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讓日本攻列印度,為何日軍打了一仗後就不打了

2022-02-13 04:41:15 字數 7224 閱讀 3776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是因為,日本當時的情況,沒有辦法堅持長線作戰。沒有資源補給,日軍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戰鬥。再加上熱帶氣候的不適應,導致傳染性疾病大面積的爆發。

導致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而當時攻列印度,其實是因為戰略的需要,所以希特勒才下這種命令,但是卻沒想到後面會發生這些事情。

在二戰中德國在軍事實力上是槓槓的,妥妥的一個主要的進攻端。德國拿出來的**裝備是最先進的,但是其他兩個國家根本就沒有辦法比了,至於義大利則是屬於重在參與的型別了。

這種局面,使得德國,或者說使得希特勒最終決定讓自己的盟友日本,去開闢的還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這樣就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減弱,從而迅速拿下歐洲,讓戰場出現一種比較有利的局面。當日軍進駐印度,日軍在亞洲橫行無阻的軍隊,在印度卻屢戰屢敗,根本就沒有辦法搞定印度。

於是打了一仗就撤退,因為日本清楚明白,即使戰鬥力再怎麼強悍,後方資源補給方面跟不上,將士還怎麼打仗呢。

至於日軍出現了大面積的傳染性疾病,就是因為印度的環境氣候的原因。印度溼熱的氣候和日本的氣候截然不同,所以習慣了日本氣候的日本兵實際上對於印度的氣候很不適應。再加上印度一直以髒亂差著稱,印度本土人或許已經有了抗體,但是外來者卻受不了這種情況,就會大面積感染,造成軍隊戰鬥力急速下降,最終不得不撤軍。

2樓:

因為日本發現攻列印度難度太大了,而且獲得的利益不多。

3樓:鷹談文史

印度的軍事力量不容小覷,印度也是世界軍事強國。

4樓:zl孫悟空

獲得的利益都差不多,可能讓日本沒有根本的戰鬥了。

5樓:晨晨

可能是因為在當時他們的資源已經堅持不久了,所以才會不打了。

6樓:歐吧

日本的國土面積本來就比較小,而當時日本的戰線已經拉的太長,不足以支撐他列印度。

7樓:小茜

因為後來日本知道攻打下希特勒還是很困難的,而且也得不到很大的利益,所以就放棄了。

希特勒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十萬大軍,為何打了一仗就打不動了?

8樓:火龍果滿天星啊

因為當時英國戰略的部署導致了日本人員水土不服以及瘟疫的出現,導致十萬大軍變成三萬。

9樓:洛溪歸

主要在英國的策略下日本人患有了瘟疫,所以打了一仗就打不動了。

10樓:麥苗在成長

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印聯手加上日本士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導致日本輸得很徹底。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個時候日本出現了瘟疫,所以就這樣了。

12樓:30秒不

天時地利,都是不佔優勢的,在那種比較熱的天氣下,他們別說打仗了,只是單純的生活都是很困難的。

13樓:別有事找壞蛋

主要因為日軍出現了瘟疫,所以才打不動了。

14樓:大叔

印度的地形易守難攻,所以日軍10萬,侵略一個這樣地形複雜的國家,所以打不動。

希特勒讓日本攻列印度,為何打一仗之後就不敢打了?

15樓:月榭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不僅入侵了中國,他們還進攻太平洋上的島嶼以及東南亞,甚至連印度他們都進攻過。日本作為發起國之一,囂張無比。日本是一個小島國,資源有限,就想著征服世界,為己所用。

他們狂妄自大,還曾攻擊過美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對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想征服全世界日本人這是異想天開,他們在佔領緬甸之後,已經是窮途末路,基本無力再戰,日本也把印度納入了自己的版圖,準備佔領中國以後,就對印度發起進攻。日軍進攻印度的時候準備嚴重不足,雖然當時日軍一共集中了10萬大軍,他的指揮完全是現場發揮,甚至連部隊的後勤工作都沒有做好,最後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軍隊在印度開始流行各種疾病:瘧疾、痢疾據統計當時至少有3萬日軍感染上了疾病,這些士兵也就喪失了戰鬥了。最後日軍10萬大軍進攻印度,活著回來的只剩下了3萬人,真是夠狼狽的啊,有了這次慘敗日本就再也沒有考慮進攻印度了!

最後日軍10萬大軍進攻印度,活著回來的只剩下了3萬人,真是夠狼狽的啊,有了這次慘敗日本就再也沒有考慮進攻印度了!所以說,印度能贏得戰爭,跟其他亂七八糟的說法完全沒有關係,而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

16樓:楢崎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是法西斯同盟,不過在攻列印度一事上,日本卻沒有與德國保持一致。這是因為首先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如果攻列印度就等於對英國宣戰。其次,很多日本士兵到了印度後水土不服,甚至染上瘧疾,極大削弱了戰力。

17樓:baby壞小孩

因為當時的印度國力還是很強大的,日本是島國,印度是內陸,所以日本也是不熟悉作戰方式。

18樓:陽帶你嘮嗑

在我看來,希特勒讓日本攻列印度。打一仗之後並不是不敢打了可能只是沒有意義。

19樓:歷史中的輪迴

因為,那時候的印度不是獨立國家,它隸屬於英國人的管轄範圍,也就是英國的殖民地,如果跟印度開展,就意味著跟英國開展,這是日本惹不起的!

20樓:貓捉老鼠愛娛樂

可能是因為得不償失,印度並沒有太富足的資源,沒有什麼用。

21樓:

以為日本是一個資源人口小國,不足以支撐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戰役,更何況在加上一個印度。

22樓:支惜文昌

印度人口眾多,瘟疫,痢疾等傳染病傳播疾病,日本第一次十萬進攻,回去剩三萬。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日本人口少,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資源去支撐那麼長的戰線,所以打一仗後不了了之。

24樓:

因為日軍的戰線拉的長,兵力嚴重不足,而且,印度有英美的支援。

希特勒讓日軍攻列印度,為何十萬大軍,打了一仗就打不動了呢?

25樓:沉默的六月天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變得越來越強大,不過,日本人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們,早早就定下了征服整個亞洲的打算。

當時,希特勒在歐洲的戰爭的形勢一片大好,他不斷催促日本加快戰爭步伐。恰好日本對印度的野心浮出水面,2023年1月7日,日本陸軍司令部根據指示,開始作戰計劃。不久,他們就發動了侵略印度的戰爭。

這場戰爭稱為「英帕爾會戰」。

當時,日軍第15軍前後領導著大約十萬士兵浩浩蕩蕩地對印度發動進攻,來勢非常凶猛。東南亞戰區盟軍司令蒙巴頓得知日軍的行動後,敏銳地指出日軍不得不依靠叢林和山地運輸線在寬闊的欽敦河作戰,他們的進攻是暫時性的,並沒辦法持續。

於是,蒙巴頓心生一計,決定把軍隊從欽敦河以西撤到印巴附近,待日軍日後撤軍時,從後方撤退,然後再派兵轟炸他們的運輸隊,切斷他們的補給。果然日軍中計了,而且一切都如蒙巴頓所言。再加上當時正值夏季,連續的雨天給日軍的進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再加上英國空軍對日軍陣地也發起猛烈進攻。

這場戰役是日本損失最為慘重的陸戰戰役。他們發動數十萬軍隊,結果什麼也沒有撈到,還損失大半人,而且失去了大部分的**和坦克。此時的第15軍也已經沒有了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日本,再沒有踏上印度半步。

26樓:方

因為印度也不好打啊,整整十萬軍隊,面對那麼遼闊的地域,估計是覺得吞不下去,所以就乾脆撤退了吧,我覺得。

2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印度地勢易守難攻,而且印度這個地方比較貧困,就算打下來也沒什麼用。

28樓:amd達令

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的主軍力,所以日軍沒有更多精力去侵略印度,所以印度在抗日戰爭時期是相對來說比較和平的。

29樓:刺身何必賊

印度的疆域不亞於中國,如此龐大的戰場十萬人是遠遠不夠的。

30樓:喰夢魘

這主要是因為氣候因素,畢竟日本所屬的是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而印度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兩者氣候差距有些大,被派去的士兵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當然戰鬥力也有所下降,派去的十萬精兵到最後只剩下3萬多,將近7萬的士兵在這裡硬生生的被耗死了,這也令日本軍方非常後悔。

31樓:騎著佩琪去兜風

可能是希特勒指揮不了日軍,也可能是因為人太多了,根本打不過

32樓:半糖小福

日軍當時的主力戰場在中國,大部分經歷都在中國,派去攻列印度的軍隊不聽希特勒指揮,也不是作戰力很好的軍隊實力比較弱。

33樓:虎骨杜

就和打中國一樣,人多,地也大,不熟悉地形容易吃虧,日本又投入大量人打中國,所以才不不打了。

34樓:找樂子喵君

日本疆土比較大,而且人口很多,地勢不好,所以才不好打贏。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本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35樓:野人的貓

在二戰期間,日本非常膨脹,先是在中國開戰;後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之後,40萬日軍南下,分別進攻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然後又侵入英屬印度。不得不說,小日本實力還是有的,多個戰區同時開戰,這「瘋狂勁」連西歐的戰爭狂魔德國都要甘拜下風。

但是,在進入英屬印度後,一戰就把日本打殘了,日本就此退出印度戰場,再也不敢繼續了。

日本人的軍隊在進攻的途中遭到了英國人的設計,英國人的作戰思路很簡單,你當初進攻緬甸的時候,均是補起,就已經是捉襟見肘了,此時此刻我就放開了讓你進來,讓你拉長你的不體現,我率領部隊突襲你的後方,將你後方的補給線徹底切斷,你這10萬的軍隊就有10萬張嘴,每天就要消耗10萬人的食物,我讓你活活餓死在這雨林裡面。

更加要命的是日本人認為英國人沒有任何實力反擊,所以對於自己的軍事補給線採取了一種放任的態勢,或者負責軍事補給線的就是印度的偽軍,英國人雖然不能正面擊潰日本人的精銳作戰部隊,但是卻可以對付印度偽軍,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人的敗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蒼天有眼,又是瘟疫又是大雨,10萬的日本軍隊活活餓死或者病死在了熱帶雨林裡

英帕爾戰役後,日寇再也沒有向印度發動進攻,在他們看來英軍**先進,但是戰心不足。日軍是敗在叢林的大雨中,是敗在叢林的瘴氣中,十萬大軍出戰,僅三萬人活著回來,戰損率高達70%,這是日軍無法抹去的惡夢與傷痛。

36樓:帥嶺

英帕爾戰役後,日寇再也沒有向印度發動進攻,在他們看來英軍**先進,但是戰心不足。日軍是敗在叢林的大雨中,是敗在叢林的瘴氣中,十萬大軍出戰,僅三萬人活著回來,戰損率高達70%,這是日軍無法抹去的惡夢與傷痛。

37樓:無為阿晨

因為日本先是在中國開戰,後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戰線拉得太長

38樓:餘生

日本實力還是有的,多個戰區同時開戰,這「瘋狂勁」連西歐的戰爭狂魔德國都要甘拜下風。但是,在進入英屬印度後,一戰就把日本打殘了,日本就此退出印度戰場,再也不敢繼續了

39樓:小姐姐獅子座

因為日本先是侵略中國,後來又有太平洋戰爭,野心跟不上實力的表現

40樓:匿名使用者

十萬大軍出戰,僅三萬人活著回來,戰損率高達70%

4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的十萬大軍也許已經是拼湊起來的,況且故宮經歷了幾場大戰爭,像這樣的島國,還要很長時間來修整。

42樓:算什麼男人

日本人的軍隊在進攻的途中遭到了英國人的設計,英國人的作戰思路很簡單,你當初進攻緬甸的時候,均是補起,就已經是捉襟見肘了,此時此刻我就放開了讓你進來,讓你拉長你的不體現,我率領部隊突襲你的後方,將你後方的補給線徹底切斷,你這10萬的軍隊就有10萬張嘴,每天就要消耗10萬人的食物,我讓你活活餓死在這雨林裡面。

43樓:邸衣

在他們看來英軍**先進,但是戰心不足

44樓:史海爛柯人

囂張至極的日軍曾動用十萬大軍企圖佔領印度,但卻遭到慘敗,以至於再也無力阻止大規模的進攻。乍一聽,這場戰役似乎給「三哥」增色不少。可是,真正大敗日軍的並非印度軍隊,而是英軍和我們的遠征軍!

說起這個問題,需要指明一點,那就是二戰期間的印度為英屬殖民地,所以印度的土兵們基本是受英殖民者排程的,而由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使得日本軍隊所面臨的對手,也不僅僅是英軍和印度土兵。

當時的日本,一直醉心於所謂的「大東亞共榮」,企圖在亞太地區搞霸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勢必要向東南亞和南亞擴張。由於歐洲戰場吃緊,德國方面也希望日軍能更多地給英軍造成壓力,在緬甸、印度一帶取得戰績。

在這樣的形勢下,一度在東南亞猖狂的日軍,還真就向英屬印度殖民地發起了攻勢,而它兵鋒所指,就是英帕爾地區。這場戰爭,這便是歷史上的「英帕爾戰役」。

這場戰爭的結局,可以說是大塊人心。日軍總共投入了大約十萬人的兵力,可最後有一大半人喪命,除了死在戰場上,還有大部分是因飢餓、瘟疫等原因死亡或失蹤。可以說,整個戰爭中,日軍的處境相當悲慘。

那麼,原本戰鬥力頗為強勁的日軍,為何會在英帕爾一敗塗地呢?

簡單來講,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原因:從整個二戰形勢來看,日本發動英帕爾戰役前夕,已經顯現出頹勢,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同盟面前,其勢必難以獲勝。正所謂,強弩之末難穿魯之素縞。

當時的日軍指揮官空有狂熱之心,完全忽視了當地的氣候和雙方勢態,竟在無補給、無側翼配合的情況下貿然進攻,導致日軍限於僵局,難以脫身;

英軍與我們的遠征軍利用地理優勢,英勇頑強地抗擊日軍,使得從戰爭一開始就令日軍步履維艱。

另外還需指出的是,在戰爭期間,美軍動用飛機向盟軍提供了**支撐,這使得盟軍能夠在**裝備上佔據優勢,加上原本就佔據地理優勢,更加導致了日軍的大潰敗。

這場戰役自2023年3月8日開始,到當年7月10日日軍投降,使得日軍損失了約6.5萬人。須知,當時日軍駐緬總兵力也不過15萬,這使得它再也難以發起大規模的主動性進攻。

經過英帕爾戰役,日軍在東南亞基本上處於被動防禦,只能負隅頑抗。也正因如此,有人將這次戰役視為日軍緬甸一帶大潰敗的轉折點。

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誰希特勒的名氣為什麼比墨索里尼大?

墨索里尼 1883.7.29 1945.4.28 義大利內閣總理,法西斯黨領袖,者,第二 次世界大戰主要戰犯。生於弗利省一鐵匠家庭。早年當過新聞記者 社會黨黨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鼓動義大利參戰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入伍參戰。1919年3月在米蘭發起成立 戰鬥的法西斯 組織。1921年該組織...

有什麼關於希特勒的電影,關於希特勒的電影,介紹幾部經典的

帝國的毀滅 英語 downfall 是德國導演奧利弗 西斯貝格執導的一部紀實性電影,2004年9月在德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其中包括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 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的情景。行動目標希特勒 英語 valkyrie 是米高梅公司於2008年上映的歷史驚悚...

希特勒有後裔嗎,希特勒他還有後裔嗎?

有一個兒子.是人工受精.曾寫過一本書叫 我就是我 剛結婚就自殺了,當然沒有後裔。沒有,他是個bt,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是她的親侄女,吧,沒辦法,逼得那個女人自殺了。後來跟她的祕書愛娃,也沒留下後代,愛娃自殺的時候才20歲 據說希特勒性方面有嚴重缺陷,性自卑導致性格暴斂乖張 希特勒有一個侄子 名叫威廉 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