二類是傳統內練的太極拳,追隨王宗嶽的太極拳拳論,用意不用力,外觀動作比較不明顯,但能養生與博擊功能兼備,學綀這類太極拳,真...

太極拳如何練,太極拳怎麼練好?

認準一門太極,結合六大派別借鑑學習研究 選幾個自己喜歡的招式,不要太多,慢慢練。熟能生巧。太極是易學難精的,很容易上手,但是想練好的話,最好還是跟大師學,另外太極分好幾種的,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然後就是太極其實是有心法的,即所謂的內功,只是那個太難練了,每個幾十年你是打不出來的 太極是以陰...

練習太極拳的祕訣,怎麼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的三大原則,也是練好太極拳的三大祕訣。第一個 祕訣 太極拳是流體的,不是固體的。水啊,風 啊!練拳,一定要練得柔軟,僵硬不行。流體怎麼形成?就是三維空間,點線面體,線路就是這樣子的,始終像流水一樣,這樣會很靈活,像蚊子和蒼蠅這類蟲子,走的是三維路線。所以,不會很輕易抓住它們,因此,打太極拳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