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來歷是什麼,臘八節的來歷

2022-02-28 15:10:15 字數 5319 閱讀 1280

1樓:為誰為誰為

臘八節的來歷中有有關佛教的來歷。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2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出家修道,但是經過了6 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這時他已經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

然後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汙垢,最後在菩提樹下靜思7日7夜,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

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並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便從寺院擴充套件到民間。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時期,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會,還要煮七實五味粥供佛並贈施主。是日民間各家亦將果子雜料煮粥而食。

明朝時,皇帝在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賞賜宮內煮的臘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講究。到了清朝,這一風俗更為盛行,不僅家家煮臘八粥,而且有錢人家還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蟲來裝點粥面,相互贈送。清朝慣例,自乾隆年間開始,皇帝賜給文武百官的臘八粥,都是在雍和宮煮成的。

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約二米,深一米半的大銅鍋,是專所以粥料特別精美,還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

四、五鍋是送給百官及眾喇嘛吃的。第六鍋是施捨給老百姓的,質量自然就差多了。據說這口熬粥的大銅鍋現在還儲存在雍和宮前院的西鼓樓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每逢臘八節,民間除煮臘八粥外,還有泡臘八蒜,釀臘八酒等習俗。臘八蒜是將蒜頭去皮後泡在米醋內,月餘後蒜呈淺綠色,味道鮮美,說是食後可驅疾病,避瘟邪。臘八酒,是臘八節用糯米釀製的酒,越年後酒呈暗紅色,晶瑩透亮,點滴成絲,酒味濃郁,飲後脣齒留香。

可惜這種民間釀製的酒,一般數量不多,僅供家用,市場上很難買到。

3樓:趣知生活君

臘八節,俗稱臘八, 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 相傳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稱為法寶節, 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自上古時候起, 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一種儀式, 祈求豐收和吉祥,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祭 周代為大蜡。

臘八節來歷

4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佛未成道前,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十九歲出家,四處拜師後六年之中專修苦行,雖證四禪境界,仍覺不究竟。由於苦行中日食一麻一麥,導致身體虛弱,骨瘦如柴,他認識到苦修不能證道,便決定乞食,增加體力,悟證佛道。

所以,太子出山到尼連禪河沐浴,然後攀樹上岸,接受牧牛女的九轉乳麋供養,太子食用後,身體復原,相好圓滿,緊接著去菩提樹下,端坐思惟,斷盡煩惱,在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鏡開朗,得正等覺(成佛)。

從此,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和慶祝日,佛教信徒,都會前往大小寺院煮粥供佛與僧,這就是民間廣泛流傳的臘八粥、臘八節的來歷。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臘八粥」。

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按臘八粥又名「七寶老百姓在華巖寺喝臘八粥時的熱鬧情景粥」,十二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以供佛。

5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說法是跟朱元璋有關

他年輕的時候放牛的吧,然後餓了

然後整了好多不同的糧食熬成粥

很好喝後來當了皇上,吃膩了山珍海味

想起來曾經的美食~~~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知道的是有個皇帝在落難的時候到一個地方餓的不行了,發現一個老鼠洞,就把裡面老鼠藏的東西都掏出來煮粥。後來當了皇帝就讓皇宮裡面的人也這麼煮給他吃,這吃法就這麼傳開了。

臘八節的來歷

7樓:好木木偶

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這項活動**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8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臘八節的來歷介紹:

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擴充套件資料

臘八節介紹: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9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俗稱「臘八」。[1]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10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

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11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12樓:譚正誠完衍

【臘八節的由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

這項活動**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13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八節,在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據我國古書記載,「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其中尤以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之為「臘祭」,因此,人們也就將農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將舉行冬祭的這一天稱為「臘日」,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但並不喝臘八粥,至於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還和佛教有關呢!

據傳,「臘八」這一天,是佛祖「成道日」,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遊印度的名山大川,到處訪問賢明。有一天他來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時,由於又累又餓,終於昏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放牧來到這裡,趕忙把自己身上帶的午餐拿出來,用火加熱後,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用粟米熬成的粥,還有從山上採來的各種水果,這對於多日不見水米的釋迦牟尼來說,真是美味甘露。

之後,他元氣恢復,精神振奮,在尼連河裡洗了個澡,然後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那以後,每當到了臘月初七這一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的谷果,洗淨器皿,終夜張羅,到天明時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熬成粥來供佛。據宋代吳白牧撰寫的《夢樑錄》記載: 「十二月初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

『臘八粥』」。到了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的臘八粥。後來廣大民間也爭相效仿煮臘八粥,全家聚食,並饋送親友。

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俗而流傳下來。

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中國傳統節日 俗稱 臘八 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 喝臘八粥 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 法寶節 佛成道節 成道會 等。臘八 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又稱 臘日 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臘八...

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的由來及習俗

1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 年年有餘 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

臘八節有什麼風俗,臘八節都有什麼習俗?

臘八節的風俗 1 祭祀 夏代稱臘日祭為 嘉平 殷曰 清祀 周曰 大蜡 漢代改為 臘 祭祀的物件凡八 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 開路 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 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