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無餘涅盤的阿羅漢還能再成佛麼?是否與眾生必於未來無量劫成佛相矛盾

2022-02-07 06:50:12 字數 4260 閱讀 7448

1樓:匿名使用者

羅漢是有餘涅槃,佛是無餘涅槃。羅漢有餘涅槃回小向大,一樣可以成佛。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十地菩薩都是依次境界,可以次第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入無餘涅盤,是一種度化方法,

眾生必於未來無量劫成佛,

意思:吃一見,長一智,取得最後勝利!

3樓:匿名使用者

再成佛==佛學中的精進與否

阿羅漢果位是專指小乘位

無餘涅盤(槃)是指大乘位

上品位次第:

1)須陀洹,2)斯陀含,3)阿那含, 4)阿羅漢,5)菩薩,(六道中的天神仙果位) i (超出六道外的悟者果位)

6)成佛(專指:覺悟後的首位上仕,可算古印度王子專位名了)

4樓:ionic豪

樓主 安好~

雖然入無餘涅槃後,五陰身心不在現行,按理說他就不會在三界中繼續受生,當然不可能成修行成佛道。

然而,阿羅漢在生前,也是聽聞佛語教導才能實證解脫道,而佛陀不會只有開示解脫道,必然還會繼續開示大乘成佛之道: 諸如楞伽法會、楞嚴法會、法華會等,那這些阿羅漢或多或少都會聽聞到聞所未聞的不思議妙法,也會見識到諸佛菩薩所示現的不可思議妙用,心中即便只要生起那一少分的嚮往之心,都會薰習成種,那這種子當然是含藏在阿賴耶識中。

當他未來決定要入無餘涅槃後,雖然只獨留阿賴耶識本際,然而其實種子還是有變異的,也許幾個大劫之後,當初薰習的種子就突然起現行,接著就開始受生三界了。

5樓:無情_非眾

你要看你的無語涅槃是小乘佛教的定義還是大乘佛教的定義,不一樣的。

1.依小乘的說法,阿羅漢惑業已盡,生死已了,而身體尚在,名有餘涅盤,或有餘依涅盤,言其生死之因雖盡,但還餘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則名無餘涅盤,或無餘依涅盤。2.依大乘的說法,菩薩變易生死之因盡,叫做有餘涅盤,要到變易生死之果盡,獲得佛之常身後,才叫做無餘涅盤。3.就大小相對說,小乘的無餘涅盤,因尚有惑業苦之殘餘,故叫做有餘;至於大乘的無餘涅盤,因究竟而無殘餘,故叫做無餘。

如果按照大乘佛教的說法,阿羅漢沒有入有餘涅槃,還有可能成佛

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毀身滅智還能成佛嗎

6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阿羅漢遲早是要成就圓滿的,只要出了六道就不在墮落了。其實按照小乘佛教來說阿羅漢就已經成佛了,只是我們看來還不夠圓滿,不過也是遲早的事情。

7樓:匿名使用者

阿羅漢入無餘涅盤後不會再有任何的生命存在,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行菩薩道,當然就無從成佛。佛,最後也會入無餘涅盤。他們的涅盤解脫境界是一樣的。

定弘法師:眾生成佛後經過無量劫是不是還會迷

8樓:8萬4千法門

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世,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提過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味,也是我們很想知道的。還源迴歸是成佛才回歸,妙覺才回歸,迴歸到常寂光。從常寂光出來,這個可以明瞭,物質是無中生有,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是無中生有,那個無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從這裡變現出來。

大家迷了,愈迷愈深,出現十法界,出現六道,出現三途,出現地獄,愈迷愈深。遇到緣碰到佛法慢慢修行,又不知道經過多少長的時間,佛家講無量劫,你證得阿羅漢、證得菩薩,最後成佛又迴歸,到妙覺位又回到自性,這一個大迴圈。富樓那問,迴歸之後再會不會變成凡夫?

就這個迴歸之後會不會又從頭來起?釋迦牟尼佛說不會。為什麼不會?

你的智慧完全現前,圓滿了,圓滿的智慧不會再迷了。他舉個比喻,譬如**,**是從金礦裡面提煉出來的,提煉純金之後,它再也不會變成礦,佛用這個比喻。是提煉出來純金,它會不會變成礦?

我們要把**丟在垃圾堆裡去,看再過幾十萬年之後它會不會變成礦?我相信金是永遠不會變成礦的。它旁邊染汙的那些東西,那就變成礦石,那再經過提煉,不經過提煉純金還是得不到。

我想這應該是,佛說這個話是不是方便說?因為如果將來以後還做凡夫,那算了吧,我還學什麼佛?我就不要學了,學到最後還要輪迴,這還有什麼意思?

我覺得佛這些話是個勉勵的話,同時也是真話,佛不打妄語。經過這一次提煉之後,縱然再有染汙,很容易覺悟。那人有的根性為什麼那麼利?

有的人根性為什麼這麼鈍?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驗到,那個根性利的都是什麼?再回頭的時候他很利的。

又何況迴歸到自性之後,起不起作用?起作用,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隨心應量,應以什麼身得度,自效能現什麼身,這就是如來現身,不是實報土裡頭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帶著無明習氣,常寂光土裡面的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沒有習氣,這是不一樣的。所以他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從他起作用的話,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的,他不會再變成凡夫。所以這句話也有很多種解釋,都講得通,都能說出一番道理,但是並不矛盾,這是佛法裡頭妙用無方。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0集)

9樓:匿名使用者

成佛後不會再迷,永脫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已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南無阿彌陀佛!

阿羅漢死後才叫無餘涅磐嗎?菩薩死後叫什麼?死後他們立即形成報身嗎?報身還有五蘊嗎

10樓:t深深海底行

俱解脫阿羅漢能夠隨時隨地入滅,慧解脫阿羅漢必須壽終時才能入滅。

阿羅漢入滅,必須斷盡一切出生來世五蘊身的因,因此,一旦入滅,就不會再有來世。所以,無餘涅槃是真正的死。不像凡夫的死,是一定會有來世的。

所以,阿羅漢的解脫生死,其實是「將滅止生」:以斷除三界愛,斷除我執的智慧,滅盡一切法,導致永遠不再受生的結果,從而解脫生死的繫縛。

需要注意的是:「一切法」不包含「涅槃」,因為涅槃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這個真心永不生滅,因此涅槃不是斷滅。阿羅漢滅盡一切法,唯餘真心(真如)獨存。

而真心永無覺知,無色無相。所以阿羅漢入滅後,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經入滅(這個「自己」已經滅盡之故)。也不可能再有修行、度生等種種作為。

因此,佛斥責小乘人為「焦芽敗種」:猶如燒焦的幼苗,猶如腐敗的種子,再也不能度眾生。又名「自了漢」。

菩薩卻是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觸證真心,這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這一點,是阿羅漢沒有能力做到的。因此,阿羅漢窮盡思維也不能測度菩薩境界。

菩薩以明心之故,能知所謂的「涅槃」,即是自己所證的真心。而每一世的五蘊身,不過是真心出生的,世世斷滅的虛妄之法,於是菩薩了知了生死的實相。不再重視五蘊身世世生滅的虛假表相,而是從永恆不滅的真心入手,逐一修除其中含藏的染汙,直到除盡一切染汙,究竟成佛。

因此,菩薩必須保留每一世的五蘊身,用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因此,菩薩實證涅盤卻故意留下一分思惑不斷,以便還有來世。這就是菩薩「不厭生死,不樂涅盤」的「有餘涅槃」。

菩薩在無量世的修行中,能教導無量眾生,令眾生也如自己一樣,脫離生死的此岸,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所以叫做「大乘」。

菩薩經由無量劫修行之後,圓成佛道。

諸佛世尊的涅槃,名為「究竟涅槃」「無住處涅槃」「不可思議涅槃」,這種涅槃,能夠在三身具足的同時,卻又每一剎那都處於涅盤中。既在涅盤中,又能有作有為:以無量分身,於無量世界,度無量眾生。

這是阿羅漢的無餘涅槃不能做到的。也是未成佛前所不可思議的。這就是諸佛世尊「不住世間,不住涅槃」的「無住處涅槃」。

因此,諸佛永不入無餘涅槃。除非一切眾生全部成佛。因此,《楞嚴經》說:「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泥洹即涅槃)。而眾生界不可窮盡,因此一切諸佛永不入無餘涅槃。

最後說說眾生,眾生沒有證得上述任何一種涅槃,所以,生生世世都會因業力的顯現而流轉生死:要麼因善業顯發生三善道,要麼因惡業顯發生三惡道。

可是,每一世的五蘊都會斷滅,卻有一個永不壞滅的真心成為輪迴三世的主體。這個真心就是涅槃。因此,一切有情能修證涅槃的原因。

正是因為這個眾生也具有的涅槃。這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在此意義上,包括凡夫在內,一切有情當下即在涅槃中。

********************==

至於「報身」,是一切有情都具有的。比如·:畜生身、天身、諸佛菩薩莊嚴報身。

都是因果報而獲得。法身,則是一切有情,無論凡聖,皆是本自具足的。這就是上述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因此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眾生沒有的,是應化身。這需要證量很高的菩薩才能發起:因此,佛菩薩有能力在很多世界同時顯現應化身。等覺菩薩,應化身的數量多到無法計算。何況諸佛世尊。

南無常住十方佛

11樓:沐火圭鑫

阿羅漢死後沒有死前死後。菩薩生死是自在的。阿羅漢與菩薩都不是五蘊的奴婢。

都已經解脫者。菩薩智慧已經了達一切法,所沒有什麼報身不報身。菩薩是靠願力與智慧度人。

阿羅漢是苦已經止息。心得休息。不輪迴。

12樓:累劫修行

涅槃不是死,是永生。生死中無有涅盤。善惡都有報,有無分別凡聖。

鳳的涅盤是什麼意思,「鳳凰涅盤」是什麼意思

意譯為,無為 自在 不生不滅等!佛教認為,當修煉圓滿,圓寂以後將會涅槃重生,達到無為,自在,不死不滅,再也沒有憂愁煩惱。現在大多用來形容,人做事面對困境也義無反顧,不斷的追求在困境中提升自己,最終獲得成功!佛教術語。意譯為滅 滅度 寂滅 無為 圓寂等。涅盤是從佛教傳統印度宗教中繼承下來的概念,是最易...

郭沫若的地位郭沫若的鳳凰涅盤在歷史中的地位

中國新詩是隨著 五 四 文化運動和 詩界革命 而發展起來的。詩體解放事業肇始於胡適,而完成於實踐著 文學為人生 主張的文學研究會諸詩人。1921年以郭沫若為旗幟的創造社的成立,可謂 異軍突起 把目光投向 充滿缺陷的人生 假如說,首倡 詩體的大解放 的胡適和他的 嘗試集 只可視為區分新舊詩的界限 那麼...

執行新的會計準則,福利費據實列支,期末無餘額,請問是什麼檔案規定的

獎金髮放時是借 應付職工薪酬 貸 現金 計提時應該是借管理費用 貸 應付職工薪酬 應該做,借 應付職工薪酬 貸 現金 然後月末做結轉 借 管理費 貸 應付薪酬 還點名解答呀!我就不多嘴了。按照新的會計準則規定,是不是福利費 工會經費 職工教育費都不用計提了?新準則會du計zhi科目應用dao之會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