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看,兩個作者的憂 樂觀有什麼不同

2022-03-01 02:20:35 字數 3389 閱讀 6203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是因天下而憂 第二個是因自身被貶謫的悲涼而憂

2樓:似雨飛揚

《岳陽樓記》

語言特點.(文筆)

1.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是一篇獨特的議**。

2.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鍊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點明主旨

從結構上看有三大段

第一自然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自然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湧著,流動著,無邊無際」。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

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四自然段寫覽物而悲者。

採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

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瞭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裡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文章在材料方面列舉恰當。三四自然段這兩段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寫古人不同態度引出最後的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

這麼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

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

《醉翁亭記》

語言 《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清麗,遣詞凝練, 音節鏗鏘,臻於爐火純青之境,既有圖畫美,又有**美。 首先,《醉翁亭記》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

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晶瑩潤暢。這是作者善於觀察事物,精闢地捕捉物件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提煉的結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只用兩句就概括殆盡: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林、巖、晨氣、暮靄,均是山間習見之物,以此下筆,切景切境。同時,「出」「開」聯屬,「開」是「出」的後果。

「歸」「暝」聯屬,「歸」是「暝」的前提。動詞的出神入化,互為因果,使變化著的山景逼真欲現,恍若在即。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精確熨貼。

再如「樹木陰翳,鳴聲上下」,前句寫色,後句傳聲,兼聲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現無遺。還如「有亭翼然」,僅譬一喻,亭的形狀、風貌便畫出來活像鳥兒展翅,凌空欲飛。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

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

最後從作者自身看來.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造,融化到筆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

這樣,讀來頓覺舌端潤暢;聽來,倍感聲聲清朗,具有**的節奏感和迴環美。

主旨方面

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文中寫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這是無足怪的。

因為既是寫亭,自當寫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當寫出命名之意,這些全屬必要的烘托。文章開始寫望琅岈,寫「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至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後,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線。

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寫出中朝暮和四時之景,,並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如入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體會到的,著還不足為奇。等寫到「滁人遊」「太守晏」「眾賓歡」時,「樂」的內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賓客,還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就非同尋常了。

文中用「太守醉」結束這歡樂場面,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於,同時也在於一州之人。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比較《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兩文,說說兩位作者的憂、樂觀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中作者的「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樓:逗號不是逗

《岳陽樓記》中的樂是指百姓的安居樂業.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

《醉翁亭記》則是指人與動物的相對之樂(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或者一小部分人的歡愉)。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遊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把眾人的快樂作為快樂。

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4樓:星星樹

相同點都與勞動人民有關。不同點是《岳陽樓記》中是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而《醉翁亭記》裡則是與民同樂。

5樓:匿名使用者

《岳陽樓記》中的樂是指百姓的安居樂業,《醉翁亭記》則是指人與動物的相對之樂(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或者一小部分人的歡愉)。遊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

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把眾人的快樂作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

是廬陵的歐陽修。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主要背誦哪些段落

醉翁亭記 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版 豁達權 胸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政治抱負 是進亦憂 是進指 居廟堂之高 是退亦憂 是退指 處江湖之遠 其實只要記我上述所說的就行了,不用背全篇。考試的時候就考名句和理解詩意默寫而已。我考過,不論大考小考都o...

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不同點 結合兩者的寫作背景來看 醉翁亭記 作者描繪的是一番欣欣向榮 的山水之樂,當時作專者在當地治理有方屬,人民安居樂業,所以主要基調都很快樂昂揚。登岳陽樓記 作者為了勸慰受到政治挫折的朋友滕子京,這時候聯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難免有很多沉重的思考,基調雖是力求曠達,但其實有很多苦澀和隱憂.相同之處在...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小石潭記》都一樣,都是借景言情 感事抒懷之作

醉翁亭記 洋溢著 與民同樂 的和諧之音 桃花源記 飄逸著 寧靜祥和 的理想之風 山清水秀 天下大同 比較分析 1.小石潭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這三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三位作者的感情有何不同?a和c都是以物喜 以己悲 柳宗元被貶永州 寄情山水 歐陽修被貶滁州 與民同樂 b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