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那幾個國同在,齊國被哪國滅了??

2022-02-02 01:37:02 字數 3440 閱讀 6047

1樓:猴格

春秋時期的姜姓齊國

當時春秋諸侯很多,

宗主國是周天子,

大點的諸侯國有十二個,

除了齊國還有以下十一個國

晉國 楚國 蔡國 曹國 陳國 宋國 魯國 秦國 衛國 鄭國 燕國

戰國時期的田姓齊國

諸侯沒有那麼多了

宗主國還是周天子

大點的諸侯國有

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國 魏韓趙 秦 燕

小國家有 越國 宋國 鄭國 晉國 魯國 衛國南北朝時代的

南齊國同時期有北魏國 仇池陰平國 高昌 柔然 于闐北齊國同時期的有南樑 西魏 高昌 北周 南陳 于闐 後西樑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算東周時代)

周王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現代學者為方便,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

與戰國最大分水嶺就是"三家分晉".

--所以在春秋時期,與齊國同期是宋,晉,秦,楚.

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年,另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算是東周時代,秦一.統中原前)

三家分晉後,齊國卿族田恆,聯合鮑氏,滅欒,高二氏奪齊國政權(前386年田氏代齊).

後燕國崛起,秦國中興,其它小國陸續被並或為附庸。

到戰國中期,剩下來七個主要大國:

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所以在戰國中期後,與齊國同期是秦,楚,韓,趙,魏,燕.

3樓:王匪匪王

秦楚燕韓趙魏齊,俗稱戰國七雄,至於戰國時期,秦國應該和這35個國家處在同一時代:楚國 ,趙國 ,秦國 ,韓國 ,燕國 ,魏國 ,晉國 ,陳國 ,曹國 ,吳國 ,越國 ,宋國 ,魯國 ,鄭國 ,衛國 ,巴國 ,蜀國 ,鄧國 ,莒國 ,鄒國 ,杞國 ,蔡國 ,郯國 ,任國 ,滕國 ,薛國 ,費國 ,倪國 ,曾國 ,繒國 ,邳國 ,虞國 ,虢國 ,滑國 ,中山國。

4樓:匿名使用者

齊楚秦燕趙魏韓,如果是春秋那就多了去了

齊國被哪國滅了??

5樓:一條酸菜魚

齊國被秦國所滅,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覆滅。公元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王后的族弟後勝執政,後勝在秦國賄賂之下,不斷向齊王進讒言,最終使得齊國走向滅亡。

齊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歷史上曾遭受多次毀滅。

第一次 是姜氏齊國被田氏齊國所取代,就是齊國嘛,原來是姜子牙的封地,正統的國君都姓姜,後來春秋早期,齊國的大夫田氏趁幼君年少,政變奪權後自立為齊王。但是這不算真正的滅亡,因為國號還是齊國。

第二次 是燕國大將樂毅率5國聯軍討伐齊國,幾乎掃滅齊國全境。齊緡王逃到了魏國。後來被齊國大夫田單用火牛陣擊敗了5國聯軍,齊國才得以復國

第三次 是齊哀王奉行妥協政策,在秦始皇吞併五國的過程中坐視不理,後來自己作為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國家,30萬軍隊不戰而降,成為了歷史的悲哀。

第四次 是秦末農民起義大動亂中,項羽分封齊國原舊貴族田橫為齊王,後來項羽兵敗,劉邦招田橫進咸陽,田橫覺得有如先王,帶領五百壯士在蓬萊自殺殉國。

【請您給分吧,打字打的手都累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是西周時最初分封的幾個諸侯國之一

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

最後被田氏取代 就是田氏伐齊

最後被秦國所滅

8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 秦國最後統一了七國了嗎

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

9樓:ok敖俊

地處山東北部的背靠大海的齊國作為一個長期強盛的國家,最後非但沒有統一中國,卻亡於人手,這是什麼緣故呢?我以為至少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缺乏戰略眼光,沒有連續的國策,政策搖擺不定。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略眼光,政策沒有連續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視禮儀法制,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戰國時期表現得更差,今天合縱,明天連橫,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國策上,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逐步並西蜀吞巴郡,遠交近攻,連橫諸國,各個擊破。

二,沒有統一天下的壯志。所以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國策。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於稱霸,即使後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

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齊國可以統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齊桓公時期,一個是齊威王時期,但由於戰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齊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當王。

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

三,光富國不強兵,不重視兵家。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好到吳國去求官。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

也許這是對的,戰則必敗。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

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可惜了名將孫臏。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除了跟魏國的戰爭和以後的火牛陣外,幾乎乏善可陳。

四,任由大國崛起,沒有采用遏制大國的戰略。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五,排外。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六,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於五國根本就不關心。

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

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七,驕傲自大,自毀前程。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

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

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齊文化本來不下於楚文化。後來卻遠不如楚文化的影響。正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尚武精神,國策搖擺不定最終滅於人手。嗚呼哀哉!後世治國當以齊國為戒!

春秋戰國中齊國除了那幾個名人春秋戰國時齊國的歷代國君

1 姜小白 齊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 不計射鉤之恨拜管仲為相 又有鮑叔牙舉賢 大舉 尊王攘夷 大旗號令眾諸侯!2 孫武 出身齊國望族 後因蒙難流離他鄉 受伍子胥推舉被吳王闔閭重用。攻下昔日五霸之一的楚國 使吳國鼎立於眾多諸侯國之中!所著 孫子兵法 更是流傳至今 3 田單 與當時的名將樂毅齊名!燕國拜樂毅...

《大國崛起》有哪些國家,大國崛起 講述了那幾個國家

大國崛起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 西班牙 荷蘭 英國 法國 德國 日本 俄羅斯 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

非洲被多少國家殖民統治,非洲是歐洲那幾個國家殖民地

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都曾殖民過非洲,非洲當時五十多個國家,只有三個國家倖免於難 西方國家對非洲殖民時,是歐洲國家分別殖民非洲哪些國家?15 分別是英國 德國 比利時 義大利 葡萄牙 西班牙。1 法國的殖民地有 貝南 象牙海岸 葛摩 吉布提 阿爾及利亞 幾內亞 布吉納法索 摩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