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鏡頭的口徑和通光量的問題,鏡頭口徑大小能影響什麼

2022-03-14 20:53:28 字數 5827 閱讀 1564

1樓:泰脫拉

結論1比較靠譜,由光圈控制的是鏡頭的相對口徑,決定通光量。而前景組口徑被稱為絕對口徑,決定進光量。

從上述兩款鏡頭口徑不同分析,產生同樣的最大光圈,和焦距,前鏡組口徑不同的原因,個人分析至少有以下幾點:

1、如四樓和五樓的兄弟所說,光圈f值確定的要素。鏡頭前組的口徑大,進光量必然大,這是一定的,但最終通過鏡組投射在感光器件上的光量有多少,是另外一個問題。這也是說同樣的f2.

8的鏡頭,小數碼的和l頭的差別不言而喻。

2、二者鏡頭前組口徑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二個廠家在光學玻璃鑄造和鏡頭設計方面的差異。一方面是鏡片數量適馬比佳能多,玻璃多,則通光能力差,需要更大的前組鏡片增加進光量。就好比嗓子眼細就要張大嘴一個道理。

3、f1.4的鏡頭在適馬是旗艦型號,而在佳能,f1.2是旗艦型號,所以說佳能在這款鏡頭上投入了多少精力也是一個問號。

2樓:好人

還是選擇1.較靠譜的,能在鏡頭畫質和結構上有一定差異;適馬鏡頭結構是6組8 片、光圈葉片是9 片,最小光圈是f16;佳能是6組7片、8葉片、最小光圈f22;其他資料是同等的……若求畫質當然是適馬的定焦優秀了,僅供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同樣光圈下, 適馬50mmf1.4由於口徑更大, 進光量會更大, 所以即便同樣的光圈孔徑, 適馬的50mmf1.4的通光量會更大一些, 拍攝條件完全一樣的時候, 快門速度適馬的會更快.

4樓:匿名使用者

恩,這個很有意思

鏡頭最大光圈f1.4是有一個換算公式的,通光量大小不僅和前鏡組口徑有關,和後鏡組直徑以及鏡頭光學中心到感測器的距離有關。所以個人認為樓主的第一個論點正確,具體請參考紐約攝影學院吧,我印象中那裡面有詳細講解的。

這就是為什麼同為2.8的光圈,中長焦鏡頭前鏡組多為67或者77mm,而50mm定焦一般52左右就能做到1.8或者1.4的光圈了,因為50mm鏡頭的光學中心離感測器更近。

前鏡組做大,意義並不在於在同樣的f值下提升快門速度

5樓:飄身而過

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我認為第1種說法比較靠譜。

我的解釋是:光圈的作用就是控制單位時間內進光量的,不管你的光圈葉片圍成的形狀是圓形的還是多邊形的,如果光圈值一樣,那麼單位時間內通過它的光量就必須一樣,除非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要不然光圈值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和鏡頭的口徑沒什麼關係吧。舉個簡單的例子,把鏡頭口徑比作人的嘴巴,光圈比作嗓子眼。兩個人的嘴巴不一樣大,但是嗓子眼一樣小,你能說嘴巴大的人吃得快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3樓所說。

我覺得在不影響最終畫質的情況下,同樣地光圈,口徑小的反而說明製造水平高一些- -

這個只是剛剛想到地,很是不嚴密...- -...

7樓:

泰脫拉說得對,最終通過鏡組投射在感光器件上的光量有多少沒法知曉。。。。。。

進光量和鏡頭口徑有沒有關係~

8樓:天津老王聊攝影

一起來攝影:講講光圈的構成,光圈數值與進光量與鏡頭直徑的關係。系列課第五集。

9樓:匿名使用者

50 1.8 ii 也算是大光圈鏡頭了,f1.8 恆定大光圈,但是口徑怎麼樣呢?

只有52mm! 主要還看內部鏡片的直徑、光圈大小。當然,大口徑的鏡頭周邊成像質量更出色。

10樓:匿名使用者

鏡頭口徑越大,光通量才會越大,這是肯定的。但光通量不僅取決於口徑,還與光圈有關。但光通量還與鏡片有關,所以沒法一概而論。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糾結

因為大家都知道, 光圈的直徑和焦距的反比值就是光圈的大小這樣一顆50mmf1.4的鏡頭, 在f1.4光圈下, 不論他是58mm口徑的還是77mm口徑的, 都是50/1.

4=35.7mm的直徑, 也就是說通光口徑是一樣的

但是問題來了

比如適馬50/1.4定, 口徑77mm

比如佳能50/1.4定, 口徑58mm

二者都是全幅頭, 口徑差異比較大, 按說這麼大的口徑差異會不會帶來通光量的差異呢

為此我提出過此問題

可以去看看大家的意見.

12樓:

鏡頭口徑與光圈大小都有關係

鏡頭口徑大小能影響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光圈值。

對於不同的鏡頭而言,光闌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徑也不相同,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無法實現不同鏡頭的比較。為了方便在實際攝影中計算**量和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鏡頭的孔徑光闌實際作用,採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

光圈係數即「相對孔徑」的倒數。控制鏡頭進光量,需要由鏡頭所謂「孔徑光闌」來控制。孔徑光闌都是位於鏡頭內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葉片(稱為光闌葉片)組成。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實際口徑

它是指鏡頭前鏡的直徑(鏡片壓圈以內)與鏡頭焦距的比值.但是,這種計算方式只是粗略的,並不一定符合鏡頭的實際進光量.原因是各類鏡頭的光學結構不同,光線通過鏡筒各片透鏡所形成的折射角度不同,所以並不一定與前鏡直徑相符.

另外,有些鏡頭為了避免底片四角照度不足,會有意將鏡頭前鏡製作得大一些.因此用實際口徑表示鏡頭的光通量,並不一定符合上述關係.

(二)有效口徑

實際上,比較精確的鏡頭口徑計算是以鏡頭前鏡實際通過的光束直徑與鏡頭焦距的比值來確定的.所以說,我們平常所說的鏡頭口徑,其實都是指鏡頭的有效口徑而言的.而相機鏡頭上所標定的鏡頭口徑,當然也是以這種方式測定的有效口徑.

(三)相對口徑

鏡頭有效口徑是以鏡頭最大光通量確定的,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不可能完全都用最大口徑拍攝.鏡頭中間的光圈(光闌)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改變光通量的裝置.而由光圈改變不同光通量就形成了不同的口徑等級.

因此由光圈控制的鏡頭口徑,我們把它叫做相對口徑.

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通常我們所說的鏡頭口徑多半是指有效口徑而言.而鏡頭前面安裝濾鏡的口圈直徑不能與鏡頭口徑混為一談.

那麼大口徑鏡頭對於攝影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大口徑鏡頭的唯一用途就是可以增加光通量,便於在照度不足的情況下拍攝,而在照度允許的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優越性可言.其原因是,增大鏡頭口徑需要突破更加困難的光學矯正,而這往往需要增加鏡片或特種鏡片來實現.

這樣做不僅增加了鏡頭重量,也增加了製作成本,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等焦距鏡頭大口徑往往要貴許多的原因.此外,儘管現代光學技術非常先進,可以製作出光學素質較高的大口徑鏡頭,但這並不表明大口徑鏡頭在所有情況下都有良好的素質表現.就一般情況而言,任何大口徑鏡頭在全開光圈情況下的表現都不是最好的,而廠家也往往會推薦最佳光圈.

15樓:匿名使用者

口徑影響光圈,但是並不絕對, 光圈跟 焦距和 「等效通光口徑」相關,是等效口徑,而非物理口徑;因為在多個鏡片的光學系統中,物理口徑無意義。

你說那個55,52並不嚴格,那個是濾鏡口徑,是包括鏡頭本身的外殼的,不能認為55一定比52大。

口徑越大,彌散圓就會很大,導致景深變淺,這就是為什麼單反鏡頭很容易獲得淺景深,而小dc鏡頭很難獲得淺景深。

16樓:匿名使用者

50 1.8 50 1.4的濾鏡口徑都是52毫米 不過你要看鏡片啊 看看兩個鏡頭的結構圖就知道了 1.

8第一枚鏡片幾乎在鏡頭中間了 尺寸比1.4的小很多的 大口徑的不一定是好頭 但是好頭一定是同焦段裡口徑比較大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口徑大的和口徑小的,打到同樣的光圈值,進光是相同的。以下是口徑和光圈值的 關係。

相對孔徑=即焦距/鏡頭口徑,即焦距和鏡頭口徑的比值。

相對孔徑的倒數=光圈係數(光圈值)

比如,某鏡頭焦距是50mm ,光圈4,一般寫作f/4,其有效孔徑是50/4=12。5mm

光圈係數:光圈係數是將鏡頭焦距除以光孔直徑所得的值,用f表示。 例如有甲乙兩個鏡頭:

甲鏡頭的焦距為50mm,最大光圈直徑為25mm,則光圈係數是50/25=2 ,我們說它是f2的鏡頭;

乙鏡頭的焦距為35mm,最大光圈直徑為17. 5mm,光圈係數是35/17.5=2,我們也說它是f2的鏡頭;

口徑大可以在較暗的 環境拍攝。

18樓:

相機的鏡頭口徑大小影響通光量

口徑越大就越好,大口徑鏡頭的成像好於小口徑的,你那個55mm和52mm 是濾鏡口徑,和鏡頭口徑大小沒有必然關係,鏡頭口徑是以最大光圈來表示的。也就是f1.4的鏡頭口徑大於f1.

8的鏡頭。

口徑大的和口徑小的,打到同樣的光圈,那麼:口徑大和口徑小的一樣的光通量,

但是一個f1.8的鏡頭是不能達到f1.4的光通量的,同樣在最大光圈下就差半檔。

而在光圈f1.8下拍攝,f1.8的鏡頭是全開光圈拍攝,成像當然是要差於f1.

4的鏡頭收小到f1.8時質量的。

光圈係數與通光量大小之間的關係

19樓:博學小趙是吃貨

光圈值的1.4倍稱為一檔,如f1.4收一檔為f2.0(1.96),f2.0的進光量也就比f1.4少一倍。

光圈係數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完整的光圈係數值序列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

按此標準的光圈值序列設定的話,相鄰的兩級光圈係數光通量相差一倍(不是兩倍),如f8與f5.6,f5.6與f4,……

從上面的計算公式可知,光圈係數是相對口徑(入射瞳直徑 / 鏡頭焦距)的倒數,也就是說,光圈值越大,相對口徑越小。

入射瞳直徑是與面積成平方比的關係,通光量與入射瞳面積成正比,因此直徑與通光量是成平方的關係。

具體計算:如f8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8 (通俗一點說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8),而f5.6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5.

6 (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5.6),兩者的通光面積是相差一倍,所以通光量自然也是差一倍了。

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於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

光圈係數即「相對孔徑」的倒數。控制鏡頭進光量,需要由鏡頭所謂「孔徑光闌」來控制。孔徑光闌都是位於鏡頭內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葉片(稱為光闌葉片)組成,可以使中間形成(近似)圓孔變大或者縮小,以達到控制通過光量大小的目的。

我們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而孔徑受到光闌的控制。對於不同的鏡頭而言,光闌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徑也不相同,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無法實現不同鏡頭的比較。

為了方便在實際攝影中計算**量和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鏡頭的孔徑光闌實際作用,採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

擴充套件資料:

光圈的作用:

1、控制進光量:

由於光圈控制鏡頭進光量的作用,在闇弱的光線下拍攝,需要使用大光圈鏡頭,一獲得更多的光量;而在明亮的場合,則使用小光圈不至於**過度。總之,可以通過光圈的調節,達到準確**的目的。

2、控制景深:

光圈的作用除了控制進光量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拍攝畫面的景深。

3、控制像質:

由於光學原理和製造成本的限制,攝影鏡頭在全開光圈時的像質並不是最佳的,通常在收縮光圈後,像質有明顯的改善。

每個攝影鏡頭都有一個或者多個最佳光圈,在這些最佳光圈下,畫面的質量達到最好,解析度高、反差均衡等。

不同的鏡頭,最佳光圈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最佳光圈出現在最大光圈收縮2檔或者3檔的位置。比如最大光圈為f/2.8的鏡頭,最佳光圈為f/5.6或者f/8。

關於單反的UV鏡和偏光鏡,單反鏡頭用UV鏡好還是用偏光鏡好

其實現在uv的作用更多的是保護鏡頭,避免灰塵 水珠以及無意中觸控到外端鏡片,就如你所說。偏光鏡是一種特殊的濾鏡,通過旋轉他至某一處,實現消除拍攝物件反光的用途。然而,裝上偏光鏡後,你會發現取景器亮度會下降,也就是說偏光鏡透光率不是非常高,所以如果你用偏光鏡代替uv,在某些黑暗的場景下面,相機成像及對...

單反鏡頭的問題

一 變焦比大意味著質量差,小dc不考慮這個,而單反鏡頭考慮,所以一般不做大變焦比的鏡頭。二 小dc像場小,單反機身的像場比小dc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即使做效果完全一樣的鏡頭,後者的體積也要達到前者的數千倍,光學材料的成本也就高上去了。三 小dc像場小,因此實際焦距只有幾毫米到幾十毫米,而鏡頭本身的...

關於單反的uv鏡 和 偏光鏡,關於單反的UV鏡 和 偏光鏡

其實現在uv的作用更多的是保護鏡頭,避免灰塵 水珠以及無意中觸控到外端鏡片,就如你所說。偏光鏡是一種特殊的濾鏡,通過旋轉他至某一處,實現消除拍攝物件反光的用途。然而,裝上偏光鏡後,你會發現取景器亮度會下降,也就是說偏光鏡透光率不是非常高,所以如果你用偏光鏡代替uv,在某些黑暗的場景下面,相機成像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