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舊版三國沒有拍滅吳的劇情,新版的沒有拍滅蜀吳,到了武神趙子龍,直接三分就完事了,都沒有把

2022-02-13 02:06:25 字數 5343 閱讀 8165

1樓:美麗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編劇沒文化,理解不了。

新三國那編劇就不說了,初中畢業,連三國演義都沒看過,簡直吊的飛起。

老三國的編劇明顯好很多,幾個人一塊寫的,都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但是那時候沒有網路,既不好查文獻,又沒人一起討論研究,所以認識也有限。

武神趙子龍不是歷史劇,也沒必要說了。

而實際歷史上三國後期是很精彩的,各方將領基本都是受過系統教育的世家出身,要麼就是還活著的老將,戰技法都比早期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

姜維北伐期間和鄧艾、陳泰等人作戰,基本都是大兵團長距離機動,大規模會戰,動輒殲滅上萬人的那種,雙方互有勝負。相比之下諸葛亮和司馬懿靜坐式的對峙簡直就是菜雞互啄。**裡把諸葛亮寫的神機妙算,就是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被司馬懿搶先佔領據點阻擊。

鍾會、鄧艾滅蜀之戰時,其實雙方打的非常激烈。

姜維在漢中的部署本來想放魏軍進入漢中盆地後關門打狗,結果因為劉禪的人事調動,陽平關守將居然投降了。結果導致門被破了,姜維迂迴的大軍也失去了退路。

之後姜維在被切斷退路的情況下,大機動擺脫魏軍突圍,和接應的廖化等人會合,後發先至劍閣,堵住了魏軍。然後準備等魏軍補給斷絕後,就和漢中守軍夾擊鐘會。

結果鄧艾捨棄輜重偷渡陰平,直搗成都。江油城守軍不戰而降,導致鄧艾輕易獲得了補給,最終到達了成都。

總之這場戰爭從頭到尾打的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硬仗。相比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種簡直都是垃圾。

2樓:paradisekiss瑾

經費要和收視率成正比的呀,舉個例子吧,三國裡最精彩是群窮逐鹿的時候,我願意每集都看,但等到晉朝滅吳蜀時候,我提不起興趣,因為最有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已經沒了。

3樓:

因為趙雲在公元229年就死了,而一統天下是幾十年後的事情

如果再給曹操20年時間(也就是再多活20年) 能完成統一大業,天下歸心嗎?

4樓:立志做個有錢人

恩,應該可以的,曹操在生命的最後拆散了孫劉聯盟,劉備帶兵去打孫權,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當時不管是幫劉備,還是幫孫權,怎麼都好,幹掉 一個,剩下的就完了,最最愚蠢的幹看著什麼都不做。曹丕實在是差曹操太遠了,白白因為孫權的一個吹捧就放棄了大好機會。

5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能,但是歷史沒有如果,誰能說清!!!!

6樓:彌貞蒙星劍

不能,因為曹操的對手是諸葛亮,即使他再活五十年也不能統一

為什麼說三國盡歸司馬懿?(詳細介紹下他)

7樓:小t學姐

三國盡歸司馬懿是後人總結的,晉朝源於司馬懿,始於司馬懿,是歷經三代努力而取得的基業。主要有三點可證明:

一是與諸葛亮鬥法並戰勝了之。

諸葛亮自《隆中對》的初期戰略目標實現後,為了實現理論上可能的一統天下,為了展現自己平身所學,含淚連上出師表,帶領一支哀兵六出祁山欲消滅魏國。但每次均寸土未得,寸功未立,無功而返,至多隻是把司馬懿「嚇」出一身冷汗。

二是與魏國的皇公貴族鬥智,最後取得了實權。

司馬懿一生是靠真本事創業的,但卻兩次遭貶。先是被諸葛亮使離間計,曹睿疑而棄之。雖閒居在家,但未忘國事。在諸葛亮入魏之危難時節,終於被重新召用,委以重任,並不負眾望打敗了諸葛亮。

三是教子。

教子是件大事,司馬先生做得很好, 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頗有父風,智慧超群,是魏國後期的頂樑柱。在打仗靠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年代,有如此兩個傑出的兒子,司馬懿的事業可謂後繼有人。

8樓:碧落黃泉戀傾乾

「天下盡歸司馬懿」這句話,應該是後人看完《三國演義》後總結出來的。魏蜀吳有什麼可爭的,爭來爭去,天下其實都歸了司馬懿。曹丕、劉備、孫權雖僅只差一年相續篡位或立國,但魏國只歷五帝四十五年曆史,蜀漢僅先後兩主四十二年光陰,還出了「樂不思蜀」的笑料皇帝阿斗,吳也僅四代君主五十八年。

其實司馬懿沒有篡位,一輩子只是當重臣,他兩個最得意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有纂位之心,但同樣沒有纂位,等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真正當皇帝統一天下時節,司馬懿及兩個兒子早就作古了。按理應該說天下盡歸司馬氏或者天下盡歸司馬炎,何以要說天下盡歸司馬懿呢?其實真正理解這句話,是要從三國曆史中去尋找答案。

眾所周知,司馬懿是三國時期一個大名鼎鼎的智者,也是一個流傳千古但卻有爭議的名人。任憑《三國演義》如何把他描繪得老奸巨滑,如何在諸葛亮面前心驚膽顫,但這都只是羅貫中創作的結果,只代表個人意見。事實上的司馬懿智慧遠遠高於諸葛亮。

至今陝西一帶還流傳一種鼓韻,叫「得勝鼓」,就是紀念司馬懿大勝孔明而編制流傳的。

司馬懿一生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特別是擔任曹操祕書的十多年,學會了不少曹操的韜略,很多頗有見地的意見也得到了曹操的肯定,只不過是當祕書,雖然有才氣的表露,但很難有決斷的作為。但從曹操晚年曾做過「三馬同槽」的夢來看,曹操對司馬父子三人是極端相信和倚重的。

司馬懿一生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與諸葛亮鬥法並戰勝了之。諸葛亮自《隆中對》的初期戰略目標實現後,好象徹底換了一個人,為了實現理論上可能的一統天下,為了展現自己平身所學,含淚連上兩個底氣不足的出師表,帶領一支哀兵六出祁山欲消滅魏國。但每次均寸土未得,寸功未立,無功而返,至多隻是把司馬懿「嚇」出一身冷汗。

司馬懿用一招即堅守不出化解了諸葛亮的所有招數。最後諸葛亮實在沒有手段,使人拿著婦人的衣物去羞辱司馬懿,要司馬懿出戰。但在「忍者神龜」司馬懿面前沒起任何作用。

所謂最有智慧的諸葛亮去激司馬懿出來較力,確是黔驢技窮。最後諸葛亮這個所謂第一號大智者被司馬懿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司馬懿能夠戰勝諸葛亮,其實是綜合素質的較量,是一個求真務實的戰略軍事家戰勝了一個事必躬親的政治軍事家。諸葛亮一死,三足鼎立的天平已開始傾斜。

二是司馬懿與魏國的皇公貴族鬥智,最後取得了實權。司馬懿一生是靠真本事創業的,但卻兩次遭貶。先是被諸葛亮使離間計,曹睿疑而棄之,雖閒居在家,但未忘國事。

在諸葛亮入魏之危難時節,終於被重新召用,委以重任,並不負眾望打敗了諸葛亮。後是與曹氏宗族實力派曹爽共把朝政,被曹爽使計而明升暗降閒居「養老」,靠用計騙過曹爽發動政變重新奪取實權。數歷艱辛,司馬懿深深懂得了權力的重要性,從此加強了對權力的把持和控制,成為魏國的實力派人物。

三是教子。教子是件大事, 司馬先生做得很好, 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頗有父風,智慧超群,是魏國後期的頂樑柱。在打仗靠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年代,有如此兩個傑出的兒子,司馬懿的事業可謂後繼有人。

完成了如此重大三事, 司馬家族勢力如曰中天,在司馬昭時期既可奪權稱帝了。但司馬昭沒有這樣做,而是仿曹操不背纂國名,這就是所謂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諸葛亮經營的蜀國很無能耐,司馬昭很快完成了伐蜀的任務,但不久卻病逝了。

其子司馬炎繼位,這下沒那麼客氣了,很快將魏換成了晉,坐上了皇帝的寶位,並在15年後滅吳,完成了一統山河的大業。

滅蜀之後17年,晉武帝才出兵滅吳,為什麼要等這麼長時間?

9樓:雅澤美食大世界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建立的國家,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就東吳來說,雖然不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不過,東吳卻是三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或者說是存在時間最久的國家。

在東吳之前,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等人消滅了蜀漢,促使蜀漢在公元263年就滅亡了。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氏消滅蜀漢後,為什麼沒有立即消滅東吳呢?換而言之,面對強大的西晉,東吳居然堅持到了公元280年,也即蜀漢滅亡後的第十七年了。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這一年,鄧艾率領曹魏大軍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兵臨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由此,只用了數個月的時間,曹魏就消滅了蜀漢。到了鹹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在此基礎上,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西晉開始。

由此,從蜀漢滅亡的公元263年開始,東吳堅持了17年左右。如果從曹魏滅亡,西晉建立開始算起,也即西晉在建立後的第15年才派軍消滅東吳。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氏和西晉為什麼拖了這麼久才著手消滅東吳呢?

為什麼不早點結束三國時代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司馬氏消滅蜀漢和西晉取代曹魏這兩件事情的相繼發生,促使其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穩定內部。不管是蜀漢殘餘勢力,還是曹魏殘餘勢力,西晉和司馬氏都不能掉以輕心。

在根基不穩的基礎上貿然進攻東吳,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到險境中。

同時,西晉之所以沒有著急發動滅吳之戰,很可能是因為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比較昏庸殘暴。根據《三國志》、《晉書》等史料的記載,孫皓(242年—284年),東吳開國皇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在位的大部分時間內,因為自身的昏庸殘暴,導致東吳國力受到了明顯的損耗。

對此,西晉希望孫皓繼續胡作非為,以此降低滅吳之戰的難度。正是因為西晉的放鬆,促使東吳更加沒有危機感。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西晉真正大軍出擊的時候,東吳和蜀漢一樣,都沒有抵抗多長時間。而這,也是西晉沒有急於進攻東吳的重要原因。

10樓:邸衣

在西晉真正大軍出擊的時候,東吳和蜀漢一樣,都沒有抵抗多長時間。

11樓:匿名使用者

打仗費時費力,每個國家都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為後續的進攻做好充足準備。

12樓:帥嶺

西晉大軍出擊的時候,東吳和蜀漢都沒有抵抗多長時間。是西晉沒有急於進攻東吳的重要原因

13樓:情緣丶系千里

兩軍參戰需要大量的糧草做後盾,滅蜀之後損失了大量的財力人力,所以等了17年整頓

14樓:無為阿晨

西晉希望孫皓繼續胡作非為,以此降低滅吳之戰的難度

1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氏消滅蜀漢和西晉取代曹魏這兩件事情的相繼發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穩定內部

16樓:小姐姐獅子座

實力不夠唄,17年的修生養息,還不是沒有堅持多久啊

17樓:餘生

滅蜀之後元氣大傷,希望吳內戰

18樓:happy成樂

,東吳和蜀漢一樣,都沒有抵抗多長時間。

三國是歷史真的嗎

19樓:一風一名

《三國演義》裡面有真實歷史,但是,裡面卻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認知;《三國志》大都是歷史的還原,不過,卻有些作者的主觀認知,但是,想比《三國演義》,《三國志》更真實! 望採納!

20樓:cm朋克

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很多是假的,三國志比較接近歷史,但也不是純粹的歷史。比如歷史上諸葛亮更多是個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趙雲是劉備的保鏢,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關羽的青龍刀也是假的,因為宋代才出現青龍刀,三國時期是沒有的

三國中蜀漢為什麼最先被滅,為什麼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最先滅亡

魏國的既定國策,先蜀後吳。這裡面的原因也很多,蜀漢對曹魏最是仇視,諸葛亮 回 姜維不斷北伐給曹魏造成極答大壓力 東吳戰力不強,主動出擊輸多勝少,威脅小於蜀漢 東吳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滅掉蜀國之後可佔據上游順江而下。所以說先蜀後吳的方針是正確的。原因很bai多個人認為最主要的還是 du,宦官誤zhi...

《三國演義》裡為什麼沒有姓沈的,三國演義問題

呵呵!沈瑩 一百二十回,吳左將軍。為周旨殺。一 三國演義 的作者羅貫中不想姓沈的出頭露面。也許是在專編排人物時還用屬不著這個姓 沈 二 沈姓小考 又也許當時還沒有沈這個姓氏吧.猜測.樓上的樓上的樓上錯了 諸葛亮本是葛嬰 幫助陳勝起義的一個人,後被陳殺 的後代。後來在漢代受封到琅牙。為了與當地的葛姓區...

新三國沒有周泰護主嗎,新三國中為什麼沒有義釋嚴顏和智取瓦口關

沒有!新三國我都看過,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沒有拍,不過如果都拍的話也不現實,所以只是挑重要的事件。你指的護主是老版三國裡面濡須口孫權被圍,周泰將他救回之後一處傷一杯酒那段嗎?新三國的名字叫 三國 沒有演藝二字,他裡面省略掉的大部分都是沒有史書記載的事情,比如草船借箭等等,而且人物的描寫也更忠於歷史,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