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賞析,杜甫 兵車行 賞析 翻譯

2022-02-20 12:22:45 字數 2189 閱讀 7437

1樓:

1.章法嚴密 先說形式。這首詩的結構方式古稱「一頭兩腳體」。全詩共三段:第一段(即「頭」)共6句(按樂句計算,下同),一韻到底;第

二、三段(即「兩腳」)各14句,並四次換韻。從整體看,節奏整齊而又略有變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結,析之則三,合則為一。 再說內容。

其特點有二:一是前後呼應,例如第一段以「牽衣頓足攔道哭」寫戰士家屬,頗有生離死別之意,下面就用「邊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沒隨百草」來證明「行人」此去決難生還;又如第二段以「千村萬落生荊杞」「禾生隴畝無東西」寫農村生產凋敝,第三段再說「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二是層層遞進,這在「行人」答話裡表現極為鮮明。

這篇答話由「點行頻」三字領出,接著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營田」為例加以證明,又以「武皇開邊意未已」說明頻繁徵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質,使意境加深一層。循此繼進,先以「君不聞」翻出一層新意,揭露「開邊」戰爭給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土地無人耕種,荊杞遍野;後說本地區人民無以為生而朝廷依舊催索租稅,意境又深。再順勢說到戰爭怎樣改變了傳統的社會心理,以半寬慰半哀嘆的方式將怨憤之情暫時隱藏起來。

經過如此層層蓄勢,最後更以「君不見」翻出又一層新意,描繪了古戰場的陰森景象,將滿腔的怨憤一齊宣洩出來,也表達了人民強烈的反戰願望。 2.生動的場景描寫 詩的開頭寫士兵家屬前來送別的場面。前兩句為「賓」,寫出徵士兵。

「轔轔」「蕭蕭」是聽覺形象,令人有人馬雜沓之感,可以想見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視覺形象,表明一切準備就緒,只待一聲令下就要出發。後四句為「主」,寫士兵家屬,突出地描寫了他們的動作細節。「走」,表明這些人聞訊後立即跑了來,心情萬分急切。

他們料定,很可能這是生離死別,所以一見面就「牽衣」而泣,「頓足」而呼;待到隊伍出發了,他們攔在道上,不讓自己的子弟離去,而且哭得更厲害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了震天巨響,彷彿吞沒了一切……詩人用這些細節給這個場面渲染了極其悽慘的氣氛,藉此表達了人民對無休止的「開邊」戰爭的怨憤,使這首詩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結尾寫青海戰場的景象,好像是用攝影機拍下的一個全景鏡頭:漫山遍野,白骨縱橫,在陰沉的天色和濛濛細雨中,不時地閃出磷火,傳來淒厲的鬼哭聲。

如此陰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慄!詩人這樣來描繪古戰場,其意仍在諷今——揭露「開邊」政策的罪惡,頗能發人深思。 3.名句賞析 (1)「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 這是對前兩句「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所作的形象說明,讀罷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長髮,15歲開始用頭巾束髮。如今,一個剛到束髮年齡還不怎麼會束髮的孩子就被徵入伍,而且要到遠離父母的北方去「防河」,這是何等可憐啊!

所以,連里正也動了心,替他束髮。人過40,頭髮漸白,又剛從前線回來,理當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線去。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統治者的殘酷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2)「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這兩句寫社會心理的變化。在封建社會裡,人們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可是現在不同了,反以生男為「惡」,生女為「好」。

這種變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負擔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實造成的,反映了人們心靈受傷害之深。這兩句主賓分明:上句是自我寬慰之辭,為「賓」;下句是哀嘆之辭,為「主」。

以自我寬慰烘托哀嘆,更顯出哀嘆之深。這樣的心理變化也是對統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有力控訴

杜甫 兵車行 賞析 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兵車行的賞析

3樓:甫憶彤

這首詩就是在送情場面的描寫和役夫控訴的敘述中,深刻揭露了頻繁徵兵,繁重租稅帶給人民的災難,批判了玄宗的窮兵黷武。這是杜甫困居長安生活的真實感受,是他批判現實黑暗的最早詩篇,也是他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光輝起點。

並且這首詩結構縝密,記事和記言前後呼應緊密結合,中間以「點行頻」三字承前啟後,群體形象與個體形象相結合,因而更具說服力,記事部分所寫的喧囂而又悽苦的場面是記言部分的鋪墊;記言部分所寫的戰爭災難,又是記事部分的深化,二者互相映襯,因而更具感染力。前半部分寫咸陽橋邊行役者、送行者在一起的沖天哭聲,以人哭始,以鬼哭終,前後呼應使全詩籠罩在一片悲劇氣氛之中。

杜甫的《兵車行》原文、譯文及賞析 5

求教 杜甫 的 兵車行 現代文賞析 10

兵車行的賞析

這首詩就是在送情場面的描寫和役夫控訴的敘述中,深刻揭露了頻繁徵兵,繁重租稅帶給人民的災難,批判了玄宗的窮兵黷武。這是杜甫困居長安生活的真實感受,是他批判現實黑暗的最早詩篇,也是他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光輝起點。並且這首詩結構縝密,記事和記言前後呼應緊密結合,中間以 點行頻 三字承前啟後,群體形象與個體形...

兵車行和將進酒哪個好,兵車行和將進酒哪個好

杜甫和李白,一為詩聖,一為詩仙 杜甫的詩被稱為 詩史 反應了以 史 為核心的現實主義精神,而李白的詩歌則是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峰。詩的體裁 兵車行 為七言歌行,行 本是樂府歌曲的一種體裁。將進酒 為古體詩 其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表達內容與情感 兵車行 詩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窮兵黷武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