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的成語,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的四字詞語是什麼?

2022-04-04 06:17:05 字數 2471 閱讀 6632

1樓:夜璇宸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鶻崙吞棗、走馬觀花、浮光掠影

一、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譯文】:如果是知道有底人,仔細咀嚼來咽;如果是不知道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二、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釋】: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出自】: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譯文】:不追求利益,喜歡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高興得忘了吃飯

三、鶻崙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自】: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

【譯文】:現在動不動就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的結果。

四、走馬觀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譯文】: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五、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釋】: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自】:唐·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譯文】:水面的光隨著太陽的落下而結束,掠過的影子隨著波濤而晃過。

2樓:匿名使用者

生吞活剝 解釋 比喻生硬地抄襲或機械的搬用經驗、方法、理論等。

囫圇吞棗 解釋 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3樓:須國費蓉城

囫圇吞棗

囫圇:整個兒。

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現在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4樓: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釋 義】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吞:嚥下去。把棗整個吞嚥下去。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5樓:

生吞活剝 囫圇吞棗

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的四字詞語是什麼?

6樓:

1、蜻蜓點水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造句:做學問要靜下心來深入研究鑽研,蜻蜓點水是不會有所收穫的。

2、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造句:我們要認真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3、走馬觀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走馬:騎著馬跑。 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造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馬觀花,草草了事。

4、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造句:浮光掠影地遊覽,怎能深入瞭解各個地方的風俗民情?

5、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造句:這些題目都很難,儘管老師解說了半天,我還是一知半解。

7樓:

比喻讀書不+分析的籠統接受的四字成語囫圇吞棗。

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是啥四字成語

8樓:彭恕戴醜

囫圇吞棗

húlún-tūnzǎo:把棗子整個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百學不求甚解。度

如:研究學問最怕囫圇吞棗,缺乏辨別能力。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問思考。

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答:「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回

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答清《論詩學門徑》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