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種進步

2022-02-06 15:09:02 字數 5566 閱讀 1358

1樓:白色de華麗

馬克思在他的政治經濟理論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一方面進行了徹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對它們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也給予了充分的讚譽和肯定。但是,在我國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教學和研究中,基本上採取了完全批判的態度,沒有把馬克思的思想全面反映出來,這種態度顯然是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歷史地位進行再認識。

一 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生產力,並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第一,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規律促進生產力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生產者為決定條件的,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市場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為商品生產者只有通過市場的交換,才能把私人勞動或區域性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才能確定和實現商品的價值,從而確定是否為其生產者帶來物質利益。

如果商品賣不出去或只賣出去一部分,商品的價值就不能全部實現或只能實現一部分,私人勞動或區域性勞動也就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或只能部分地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就得不到全部補償,這樣很容易導致生產者的賠本或破產。如果商品能夠全部或及時地賣出去,體現在商品中的價值才能全部實現,私人勞動或區域性勞動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才能得到全部補償,商品生產者才能發財致富。所以,市場的需求狀況同商品生產者的物質利益和命運密切聯絡在一起,因為只有適合市場需求的商品生產者才能獲利,這樣商品生產者之間必然會為爭奪有利的生產銷售條件劇烈的競爭。

同時,由於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生產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

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競爭。再者,由於商品交換的比例是以價值為基礎,而供求關係的變化必然使商品**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商品生產者又必然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競爭。可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社會經濟到處都是劇烈的競爭,生氣勃勃,蘊含著不斷髮展和前進的動力。

第二,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為創造新的生產力和廣泛應用自然力和科學技術開闢了道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在社會經濟中佔統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個體經濟。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的分散為條件的,它不僅排斥協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對自然的統治和社會生產力的自由發展。

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小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基礎上產生出資本主義經濟,又經過資本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建立和發展起來,這樣,社會生產力便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社會分工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必然反過來推動社會分工的更大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擴大,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在自由競爭時期所經歷的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力發展的基本階段。簡單協作的勞動者協同勞動本身就創造出了新的生產力——集體力。以分工為特點的工場手工業使工具專門化、勞動操作簡單化,不僅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推動勞動工具的改進及革新,而且為機器大工業的出現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使生產過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動力、廣泛運用科學成就有了可能,從而擴大了人們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第三,適應並促進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的科學勞動組織和管理制度的不斷髮展及完善。社會生產力只有在人與物即勞動力同勞動資料實現有機結合的時候,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因而社會生產力中必然包括勞動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簡單協作是許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絡的生產過程中協同勞動的一種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擴大了勞動的空間範圍和生產的規模,從而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工場手工業是一種由許多單個的區域性工人組成的社會生產機構的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手工勞動的操作程式組成的。

機器大工業時期,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廣泛應用,勞動者的技巧更加片面化、專業化,生產工具普遍專用化,生產過程更加複雜,各環節的聯絡也更加密切了,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建立同這種生產特點相適應的科學的勞動組織。如果勞動組織不符合生產過程的要求,生產力的提高將會遇到阻礙。可見,機器大工業時期勞動組織已經成為生產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時,不僅需要科學的勞動組織,而且需要對勞動過程進行有效的指揮和管理。

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

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1〕馬克思還認為,生產過程需要指揮與管理, 就像戰場上需要將軍的命令和一個樂隊需要指揮一樣,它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勞動。在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企業積極開展經濟民主化活動,吸收職工參與企業的決策,建立工人蔘加企業管理的制度,這種勞動組織和管理的變化,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

第四,資本主義剝削形式更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必須在生產資料上是一無所有的人,同時又必須是擺脫了一切人身依附關係的自由人,他們作為勞動力商品的出賣者出現在市場上,同以勞動力購買者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的資本家一樣,在人格上和在交易活動中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買賣關係。儘管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的需求相對甚至絕對減少,但平等、自由的買賣關係卻依然保持著。

人們在這裡不能不承認,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的人的因素,在資本主義剝削下,同奴隸制、封建制相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獲得解放了。另外,在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中,除了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以外,還包括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的需要,勞動者應受的教育和專業訓練的費用。這種教育和訓練的費用無論怎樣受到削減,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日益廣泛地被使用,它總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這種狀況同以往剝削制度下勞動者只是被強迫地從事笨重的體力勞動相比,是前進了一大步。

第五,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微觀經濟和巨集觀經濟的調節機制對社會生產的促進作用。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執行過程中,價值規律始終充當著調節經濟的角色,資本家從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出發,都在爭取較好的生產和銷售條件。這樣一來,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不僅使資本主義經濟各部門的主要比例關係在大體保持平衡的狀態下運動和向前發展,而且推動了生產力的不斷提高。

同時,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提高。同時,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發展中,社會生產有計劃地發展不僅有客觀的要求,而且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為實行計劃化提供了可能性條件。半個多世紀以前,列寧就曾經認為,龐大的壟斷組織能夠估量到國內乃至世界生產和銷售的情況來組織生產活動,現在大多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都在制訂並實行著經濟計劃。

另外,經濟危機除了確是資本主義矛盾尖銳的表現外,它還強制性地緩和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著比例關係失調和不平衡的問題,這就為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的更加繁榮創造了條件。

總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由於其固有的內在的各種條件的作用,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極其迅速地向前發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 〕世界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了馬克思一百多年以前所估計的狀況。

二 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是由資產階級創造的,資產階級所固有的生產方式是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權、等級特權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縛不相容的,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制度,並且在它的廢墟上建立了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建立了自由競爭、自由遷徙、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國,在資產階級領導下,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聞的速度和規模發展起來。

第一,資產階級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採取適當的勞動形式推動其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是在封建社會內部發展起來的,從封建社會的行會手工工場發展到資本主義初期的簡單協作的手工工場,是由封建經濟到資本主義經濟的最初轉變。雖然簡單協作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以前沒有區別,但許多勞動者在同一個資本家指揮下協同勞動,既可以激發個人的競爭心,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又能產生一種大大超過單個勞動者力量的機械總和的集體力,從而創造了一種新的生產力。

接著,資產階級便把資本主義生產推進到了以手工技術和工人的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在這種勞動形式下,不僅工人長期從事專一的操作,注意力很集中,便於積累勞動經驗和改進工作方法,而且勞動分工又引起了工具的專門化,使其適合於勞動過程中工人專門操作的需要,造成了從手工工具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可能性。機器大工業的特點是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

機器的廣泛使用,使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機器生產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自然力代替了人力,對自然科學的自覺應用代替了從手工勞動的經驗中得出的成規,機器本身的協作代替了原先勞動者之間的直接的勞動協作。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機器大工業作為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空前迅速地提高了勞動的社會生產力,最終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第二,資產階級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奔走全世界,到處創業,給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資本主義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是以發達的社會分工為基礎,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有社會分工就有市場,市場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這是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實現都要通過市場,商品生產經營者物質利益的實現也是和市場狀況密切聯絡在一起的,正如馬克思所說: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絡。」〔3 〕由於資產階級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資產階級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捲到文明中來了。

第三,資產階級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不斷地進行資本主義佔有制形式的調整。資本主義制度初期,同當時的生產力狀況相適應,佔有形式主要是單個的私人資本,企業是獨資企業。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聯合的佔有形式,相應地出現了聯合企業。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第二次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空間和範圍的擴大,這時需要大量的資本,單個的私人資本遠不能適應這種發展形勢的要求,於是,資本主義銀行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資本主義銀行發展的基礎上,資產階級為了克服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個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適時地建立了股份公司這種社會企業的形式,從而揚棄了個人資本的形式,採取了社會資本。資本主義佔有形式的這一調整,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起了極其巨大的推進作用,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

「猛烈增長著的生產力對它的資本屬性的這種反抗,要求承認它的社會本性的這種日益增長的必要性,迫使資本家階級本身在資本關係內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內,愈來愈把生產力當做社會生產力看待。」〔4〕

第四,資產階級在政治、法律和意識領域的革命建樹。一定的上層建築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且服務於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產物,並且忠實地服務於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的歷史時代,資產階級不僅要自身徹底擺脫封建勢力的壓迫,而且出於發展商品經濟和僱傭制度的需要,還必須斬斷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把勞動者變為法律上自由的人,有權自由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很清楚,資產階級為了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造就全新的人,需要以充分的、完全的、赤裸裸的個人主義來代替過去那種受到封建關係、宗法關係和宗教觀念制約的個人主義,而這種公開的、充分的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的表現形態就是利己主義。資產階級國家從其產生時起,一直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和保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此外,資產階級不斷制定和完善起來的一整套法制體系,對於保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秩序,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於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全面、正確、科學地認識和評價,是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的基礎。我們主張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比較上,應該把共性和個性結合起來,在二者交替的關係上應該把變革的意義和繼承性結合起來,這樣,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才不容含混,同時也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的相同之處。社會主義除了必須和應該否定的資本主義的方面以外,也還存在有繼承資本主義的方面,因此,吸收和借鑑資本主義有用的東西來發展社會主義,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有哪些優勢

很多人在讀 共產黨宣言 都說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做了批判,這一點是不錯的.但是,同時要看到在 共產黨宣言 裡面,馬克思對資本主義 對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給了非常高的評價.資產階級思想家自己都沒有對這個階級的歷史做的評價像馬克思做的那麼準確和確切.馬克思說過這樣一句話,資產階級在它100多年的階級統治當中...

西歐的封建制度與中國的封建制度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封建制度是君主的絕對 所謂 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 皇帝的命令可以達到帝國統治的任何一個地方。而西歐所謂封建制度其實就是一種封君封臣的制度,但是封君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發號施令,在法國的中世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說西歐的封君的權力遠沒有中國皇帝的權力大,當然西歐不同國家...

列舉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後英國 美國 法國 德國分別採取了什麼

1 英國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美國實行 制共和制。法國實行議會共和制,德國實行 二元 君主立憲制 各2分 原因 經濟發展水平 資本主義發展程度 差異 2分 各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同 2分 試題分析 此題考查近代西方的政治體制。近代西方國家普遍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主要是有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兩大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