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邦聞風喪膽的戰神項羽,為什麼沒得天下呢

2022-01-29 23:17:56 字數 5006 閱讀 2489

1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趁勢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四方豪傑雲集響應,此後,劉邦西進入關誅滅暴秦,九戰九勝於鉅鹿以五萬楚軍大破王離軍團四十萬項羽,聲威大振名動華夏。不久,作為各路義軍首領的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並「計功割地」大肆封賞十路諸侯,劇情反轉至此似乎天下已定,萬事皆休矣,劉邦毫無翻盤的可能。

然而,歷史總喜歡給人開點玩笑,當項羽認為大權獨攬勝券在握震懾天下時,劉邦卻由巴蜀徑直殺出聯合天下各路諸侯共誅項羽於垓下,流氓屌絲也因此一路逆襲成為了天下共主。

那麼問題來了,本有機會可以多次殺的劉邦片甲不留的項羽何至於落此慘敗,最後還逼得自刎於烏江之畔?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項羽的其人。

項羽是什麼人?《史記·項羽本紀》開頭便已言明「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

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從這段史料中得知項羽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貴族後裔,其祖上更是戰國末期楚國赫赫有名的柱國英雄項燕,後項燕被殺楚國夷滅,項氏一族逐漸沒落。

這段話中還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項羽家族乃兵家大族,祖上戰功赫赫名將輩出,而項羽年少時也曾豪言「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史記》),因此即便項氏家族伴隨著楚國的滅亡而沒落,項羽身處世代兵家的大環境中從小飽受軍事知識的薰陶,自然也精通兵法,只是項羽膂力過人力能扛鼎,加之單兵綜合格鬥能力極度出眾,故此,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英雄氣概掩蓋了他精通兵法的光輝。

項羽的軍事修養如何?兵法韜略水平大致又是怎樣的水準?我們可以拿出項羽的兩個令後世毫無爭議戰爭大作來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就是一戰讓項羽封神的鉅鹿之戰。為什麼說這一戰役足以讓項羽封神,我們先來看看戰前雙方的實力對比和項羽聯軍所處的惡劣環境。

公元前208年,陳勝部將周文率領一百二十萬大軍(《前漢書》資料)拿下戲水兵鋒直指函谷關,秦廷人人自危。章邯受命悉數調遣驪山囚徒七十萬(《前漢書》資料)迎戰周文於戲水,兩軍交戰周文慘敗,此後秦國名將章邯一路勢如破竹將楚國義軍首領項梁斬殺於定陶,楚國大敗,反秦運動徹底走入低谷,大秦王朝復興似乎指日可待。

連敗天下各路義軍的章邯隨後聯合北方長城軍團王離統帥的二十萬之眾馬停蹄攻打趙王歇,趙國覆滅在即遣使向楚懷王熊心求援。

在秦朝末年風雨飄搖之際,章邯能以驪山囚徒和長城軍團將各路起義軍殺的一潰千里,可見此人深通兵法戰力卓著。明代著名學者胡應麟也因此感慨「章邯,白起之亞也,衂於羽而名。」,能將章邯與白起並列,足見此人被譽為秦朝最後的名將實在不為過。

項羽面臨的局勢又是什麼樣的呢?可以說他面臨的形勢確實不容樂觀。項燕新敗後不久,趙王歇被名將章邯、王離統帥的四十萬大秦軍團圍困於鉅鹿。

而此時不甘於徒有傀儡之名的楚懷王熊心與天下諸侯約定劉邦西進滅秦、項羽北上救趙,並丟擲「先入關中者王之」的陷阱,同時將自己的心腹宋義封為北上救趙的上將軍,項羽作為宋義的副手為魯公,范增為末將。

顯然,楚懷王熊心此舉就是為了消耗劉邦和項羽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使他們相互制約彼此攻伐,進而徹底剷除兩大勢力對自己產生的潛在威脅。

如果按部就班地遵照楚懷王熊心的命令執行,那麼此後的劉邦不可能在鉅鹿之戰項羽的牽制下順利破關入秦,而項羽也根本無法完成北上救趙的重要使命。

楚懷王熊心的小算盤打得噼裡啪啦響,自以為此乃絕佳妙計。然而他卻忽略的項羽敢作敢當和豪氣沖天的「貴族式個性」。

當由宋義統帥的五萬楚軍抵達安陽時,畏敵不前的宋義心裡盤算起了秦趙相攻坐收漁利的打算,數十萬各路諸侯的聯軍也在距離鉅鹿不遠的安陽屯兵紮寨,十八路諸侯也各自打起了作壁上觀、隔岸觀火的小心思。

面對著趙國雪片般飛來的求援信,宋義與諸侯們每日縱情聲色、鶯歌燕舞,前線一片告急,後方卻歌舞昇平,連續駐紮四十六天的楚軍卻遲遲未見任何異動,憤懣不已的項羽遂持劍入帳當場砍下了宋義的人頭,並矯詔楚懷王名義安定軍心。

項羽雖然膽大,但作為徒有其名的天下共主楚懷王熊心卻也無可奈何,見木已成舟攝於項羽聲威的他只好順水推舟承認了項羽為上將軍。本是一招絕地求生的大好棋局,在項羽的攪和下熊心方寸大亂,至此他徹底喪失了控制「大楚」政權的政治優勢。

此後項羽率領五萬楚軍火速行軍渡過黃河,並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沖天豪氣大敗王離長城軍團二十萬,作壁上觀的諸侯聯軍見有利可圖,遂在項羽的統一號令下向秦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史載「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諸侯彼時對項羽的惶恐早已超越了曾經「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大秦軍團了。

而面對名震天下的項羽軍團,不久前尚且威勢震天的名將章邯也不得不統帥二十萬銳士蜷縮在棘原城固城以守,唯恐項羽破城而入,最終在項羽的聲威下,章邯在殷墟投降了項羽軍團,並聲淚俱下,控訴趙高殘暴不仁的誤國行徑。

以五萬楚軍大破王離軍團二十萬,繼而再以懷柔手段兵不血刃地爭取章邯反水歸楚,項羽之功放在當時秦末各路諸侯當中不可謂不出類拔萃,這也成為了他日後執掌天下的重要資本。

從軍事角度來講,兩軍對壘於無險可守的平原,除了硬碰硬地拼實力,確實別無他法,即便是請出兵聖孫武也唯有如此。魯國名將曹劌也曾說過「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因此,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對戰,面對王離「卻匈奴七百餘里」的長城軍團,項羽要想以麾下區區五萬楚國子弟兵創造不可能的「神話」,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才能完全激發出士兵決一死戰的鬥志,項羽也正是因為有精於此最終才能取得鉅鹿之戰的偉大勝利,否則,暴屍沙場的也許就是他自己了。

而除了活捉王離、讓曾經叱吒疆場的猛將章邯抱頭痛哭外,項羽其實也曾將劉邦這個流氓痞子打得落荒而逃。這次,項羽對陣劉邦恐怖的56大軍也是乾淨利索地差點將他打回原形做起了泗水老光棍兒。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戲下分封十八路諸侯,劉邦封為漢王,轄地巴蜀,章邯、董翳、司馬欣被分封在了秦地關中,是為三秦以防劉邦東出,天下分封完畢,項羽認為局勢已定,於是班師彭城安心地做起了西楚霸王。

然而,由於各路諸侯利益分配不均,不久,田榮發兵殺掉齊王田市、濟北王田安,並自立為齊王,項羽大怒親自統兵征討齊國,而也就在此時,劉邦暗度陳倉平定三秦,並打出為義帝報仇的口號聯合十八路諸侯大舉向楚國都城彭城進軍,彭城在劉邦的56萬聯軍的攻伐下很快陷落,拿下彭城的劉邦很快奪走韓信的兵權,安排好防守後,劉邦認為即便沒有韓信指揮,項羽要在短時間內要攻下遠離齊地56萬人駐守的彭城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劉邦是這樣想的,但項羽卻兵行險著從齊地率領了三萬精銳火速殺回彭城,並於拂曉偷襲了漢軍防備虛弱的側翼斬殺十萬漢軍,一日之內漢軍大敗,彭城內軍馬相互踐踏死者無數,聯軍作鳥獸散倉皇而逃,劉邦汲汲如喪家之犬發了瘋似地逃命。

漢軍逃竄至靈璧以東的睢水項羽軍團再次追上,並再度斬殺十萬漢軍,劉邦軍爭先恐後搶渡睢水,睢水溺斃無數,史載「睢水為之不流」,也正在此時,項羽軍團將劉邦殘部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洩不通,正準備對劉邦殘部大開殺戒時,突然狂風驟起、飛沙走石,霎時天昏地暗項羽本部軍馬陷入混亂,劉邦趁機率領僅剩的十餘騎兵倉皇突圍而逃,並一口氣朝著沛縣老家狂奔數百公里,沿途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深恐項羽追兵至的劉邦為了減輕馬車重量方便逃跑,居然數次將太子劉盈和魯元公主踹下馬車。

這是劉邦自沛縣起兵以來遭遇的最為慘痛的失敗,劉邦經此一役嚇得屁滾尿流失魂落魄,各路諸侯也紛紛背漢投楚,漢軍元氣大傷。

可以說項羽正是抓住了劉邦傲慢輕敵的心理,運用了看似近乎瘋狂的做派採取「以正合,以奇勝」的軍事戰略思想,從而一舉攻破彭城殺得劉邦惶惶如喪家之犬落敗而逃。

拋開劉邦聯軍的56萬烏合之眾不談,項羽過於離奇不安常規出牌的打法即便是有著「軍神」之稱的韓信也不未見得能抵擋,由此可見項羽的軍事天才確實毋容置疑。

既然項羽軍事能力如此出眾,每逢強敵總能攻必克、克必取,殺的對手灰頭土臉狼狽逃竄,那為何號稱「戰神」的楚國貴族項羽卻最終敗給了流氓混混劉邦了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歷來仁者見智。項羽的老對手劉邦評價道「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在劉邦看來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會用人。

然而面對王者霸業,個人的成敗實際上是由很多因素疊加而成的,顯然並非單純的某個因素釀成。在歷代名家中對於項羽失敗原因的分析,劉邦的謀臣酈食其就解析的極為透徹,他認為「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

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透過酈食其這番精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項羽的失敗有著多重因素累計疊加而成。政治上名不正、言不順,思想策略上缺乏大格局,不能施恩於天下,人格方面用親不用賢等等,也正是由於項羽個人內在的致命性缺點造成了他逐漸遠離成功,最後弄得天下眾叛親離,而劉邦卻恰巧反其道而行之,「以己之長,攻敵之弱」,劉邦焉能不得天下乎?

2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有婦人之仁這個致命的性格弱點,況且對手還是一個不要臉的劉邦,所以沒得天下。

3樓:小鑫侃文化

因為項羽太過於剛愎自用,連一個小小的範曾都不肯用,而劉邦擁有韓信,張良,蕭何三大人才,又怎能爭得過呢?

4樓:難掩的喜

因為他太單純了,太重感情,不喜歡搞背後的手段,自然就差一點。

劉邦和項羽同爭天下,為什麼最終劉邦贏得了天下?

5樓:

說到了劉邦和項羽。我腦海出觀這樣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代英雄武功蓋世的項羽,自刎烏江邊。 項羽重情重義!自古以來,凡是英雄,把自己的臉面尊嚴看的非常重!

他可以為了尊嚴,拋頭顱灑熱血。這是英雄根深的性格,也是光明磊落的心和性格使然。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確實不假。有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什麼樣的命運。正因為項羽這種性格,也就造就了他的命運,多次可以滅殺劉邦而下不了決心,放走了劉邦。

而劉邦呢?是一代梟雄,做事不擇手段,最善於借勢,性格堅毅不拔。 非常善於籠絡人才。

知人善用,為達到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人做事能屈能伸,可以說絲毫不在乎別人對他個人的看法。沒有那麼強的自尊心。

劉邦的謀略,棋高項羽不知多少倍。

你不是能打仗?我請一個比你更能打仗的人對付你,韓信。

你不是有上輩謀略叔父幫你嗎?我請更厲害謀士張良對付你。

劉邦為了達到爭得天下的目的。無論什麼樣的人才,他都會籠絡到自己的身邊,重用這些人,讓這些人死心塌地的幫助自己。

劉邦的智慧、度量,知人善用,使他身邊聚集大量的人才。 打天下是要靠人才,守天下更要靠人才。

這一點、項羽無法與劉邦相比。有這麼一幫有本事的人幫助你,何愁得不到天下。 劉邦是帶將的人,而韓信是帶兵的人,項羽兵將都帶不好, 拿什麼與劉邦爭天下!

「寧古塔」這字為何讓古人聞風喪膽

寧古塔經常出現在清朝電視劇中,一言不合就流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寧古塔在清朝究竟是什麼存在呢?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而是關外的一處廣闊領域,位於今天黑龍江省海林市。有人或許會奇怪,大家今天爭相去黑龍江旅遊看雪景,有什麼恐怖的呢?那就給大家來講講這恐怖的地方吧。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被流放的到底都是哪些人?...

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文官,郅都做了什麼被司馬遷冠上「酷吏」之名

郅都,西漢時期的文官,是中尉之官及雁門太守,太史公曾這樣評價他 自郅都一下皆以酷烈為聲,然都伉直,引是非,爭大體。雖酷,稱其位矣。首先介紹一下他的出身,他開始是在漢文帝身邊做郎官,漢景帝時期當了中郎將,他不畏強權,敢於向君王進諫,使朝廷中不少人為之折服。漢景帝派他到濟南郡所去做太守,郅都不僅不怕那些...

是誰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讓劉邦得了關中做了關中王

史記 高祖本紀 記載 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 蜀 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取陳倉出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的計策。陳倉是劉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