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統風俗是什麼,春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2022-03-09 06:58:30 字數 4928 閱讀 9293

1樓:我是龍的傳人

春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

1、貼春聯:千門萬戶氣象新。

春聯,起源於桃符,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後蜀國主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被稱為我國第一副春聯。

不過,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也就是在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到了明代,桃符正式改稱春聯。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歡寫春聯,並在全國推廣春聯。他曾為一個閹豬人寫了一副有趣的春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除舊佈新,明知往者非來者;改天換地,始信今人勝古人」,鄭板橋的這副春聯,充滿了哲理。

「時去兮靈感不減,春來也文運亨通」,郁達夫寫的春聯,文思湧動,才情彰顯。

2、掃塵:乾乾淨淨迎新春。

掃塵,亦稱「除塵」、「除殘」、「撣塵」等。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掃塵當日,每家每戶將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也一併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掃塵」的習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

「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迎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掃塵的習俗從古到今一直沿襲到現在,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3、吃年糕

許多地方,從冬至就開始做年糕了,一直要吃到立春。這是因為做年糕用的是糯米,過去糯米是一年一季的。除了糯米的收穫時間外,過去沒有冰箱,只能靠水來保鮮,而冬天的水冷,能讓年糕儲存整個冬季。

春節年糕的來歷,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裡,餓了就捕捉其他獸類充飢。可到了嚴冬季節,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

「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成條塊狀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找不到人吃,便飽餐這些糧食條塊就走了。

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年糕(諧音)了。

4、守歲:除夕之夜「談心會」。

守歲習俗興起於晉代,又稱「熬年」。人們在除夕夜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

守歲,讓人們在濃濃的親情中體會節日的喜慶,共同辭舊迎新。

始於晉代的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

關於守歲的傳說有兩個,一說是為了對抗「年獸」,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閒聊壯膽,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度過這一夜。另一說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嫁給「灶王爺」的灶王奶奶,臘月二十三上天給百姓取吃的,除夕這天晚上回到人間來,家家戶戶守歲是為了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

5、壓歲:鎮惡驅邪保平安。

壓歲,又稱壓祟,其含義在於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在民間有許多流傳形式,最普遍的就是壓歲錢。壓歲錢,又稱「歲錢」、「守歲錢」等。

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不過最早的壓歲錢的「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專門鑄成錢幣的吉利品或辟邪品,是小孩身上帶的護身符。

現在春節,長者也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寄託著長輩願晚輩在新的一年裡「連連高升」的期盼。

6、拜年:以拜年的名義團聚

關於拜年,從古到今有過不少的文學描寫。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

」明代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給長輩拜年、給親戚拜年、跟朋友、同學、鄰里之間相互拜年,一系列拜年活動把年味營造得濃濃的。

拜年一般的順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父母家、初三拜親戚。「拜年」是件很喜慶的事。拜賀新年、施禮道賀,增進了人們之間的感情,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

據說宋代的時候,就有了早期的賀年片,親朋好友之間相互送帖致賀。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詞。

7、貼年畫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年畫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帖」,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道:「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

」年畫由此定名。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

2樓:細水長流蔭遠堂

拜年,燒香,放鞭炮等。

3樓:晨夕彩

回答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親親^3^以上是我為您整理的一些內容,您可以參考一下喲,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條

春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4樓:困難解決局

春節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是中國的民俗,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又稱之為過年,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春節有哪些習俗呢?

5樓:黑白say晚安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家人吃團圓飯,一起看春節晚會。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3、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

習俗:掃墓、踏青。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4、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

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5、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女紅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6、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吃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7、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插茱萸。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6樓:boy我最靚

春節的時間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臘月三十是除夕,在這個時候都是全家團圓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吃餃子,看春晚放鞭炮,放煙花等等,然後大人給小孩子壓歲錢,祝賀小孩子長大了一歲。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1]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的傳統習俗和禮儀有:掃塵土,備年貨,蒸年糕,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穿新衣,守除夕,竄親戚,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近幾十年又有了看春晚的新年俗;2.春節民俗中迫切需要改進的當屬放鞭炮和發壓歲錢這兩項了:

大量燃放鞭炮不僅會導致火災等事故的頻繁發生,而且對城鄉空氣環境也構成了嚴重威脅,建議改用安全環保的電子鞭炮;而發壓歲錢的習俗不僅助長了親朋之間互相攀比的心理,更養成了青少年向大人伸手要錢以及花錢大手大腳的惡習,建議改為實物性或有償性的禮物形式。

春節的傳統風俗,春節的傳統和風俗

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貼春聯,春節前夕,每家每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 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年夜飯是除夕的重。春節的傳統和風俗 1 傳統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把春節辦的熱熱鬧鬧...

春節貼對聯的時間,春節貼春聯的時間 春節什麼時候貼春聯

貼春聯的時間有兩種,第一種 二十 八 二十九日貼。有俗語為證 二十八,貼花花 二十九,貼倒酉 貼春聯 第二種 大年三十早上貼。春聯的內容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貼完春聯還要放炮,據說是為了趕走年獸,帶來新一年的好運。兩種貼法都是可以的,大部分人們都選擇在除夕上午貼。今天,明天上午都可以 春節貼...

春節的主要美食是什麼,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中國春節吃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年夜飯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團員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