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韓信北伐的路線是一樣的嗎,出兵的地點又一樣嗎

2022-02-06 03:23:04 字數 3865 閱讀 7492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二樓都說的很好。好! 樓主可以綜合二者看。 所以採納一樓,對二樓不公平。採納二樓,對一樓不公平。採納我吧。

2樓:匿名使用者

韓信僅僅一次北伐,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諸葛亮走過一次韓信走的陳倉古道。不過,曹真早就料到諸葛亮會走這條道路,派郝昭守住陳倉古道。郝昭防守嚴密,諸葛亮沒有進軍機會,糧盡退兵。

諸葛亮打仗,只會用「正」,不會用「奇」。而兵法講究正奇結合,實際上奇的作用甚至更大。韓信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井陘之戰,韓信背水列陣,帶著3萬民工打敗了楚趙20萬聯軍。

後來又約降燕國,滅掉投降的齊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逼得項羽自刎烏江。而諸葛亮自己不會用奇,連魏延偷襲子午谷的計劃也加以阻止,怎麼可能能夠成功?

陳壽說他少奇謀,是比較中肯的評價。

而且,諸葛亮北伐和韓信北伐的背景不一樣。韓信北伐的時候,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擋住項羽主力,雖然劉邦4次大敗,但牽制了項羽,使得韓信能夠打下大半個中國。而項羽後方還有英布、彭越搗亂。

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而諸葛亮本來也設計了兩路出兵的計劃,可惜呂蒙偷襲關羽,使得關羽戰敗身亡。諸葛亮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諸葛亮令人敬佩的地方,到不是他會不會打仗。他明知道關羽戰死,劉備身亡,漢室不可能興復。依然五次北伐,不放棄最後的努力。

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且以當時的形式,以攻為守,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

要是韓信代替諸葛亮北伐,有勝算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事情無法假設的,諸葛亮北伐失敗固然有自己軍事能力不足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雙方國力的巨大差距所導致的。

韓信雖然和諸葛北伐的路線有點相似,但是當時項羽試行分封制,把三秦分給了不招秦人待見的秦國三將領,給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機會,而諸葛亮時期,魏國基礎已牢,全國大權掌握在曹魏**手中。此時,就算是韓信復生,也難以搞出什麼大名堂。除非曹魏自己犯下致命錯誤

4樓:至邪魔尊王

一樣的結局。

這兩個人之間既沒直接聯絡,也沒間接聯絡,沒法直接比較。

諸葛亮北伐也從陳倉走過,結果對面知道韓信用過的這招,給他堵上了,諸葛亮也無計可施。韓信雖然功勞比諸葛亮大,但是從史記看他對面不少都是菜比,毆打小學生也說不上能有多吊吧。劉邦最後和項羽決戰時,韓信手上兵力比項羽多很多,剛正面還是被擊退了。

我個人認為韓信吹牛逼的成分很大。如果他真是軍神的話,不至於被劉邦反覆羞辱都不敢反抗,最後死於婦人之手。像韓信那樣用兵動不動就喜歡開大招,不是一波帶走別人,就是被別人一波帶走,這樣的用兵方式到後世都是逗比,如果對面是練家子會被揍的媽都不認識。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佔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按照**來看,諸葛亮前後6次北伐,姜維一共9伐中原。其中,諸葛亮沒有成功的原因:

1,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大軍逼近長安。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

可是,上庸孟達反叛計謀被司馬看破,反叛失敗,諸葛亮又錯派馬謖守街廳,最後不得不自己在西城用「空城計」。諸葛亮的第一次失敗,主要就是自己錯用人,和孟達舉事不利。這兩個問題。

2,第二次失利,主要是因為糧草不濟,李嚴撒謊,籌集糧草不當,造成軍隊缺糧而導致北伐失敗。後來,李嚴被廢為庶人。

3,第三次,第四次,主要都是糧草的問題。

4,第五次北伐,此時,屬國內部開始動搖,宦官開始釀禍,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幾次用計謀都戰勝司馬懿,後來蜀國大軍,逼近渭水(今天陝西的母親河,渭河),直搗長安。可是,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詔回大軍。諸葛亮因為內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機會。

5,第六次,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後人說,是老天要滅魏國,所以要留下司馬昭)。又加上,東線諸葛謹不敵曹睿,東吳兵敗,不能和蜀國夾擊魏國。

諸葛亮氣上心頭,舊病**,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

姜維北伐九次,其失敗原因歸納為6點:

第一,蜀國的國力開始衰弱,看諸葛亮前期北伐,率軍都是30萬,而姜維幾乎都是率軍20萬,(可用兵力下降是兵器的生產力下降,糧食產量下降的表現)由此可見,蜀國國力的衰弱。

第二,姜維本人不及諸葛亮。不論在戰術,戰策,計略,在蜀軍心中的威信方面,姜維都大不如諸葛亮,這在後來司馬昭的話中可以得知:「蜀主劉禪,昏弱無能,諸葛孔明尚不能扶之長久,何況姜維?

」姜維自己也說自己不如諸葛亮。

第三,蜀國內部人才缺少補給,文臣武將相繼死去,蜀國又閉塞在四川盆地,與中原人才往來不能相比,後期,內廷缺少良臣監管,原來出師表中,諸葛亮所提及的「費易,董允,蔣琬,郭攸之」等人都已死去,加上沒有繼承人,導致宦官專權。外部,原來劉備,劉璋手下的舊部都已經死去,沒有好的將領可以使用,以至於最後,姜維一人獨守劍閣,鄧艾偷渡陰平,成都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將出戰。

第四,後主劉禪無能,聽信宦官,沉溺酒色,以至於朝廷裡大臣都有「退讓之心」,聽信黃皓讒言,又疏遠了和姜維等人的關係,(在姜維北伐獲得優勢,有利形勢的時候,聽信黃皓讒言,召回姜維和大軍等)使得姜維不得不聽大夫郗正之言「屯田沓中」,導致漢中兵力空虛。蜀國整體防禦實力大幅下降。

第五,鄧艾等人,足智多謀,多次看破姜維的計謀,死守祁山。魏國人才補充較大,後期的鐘會,賈充,張騫,諸葛緒都是比較好的人才。

第六,漢朝滅亡多年,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已經趨零。以至後來長安人對西蜀人的說法也不說是蜀漢,就說兩個字「蜀人」,曹氏政權在中原的統治比較成功,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和嚮往已經幾乎沒有了。這也是「民心向背」的問題。

劉禪後期在西蜀的表現又是一個「昏君」,寵信宦官,就好象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的「十常侍」,好象歷史重演一樣,上天要使蜀漢(漢朝)滅亡,這是誰也無力挽回的。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多次在北伐眼看要勝利的關鍵時刻(魏國名將夏侯惇等都死於北伐),都因糧草不足而失敗,從諸葛亮所著兵書可知他很重視後勤保障,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奇怪就在這裡,早不斷,晚不斷,關鍵時刻停電,這事太巧合了。

劉禪不愧號稱「扶不起的阿斗」,居然讓鄧艾的一支經過長途跋涉的偏軍嚇得投降了,導致姜維在前線的努力付之東流。蜀地有劍閣等險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派一穩重之將,就能固若金湯,如果劉禪不投降也就不會有吳國的滅亡。

8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的資料? 10

諸葛亮北伐曹魏為什麼會失敗?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走了和韓信一樣的路,鞠躬盡瘁,為什麼卻沒有成功

韓信有劉邦守水晶啊,而諸葛亮北伐是劉備已經嗝屁了,守水晶的是劉禪,劉禪比劉邦如何?明白我的意思啦?同樣從四川出發向中原進軍,為什麼韓信成功了諸葛亮卻失敗了?當時的環境不同,身邊的人也不同。諸葛亮始終孤身一人,內政軍事都是一手抓,而韓信身邊有蕭何這樣的幫助。戰爭的勝利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當時沒有人...

諸葛亮北伐失敗,是受到了誰的阻撓?

北伐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權,這便是新三國裡諸葛亮反覆陳述的那句臺詞 我不伐人,人必伐我 而根本上的目的還是為了完成先主劉備的遺願,復興漢室。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先發制人應該說是沒有錯的。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交通,以當時的條件,蜀國北伐窮出惡水,俗語說 未行軍,先行糧,交通條件限制...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 出師表 誡子書 等。曾發明木牛流馬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