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打板子」(板刑)時為什麼要往受刑人身上潑水呢

2022-03-18 20:28:53 字數 4441 閱讀 1961

1樓:匿名使用者

打前往受刑人身上潑水是為了增加疼痛感。不潑水直接打,力會通過身上皮肉的抖動將受力點的力擴散出去,所以受力點的疼痛感就小了。潑了水再打,由於水的干預,擴散波沒能形成,使作用點處的力保持了很大的能量,所以潑了水打更疼。

「打板子」叫做杖刑或者笞刑。

擴充套件資料杖刑手藝技巧: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刑罰分考十四》記載,明代廠衛負責施行廷杖的校卒在訓練時,先用皮革綁紮成兩個人形,一個裡面放上磚頭,一個外面包上紙,然後再給他們穿上衣服,讓校卒對他們行杖。

放磚頭的人形是用來練習「外輕內重」手法的,要求能做到看起來似乎打得很輕,衣服也不要破損,但裡面的磚頭要打碎。包紙的人形是用來練習「外重內輕」手法的,要求做到看起來似乎打得很重,但裡面包裹的紙不能損傷。行杖要達到這樣的水平才算合格。

2樓:大個說娛

「打板子」叫做杖刑或者笞刑。

打前往受刑人身上潑水是為了增加疼痛感。不潑水直接打,力會通過身上皮肉的抖動將受力點的力擴散出去,所以受力點的疼痛感就小了。潑了水再打,由於水的干預,擴散波沒能形成,使作用點處的力保持了很大的能量,所以潑了水打更疼。

3樓:霜風落落

「打板子」叫做杖刑或者笞刑,

並沒有板刑一說.

打板子之前在身上潑水的情況在古代的韓國和朝鮮有出現事先潑水,疼;

事後潑水,醒

4樓:匿名使用者

事先潑水,如你所說,疼;

事後潑水,醒。

5樓:婧翎靈

潑水的話,打在身上比較疼。

6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沒有的事啊!!

你見過??

7樓:

是不是和在傷口上撒鹽一個道理?

中國民俗傳統文化

8樓:知識青年

1、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盂蘭盆(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2、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語言文字

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

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和平話土話。

從語言系屬來看,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言: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4、民族戲劇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是指中國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戲劇,主要有藏劇、白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彝劇、布依戲、毛南戲等。

5、酒令

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6、國畫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中國民俗傳統 100

9樓:匿名使用者

雨傘——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燈籠——登龍,有朝一日,好好學習,

10樓:

為人遮風避雨,照亮前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民俗

12樓:匿名使用者

廠甸,傳統老廟會

這是今年北京所有的廟會:

■ 龍潭廟會

傳統民俗有什麼 5

13樓:念雪の秦兒

元宵、湯糰是兩回事。可以說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淵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我見過機器做元宵的操作過程。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

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機器就「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很薄、表面是乾的,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變糊。

南方的湯糰(北京人按四川習慣叫做湯圓)做法完全不同,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麵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裡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

湯糰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包湯糰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溼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

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糰。做得好的湯糰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糰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份,很粘,不易儲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

現在有了速凍工藝,湯糰才出現在商店裡。

南方的湯糰有多種「流派」,現在最出名的是寧波的「黑洋酥」湯糰。所謂「黑洋酥」就是豬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且豬油不是熬出來的純油,要用取自豬肚子裡的原塊的「板油」。撕去「板油」外面的網膜後用手工擠壓、揉搓它,再一點一點地摻入黑芝麻粉。

這東西從現代保健觀點看是絕對的糟粕,可吃起來口感極佳:滑糯軟燙,值得一試。

湯糰越軟、滑越好,所以對糯米原料很講究。要選粘性特強的品種。加工工藝上也有說法,要用「水磨粉」。

就是說,把糯米粒用水泡過後,連水帶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漿那樣),而且最好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紗布袋吊起來瀝乾,可以冷藏三四天(時間長了會發酸)。可見,好的湯糰很難工業化生產出來,這又是它與元宵不同的一個特點。

14樓:快樂兒

傳統習俗有哪些

15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16樓:檸檬樹裝修公司

春節的習俗有:

1.掃塵

2.貼春聯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4.年畫

5.守歲

6.爆竹

7.拜年

8.給壓歲錢等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17樓:金戈

1、過年這段時間,大家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無論是你罵別人,還是別人罵你,只要你先罵別人,那就可能會使你一年的運勢都不好,而且對健康不利,都知道過年是個最重要的節日,那為何不能和氣的過春節,所謂和氣生財。還包括不能打小孩、吵架、不準罵人、詛咒或發誓、打破東西,病死傷殘之類的言語連災禍虧損等只要是不吉利的言語、行為在過年期間都不可說和做。這樣才能確保新年幸福順利安康,新的一年才能有好的開始,好運才會相伴你。

財神等是不會光顧這樣的門庭,所以這點很重要,希望大家注意,要快樂過年!

2、最好不要掃地或倒垃圾,否則可能會把你的福運都掃走,如果真的要打掃房間,掃地的時候要從外向內掃,把垃圾等包好,初五之後進行處理或倒掉即可。

3、有大年初一早上不洗澡、不洗衣物的說法,這樣才不會將財運洗掉。

4、大年初一的時候女兒不能回孃家,否則對孃家不利,因為女兒出嫁了就理應在夫家過年,假如新年第一天就回孃家,表示婚姻可能出問題才需要迫不及待回孃家求助。

5、在有些地區,大年初五之前不可煎粿,因為煎粿會赤,表示會散財。

6、在大年初五之前不能拿針、刀利器,用意在使辛苦一年的女主人能好好休息一下。另有一說為,不動利器凡事才能圓滿,這個習俗相信大家都知道。

7、有一個習俗是說大年初五之前不能吃雞頭或腳,這表示新年能有頭有尾。

8、不可看蒸發粿,否則發粿無法蒸發,將影響全家運勢。也不可贈送粿類,因為送粿是示不吉利。

9、要注意過年期間也不能有人哭泣(特殊情況除外),以免新的一年常遇不順不好的事。

10、過年期間最好不要打針、開刀、或就醫看病,其實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祈福,以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11、大年初五之前不能討債,這也是為了讓別人能安心的過年,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年後再說,與他人便也是與己方便,多體諒一下他人。

12、過春節的時候,最好不要打破玻璃、陶瓷器物,以免破財破運,這是眾所皆知的禁忌,如不小心破,應立即說碎碎(歲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