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玄宗會同時設立三位宰相,究竟是怎麼回事

2022-02-01 03:59:17 字數 6277 閱讀 8494

1樓:糖豆豆

張嘉貞和源乾曜任職時間比較短,任相週期時間不滿,同時也沒有失誤情況出現。張嘉貞任職期間精明能幹,為官清廉。而源乾曜性格和才能不同於張嘉貞,他總是能以身作則,起到表率的作用。

當唐玄宗號召百官京城內外互調,當時沒有官吏願意,只有源乾曜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兒子調離京都,當時很多官吏看到宰相以身作則,也相繼開始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外地任職。兩者各有各的優點,無法互相替代,唐玄宗實行了宰相食實封制度。

後來又把張說從天兵軍節度大使的身份上被提拔為宰相。張說和張嘉貞性格還有處事風格相似,兩個人都是之舉出身,在文學造詣也很相當,二人崇拜的文人都是王翰。最重要的都曾擔任過天兵軍節度大使,唐玄宗認為兩人性情如此相仿,可以一起共同進步互相督促。

張說剛當上宰相不久,就被派到北方任朔方軍節度大使,去平定胡人的叛亂。在他調離期間,朝中也不能沒有宰相主持工作,所以形成了三位宰相任職的局面。當時唐玄宗最重用的是張嘉貞,張說具有後補性質,希望兩個人互相促進,共同有所作為,為國家出力,唐玄宗覺得這樣的人才被重用對於朝廷來說就是如虎添翼。

但是後來兩個互相不服氣,經常兩個人鬥氣,沒有唐玄宗想的那麼好。張嘉貞為人實在,心思單純,但是張說心思活絡。最後張嘉貞被張說的花言巧語騙了,官也被貶了。

唐玄宗同時人命三位宰相本質上是好事,其實是把張嘉貞和張說放在了競爭平臺上,所以才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就是因為張嘉貞和張說能力相仿,張說自然不甘心居於人後,所以心思沒有那麼單純,一直考慮怎麼扳倒張嘉貞,單純沒有心思的張嘉貞一再往張說設計的圈套裡跳,最終導致被迫離職。

2樓:黎黎立離

在唐朝時通常會設立兩個宰相,一主一輔以輔佐皇上。而唐玄宗時期先設立了張嘉貞、袁乾曜為宰相,但是唐太宗又驚豔於張說的口才,因此把他留下擢升為第三位宰相。

3樓:謝

唐玄宗同時設立三位宰相,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政策和制度,可以使各個權力得到制衡和避免出現專治獨行的現象,也便於管理國家和**的管理。

4樓:

早期唐玄宗只設一主一輔兩個宰相,但後來看到張嘉貞既有口才,又有全域性觀念,就把他也提拔為宰相了。

5樓:居李夫人

他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並且有三位有志之士可以為自己出謀劃策,何樂而不為呢?再加上也可以穩固自己的口碑。

唐玄宗怎麼想的,為何會同時設立三位宰相?

6樓:糖豆豆

張嘉貞和源乾曜任職時間比較短,任相週期時間不滿,同時也沒有失誤情況出現。張嘉貞任職期間精明能幹,為官清廉。而源乾曜性格和才能不同於張嘉貞,他總是能以身作則,起到表率的作用。

當唐玄宗號召百官京城內外互調,當時沒有官吏願意,只有源乾曜提出將自己的兩個兒子調離京都,當時很多官吏看到宰相以身作則,也相繼開始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外地任職。兩者各有各的優點,無法互相替代,唐玄宗實行了宰相食實封制度。

後來又把張說從天兵軍節度大使的身份上被提拔為宰相。張說和張嘉貞性格還有處事風格相似,兩個人都是之舉出身,在文學造詣也很相當,二人崇拜的文人都是王翰。最重要的都曾擔任過天兵軍節度大使,唐玄宗認為兩人性情如此相仿,可以一起共同進步互相督促。

張說剛當上宰相不久,就被派到北方任朔方軍節度大使,去平定胡人的叛亂。在他調離期間,朝中也不能沒有宰相主持工作,所以形成了三位宰相任職的局面。當時唐玄宗最重用的是張嘉貞,張說具有後補性質,希望兩個人互相促進,共同有所作為,為國家出力,唐玄宗覺得這樣的人才被重用對於朝廷來說就是如虎添翼。

但是後來兩個互相不服氣,經常兩個人鬥氣,沒有唐玄宗想的那麼好。張嘉貞為人實在,心思單純,但是張說心思活絡。最後張嘉貞被張說的花言巧語騙了,官也被貶了。

唐玄宗同時人命三位宰相本質上是好事,其實是把張嘉貞和張說放在了競爭平臺上,所以才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就是因為張嘉貞和張說能力相仿,張說自然不甘心居於人後,所以心思沒有那麼單純,一直考慮怎麼扳倒張嘉貞,單純沒有心思的張嘉貞一再往張說設計的圈套裡跳,最終導致被迫離職。

7樓:歷史分析解讀

因為在他看來,宰相的權力是很大的,會威脅到皇帝,所以要把宰相權力分開。

8樓:方悅愛

如果我是唐玄宗的話,我可能會是覺得宰相與自己爭奪權力感覺不好受,所以就設立多個宰相,讓他們自己爭奪權力,而皇帝坐山觀虎鬥。

9樓:職場打工人小喵

宰相權力過大不利於皇帝的權力實施,為了保證皇權高於相權,唐玄宗於是設立了三個宰相,他們仨互相牽制,皇權自然而然也就穩固了。

為何唐玄宗會同時設立三位宰相?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講玄宗一朝的宰相更迭可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都是平穩過渡。本來唐玄宗上臺之後,一改以前多相制的做法,只設一主一輔兩個宰相。

11樓:撞了南牆的貓

因為害怕宰相不夠。張嘉貞和源乾曜當宰相剛剛一年多,而且沒有明顯失誤。此時卸任,不符合玄宗設定的任相週期。

12樓:最耀眼的星星

因為設立三位宰相可以相互制約,對於保護皇位有好處。

13樓:那叫一個小可愛

這就不是換宰相了,而是又增加了一位宰相。為什麼到張說這裡就變成了三駕馬車了呢?恐怕有三個原因不容忽視。

14樓:噌視

同時設立三位宰相權利相互制約,更能維護皇位。

15樓:啦啦啦啦啦

為了權力的分散,不符合玄宗設定的任相週期。等我

16樓:宇最美

設立三位宰相可以分權。也可以相互交流,監督。

17樓:紫鳶東南飛

為了自己統治方便,設立三個宰相好管理。

18樓:gyy略略略略

為了是三位宰相能夠相互制約。

唐玄宗統治時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誰?

19樓:皇馬飛俠

著名的賢相有姚崇、宋璟、張九齡。

唐玄宗時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岑羲、郭元振、張說、姚元之(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

其中唐玄宗時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岑羲、郭元振、張說、姚元之(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勵精圖治,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期間也有過渡的張嘉貞等。

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宰相。璟、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勵精圖治,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期間也有過渡的張嘉貞等。

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宰相。

20樓: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統治清明,重用姚崇宋景等賢臣,後期由於李隆基寵愛楊貴妃,荒廢朝政,重用楊國忠、李林甫等宰相,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1.唐玄宗統治時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誰?

21樓:匿名使用者

唐玄宗時期宰相有三十四人:劉幽求、韋安石、魏知古、崔湜、陸象先、竇懷貞、岑羲、蕭至忠、郭元振、張說、姚元之、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崔圓、房管、崔渙。

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唐朝大臣,官至宰相。武則天時中進士,後任右拾遺。

玄宗時吏部選拔人才,曾由他和趙冬曦評定等第。積官至嶺南道按察使。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為李林甫所譖,罷相。

詩文著稱於時,有著作《曲江集》。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於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

林甫善音律,無才學,會機變,善鑽營,是一個口有蜜而腹有劍的陰險之徒。

楊國忠,本名楊釗,唐朝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另一說同祖兄)。張易之(武則天時的「二張」之一)之甥。生年不詳,卒於唐玄宗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

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她的族兄楊國忠也飛黃騰達,升任宰相,身兼40餘職,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而他與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終使楊國忠被殺。

唐玄宗時宰相都有哪些

22樓:笑笑大本營

玄宗時期宰相共三十四人,分別是:劉幽求。韋安石。

魏知古。崔湜。陸象先。

竇懷貞。岑羲。蕭至忠。

郭元振。張說。姚元之。

盧懷慎。源乾曜。宋璟。

蘇頲。張嘉貞。王晙。

李元紘。杜暹。蕭嵩。

宇文融。裴光庭。韓休。

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

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

楊國忠。韋見素。崔圓。

房管。崔渙。

1、劉幽求進士出身,武周時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雲元年),劉幽求輔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封尚書右丞,徐國公。後進拜侍中,獲賜鐵券。

2、韋安石出身於京兆韋氏鄖公房  ,早年以明經入仕,歷任乾封縣尉、膳部員外郎、幷州司馬、鄭州刺史、文昌右丞、揚州長史、刑部尚書等職。他在武后、中宗、睿宗年間,四次被拜為宰相,官至尚書左僕射,階至特進,爵至郇國公。後因罪貶為蒲州刺史,開元二年(714年)病死於貶所。

3、張九齡,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

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4、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5、楊國忠,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後,玄宗派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判使照舊。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

23樓:為誰為誰為

為玄宗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岑羲、郭元振、張說、姚元之(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

1、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憚有大臣與之名,故命以字行。後又避唐玄宗開元年號,遂改名崇。

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祖籍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2、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裡鄉宋臺)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博學多才,擅長文學。

弱冠中進士,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臺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在洛陽去世,年七十五。

3、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

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

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4、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 ,早年曆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5、楊國忠(?-756年),本名釗,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唐朝宰相、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張易之之甥,楊貴妃族兄。

楊國忠出身於弘農楊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楊玉環得寵後飛黃騰達,直至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他任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對比唐朝三位皇帝(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的統治

這樣的歷史問題對我們來說已經過得太久了,個人比較喜歡李世民,這也不能幫你太大的忙。唐太宗 貞觀之治 武則天 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 唐玄宗 開元盛世 簡單的說,這三位的統治分別代表大唐盛世的開端 發展與鼎盛。唐太宗嗎,是大唐盛世的開端,而武則天,則使它更好的發來,而唐玄宗呢,則達到了鼎盛時期,就這樣了...

同時是2,3,5的倍數的最小三位數是多少

既是2的倍數,又是3和5的倍數,最小三位數是 120 最大三位數是 990 2 3和5的最小公倍數是30。既是2的倍數又是3和5的倍數,在三位數中,最小的是 4x30 120 最大是33x30 990.供參考。2乘3乘5等於30 所以最小3位數是120。同時是2,5,3的倍數的最小的三位數是120....

17年共有三位君王,為何國君都是謀權篡位登基?

朱全中傭兵自立,廢了唐僖宗,轉立唐哀宗,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不過癮,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後梁太祖。特別好色霸佔兒媳,兒子朱友珪殺了父親,登上了皇位。結果他和他父親一樣不成器,他的弟弟朱有貞殺了哥哥當上皇帝。因為這些君王在登基前勢力都非常大,比他們這個國家的君王還要大。所以為了登上權力的巔峰,他們就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