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的根源是什麼?和劉邦有關係嗎

2022-02-09 06:58:55 字數 1133 閱讀 2959

1樓:歷史滄瀾

七國之亂的根源就是漢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度,和劉邦有莫大的關係。因為這項制度就是劉邦推行的,他錯誤的吸取秦亡的教訓,分封諸侯國導致。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

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樑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之間矛盾的爆發。

二、七國之亂的源頭

劉邦稱帝,兌現承諾,分封了有功的大臣做異性王,就發生了異姓諸侯王叛亂,最後劉邦雖然消滅了各個異姓王,但馬上又裂土分封了九個同姓的諸侯王。因為此時在劉邦心中覺得,只有自己血親兄弟才可靠。然而這也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

當時劉邦分封的九個同姓諸侯王,看似是政治和軍事上的援助,但是他們各自為政,除了定期向朝廷進攻朝拜外,其他時間都在經營自己的屬地,說白了就是九個小國家。

所以到了漢景帝時期,由於這些同姓諸侯王已經習慣的各自為政,這時漢景帝卻採用大夫晁錯建議,打算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集權。那些手握重兵,保持一方軍政經濟大權的同姓諸侯王同意呢

已經過了好幾代了,雖都為劉姓,但是血緣親情早就淡化了,利益面前,誰和誰都沒啥感情了,所以反叛就是必然的結果。其實真正的七國之亂原因,並不是有劉啟惹怒劉濞引起的,而是從劉邦時期就埋下了禍根,只不過是漢景帝一個政策,又激化了一下。

2樓:心樂無窮

根源就是分封制度,讓諸侯王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實力,慢慢的他們就對帝王之位感興趣,與劉邦還是有關係的,因為劉邦希望自己劉家人可以掌握兵權,就採取這個措施,但是他不知道人心不足,都希望可以做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3樓:阿童木的啊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分封出去的諸侯,他們紛紛想奪取皇位。這和劉邦本人沒有關係,這是分封制這個制度本身所存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變化,有一部分諸侯肯定會起異心。

4樓:小明視角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諸侯王的勢力太大,與皇權之間產生了矛盾。與劉邦沒有關係。

七國之亂髮生在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後,**集權得到了鞏固。

漢初的七國之亂是必然還是偶然,漢初的七國之亂是必然還是偶然

有點必然的因素,當時的諸侯王權力過大,以至於和皇帝差不多等級,這樣的話,肯定有些人會想入非非 這也和漢初採用黃老之道治國有關。集權不夠才導致諸王的強大。但是,這也是建國初期安撫諸王的必然。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西漢七國之亂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 漢初推行 釀成七國之亂 漢初推行郡...

與我愛我家有關的七言絕句是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

前三國和後三國的分界線是什麼,三國最後是屬於誰的?

如果要從三足鼎立的角度來講,應該是以赤壁之戰為界!因為在這前劉備一直依附於別人,直到赤壁之戰以後,取了荊州的幾個郡之後,總算是有了 自己的地盤,文有諸葛亮 龐統 武有關 張 趙 黃,相對已經比較穩定!至於曹魏 孫吳就不用多說了!可以說,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統一北方,孫家經過兩世三代的經營,也在江東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