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地理劃分割槽域是什麼啊,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佈如何?

2022-03-15 14:59:19 字數 5040 閱讀 7448

1樓:hs霍先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166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2、蜀漢疆域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3、東吳疆域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63]: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時期縣、郡、州的由來:

1、縣的含義分為三個階段。

縣鄙之縣:西周時的「縣」指的是國都之外的郊區,與「鄙」同義。

縣邑之縣:春秋中後期,楚國最早出現了作為行政單位但長官世襲的縣,與邑(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同義。

郡縣之縣:由於《史記》的記載,人們通常認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設定的邽縣(今甘肅天水市)、冀縣(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東)是最早的建制縣。但我國曆史政治地理學的發起人——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指出,郡縣之縣與縣邑之縣至少應該有四個差別。

一是國君直屬,二是長官不世襲,三是幅員或範圍一般經過人為的劃定而不純是天然地形成,四是縣以下還有鄉里等更為基層的組織。按照周振鶴教授劃分的標準,在戰國時期才出現我們所熟知的千古流傳的縣制。

2、「郡」究竟出現於春秋還是戰國時期,歷史地理學界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郡的出現晚於縣,初期設定在邊遠荒僻之地,具有軍事防守性質,經濟開發程度低於縣,兩者不相統屬。

很多資料都說在秦代以前,郡比縣小。從斷代史的巨集觀視角來看,這樣說也沒錯。但如果細緻的劃分,便可以發現戰國後期隨著邊地日益繁榮,已經在郡下分設若干個縣,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於縣,這便是郡縣制的雛形。

當然,在秦朝之前,郡縣二級制屬於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區劃。

3、州。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傳說,把他們所知的天下地域範圍劃分成九個區域,即人們常說的「九州」。關於九州的名稱,雍、冀、豫、荊、揚、兗這六個州是沒有爭議的。

至於另外的三個州為:

《尚書·禹貢》認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禮·職方》認為是青州、幽州、幷州。

《爾雅·釋地》認為是徐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認為是青州、徐州、幽州。

2樓:幾米要環遊世界

各州名稱:

司州(司隸校尉部),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回(先答

設雍州,後改涼州,非東漢十三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三國時期,世界的勢力劃分,地圖,以及各個國家的名稱。求

3樓:水劃過

三國(220-280年)是連線東漢與西晉的歷史時期。他們分為三個政權:曹魏,蜀漢和孫武。在赤壁戰爭期間,曹操被孫劉的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三方立場的基礎。

1、曹魏的領土

曹操的領土在曹操的時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曹丕被稱為皇帝,最終確定了它,並佔據了整個華北地區。大致北至山西,河北和遼東,毗鄰南匈奴,鮮卑和高溝裡;東到黃海。

東南面臨長江,淮河,漢江,長江的孫武,以壽春,襄陽為主要城市,西至甘肅,毗鄰河西的鮮卑,羌,迪。

西南與蜀漢對峙秦嶺和河西,以長安為主要城鎮。建國後,共有87個縣和12個州:四里,徐州,青州,漢州,冀州,炳州,酉州,兗州,涼州,永州,荊州,揚州。

2、蜀漢領土

蜀漢由劉備建造。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他開始在荊州南部發展,直到赤壁之戰。其影響曾覆蓋荊州,宜州和漢中。

在國家建國前後,孫武發生了許多戰爭,失去了荊州。諸葛良南設定南中心後,他獲得了雲南的領土並逐漸穩定下來。

領土範圍:北與曹圩對峙秦嶺,漢中是一個大鎮;東與孫武毗鄰三峽,巴西是一個主要城鎮;西南至閩江,南中,羌,迪和南曼相鄰。蜀漢有22個縣,宜州只有一個縣。

在益州縣,義尉都督都都都有對宜州南部的專屬管轄權。

3、東吳境內

東武的領土大部分是揚州。孫權先後在赤壁戰爭後荊州和膠州西部,以及擊敗關羽後的整個荊州南部。在孫權成為皇帝之前,領土已經穩定下來。

孫武北與曹巍在漢江長江沿岸的長江淮河和長江相互對峙,以建業和江陵為主要城鎮;西至蜀漢,三峽蜀漢,西陵為主要城鎮;東南與東海之間的南海,現在南大中部的南達。孫婺源有32個縣和3個州:荊州,揚州和膠州。

廣州成立於226年,併入膠州。到264時,將增加另外一個州。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時期縣,縣,州的起源:

1、縣的含義可分為三個階段。

縣鄙之縣:在西周,「縣」是指國家首都以外的郊區,這是「蔑視」的代名詞。

郡縣:春秋中後期,楚國首先作為行政單位出現,但繼承自州長,這是同一(王子分配給醫生的封建土地)的同義詞。

縣和縣:據史料記載,人們普遍認為,公元前688年,由秦武功建立的葉縣(今甘肅省天水市)和薊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東)是最早建造的縣。但復旦大學周振和教授是中國歷史和政治地理學的發起者,他指出,縣與縣之間應該至少存在四種差異。

第一個是君主的直接從屬關係,第二個是州長不是世襲的,第三個是人為地劃定大小或範圍而不是自然形成,第四個是下面有更多的基層組織縣級,如農村。根據周振和教授的標準,我們熟悉數千年的縣制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

2、春秋時期或戰國時期出現的「縣」在歷史地理學領域是否存在爭議。可以肯定的是,縣的出現比縣的出現晚。最初,他們被設定在偏遠和偏遠地區。

它們具有軍事防禦的性質,經濟發展程度低於縣。它們不統一。

許多****說,在秦朝之前,縣比縣還要小。從王朝歷史的巨集觀角度來看,這也是事實。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劃分,我們可以發現,在戰國末期,隨著邊境地區的日益繁榮,各縣建立了幾個縣,縣內的縣的地位高於縣,這是縣制的雛形。

當然,在秦朝之前,縣二級制是一個特例,而不是一個主流的行政區劃。

3、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傳說,將他們認識的地區劃分為九個地區,通常稱為「九洲」。關於九州的名稱,對於雍,濟,河南,京,楊,燕的名稱沒有爭議。

其他三個州是:

《尚書·禹貢》認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禮·職方》認為是青州、幽州、幷州。

《爾雅·釋地》認為是徐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認為是青州、徐州、幽州。

4樓:素衣掩紅妝

魏北京(薊,幽州)

太原(幷州)

開封(大梁,汴梁)

邯鄲(大名府)

大同(雲州)

淄博(臨淄)

延安(鳳翔)

銀川(興慶)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上谷: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凌源西南。田疇、程普

遼西: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公孫瓚、韓當

遼東:治襄平,即今遼陽。公孫度、

玄菟:治高句驪縣,今遼寧省新賓。

樂浪:治朝鮮縣,今朝鮮平壤市大同江南岸。

新增:昌黎:魏始設定,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燕國:治薊縣,今北京附近。徐邈、

范陽:即涿郡。

蜀成都(蜀)

重慶(巴)

益州轄今四川、陝南、甘肅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雲貴大部。本來治雒(今廣漢北),劉焉時移綿竹(今德陽東北),再移成都。

蜀郡:治成都,轄地北到松潘,南至宜賓。張肅、張鬆、劉闡、張任、張裔、杜瓊、王伉、

犍為: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楊洪、費詩、張翼、楊戲、李密、

牂牁:朱褒

越巂:高定

建寧: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李恢、雍闓、

永昌: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呂凱、

新增:汶山: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江陽:漢嘉:

朱提:雲南:

興古:吳

南京(建康)

荊州(郢)

廣州(南海)

吳忠(靈州)

九江: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蔣欽、周泰

丹陽:陶謙、笮融、何姬、朱治、朱然、朱績、

廬江: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雷緒、周瑜、周循、周胤、陳武、陳表、丁奉、王蕃、左慈

會稽:治三陰,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朱儁、謝夫人、虞翻、虞汜、吳範、鍾離牧、賀齊、賀邵、駱統、潘夫人、闞澤、董襲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孫堅、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亮、孫休、孫皓、吳國太、徐夫人、顧雍、顧邵、顧譚、淩統、凌操、朱桓、陸績、陸康、張溫、吾粲、朱據、陸遜、陸抗、陸機、陸雲、全琮、周魴、周處、陸凱、陸胤、孫峻、孫琳、韋曜、華核

豫章: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孫吳劃分了幾個郡,轄地縮小。

新增:廬陵:孫策時設定,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建安:孫吳時分會稽設定,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臨川:孫吳在今江西撫州一帶分豫章郡設臨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東南。

淮南: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劉曄、倉慈、

鄱陽: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鄱陽。

三國時期張飛是什麼,三國時期張飛 字是什麼?

張飛 221 字益德 為翼德 漢族,涿郡 治今河北涿州 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史書記載張飛是貴族,有智有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 魯莽 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 於 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單挑呂布50回合不分勝負,本人覺得他比較厲害的,而且帶兵打...

三國時期的漢中是什麼地方,三國時期的漢中現屬於哪個地區

漢中就是現在的漢中 關中,指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渭河流域一帶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 大散關 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 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 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

三國時什麼時期,三國是什麼朝代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就是三國時期啊!三國過後是晉朝了!按照史書上講,三國時代是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到280年司馬炎滅東吳,這段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時代。現在通常講的三國時代是從公元184年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算起。三國 公元220年 280年 東漢末年開始到西晉滅吳 三國是東漢後的一個政權分離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