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太行山的詩詞,讚美太行山的古詩詞

2022-04-05 19:12:24 字數 4873 閱讀 4178

1樓:匿名使用者

**:過太行山書懷

太行山似海,波瀾壯天地。

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面立。

仰望天一線,俯窺千仞壁。

外線霧飄浮,內線雲層積。

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

溪流走山谷,千里赴無極。

清漳映垂柳,灌溉稻黍稷。

園田村舍景,無與江南異。

我行半中國,廿年不暖席。

五嶺度三載,羅霄歲餘寄。

武夷品新茶,仙霞曾遊擊。

突圍到章貢,埋伏到九嶷。

黃山觀雲海,茅山豎戰戟。

風馳萬壑開,雲卷千峰集。

殊多友姿態,林泉更幽僻。

此日見太行,險峻稱第一。

我初入山來,麻田度良夕。

六年戰平原,山居睡沉寂。

朝來啟戶牖,山光照四壁。

迎面仙人峰,側觀似飛騎。

又似南面朝,又似相讓揖。

又似張錦屏,榜題揮彩筆。

又似三人會,俯首方對弈。

又似故友逢,抵掌談昔昔。

眾山齊南向,萬馬奔飛檄。

忽然一轉折,昂首與天逼。

相看長不厭,萬幻數難悉。

因念抗戰中,華北阻寇騎。

平型雁門捷,陽堡顯奇蹟。

妙峰戰北平,翼東敵逃逸。

大軍出雄關,滿蒙斧初劈。

東進抵渤海,齊魯喜洋溢。

南進戰蘇皖,淮泗波濤激。

西征向鄭洛,中原撐半壁。

江淮與河漢,四望紅旗立。

南去海南島,珠江風暴急。

敵後三戰場,馳騁羽書疾。

決策賴延安,太行天下脊。

一九四二年,苦戰破鐵壁。

主力與民兵,敵軍盡戰慄。

始知不義戰,厥功永難畢。

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

政治尊民主,聯合定大計。

經濟重生產,首事減租息。

文化歸大眾,工農兵統一。

民間藝術源,提煉顯神蹟。

教條毒害多,新舊皆有弊。

惟在實踐中,創造合實際。

請看解放區,人足家自給。

盜匪告肅清,乞丐無處覓。

稼牆與工商,生產事蓄積。

在在無貧乏,耕三而餘一。

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

華夏五千年,治隆誰能匹?

以此言抗戰,到處破強敵。

以此言建國,掃除苛政跡。

可憐頑固派,摩擦空費力。

可憐敵與偽,泥足危岌岌。

人民革命軍,狂潮如卷席。

沛然誰能御?四海望寧一。辛勤四年來,收功在近紀。

吁嗟乎!

黃河東走匯百川,自來表裡太行山。

萬年民旅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

山西在懷抱,河北置左肩。

山東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長城大漠作後殿,提攜捧負依陝甘。

更有人和勝天時,地利攻守相攸關。

創業不拔賴基地,我過太行夢魂安。

讚美太行山的古詩詞

2樓:匿名使用者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北上太行山,臨風閱吹萬。

長雲數千裡,倏忽還膚寸。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心地闊於雲夢澤,官資高卻太行山。 安得太行山,移來君馬前。 鳳翥龍蟠勢作環,浮青不斷太行山。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唯有太行山,修供獨殷勤。

描寫太行山詩詞句子

3樓:來自凌雲山得體的曹仁

(第一首)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

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

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

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徵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李隆基

∞(第二首)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樸。

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

石氣何悽悽,老莎如短鏃。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唐·李賀

∞(第三首)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茫。

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於掌。

——初入太行路 唐·白居易

∞(第四首)

迢迢太行路,自古稱險惡。

千騎儼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雲從中起,仰視飛鳥落。

汗馬臥高原,危旌倚長薄。

清風何不至,赤日方煎爍。

石露山木焦,鱗窮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萬里傳明略。

諸將候軒車,元凶愁鼎鑊。

何勞短兵接,自有長纓縛。

通越事豈難,渡瀘功未博。

朝辭羊腸阪,夕望貝邱郭。

漳水斜繞營,常山遙入幕。

永懷姑蘇下,因寄建安作。

白雪和難成,淪波意空託。

陳琳書記好,王桀從軍樂。

早晚歸漢庭,隨公上麟閣。

——太行苦熱行 唐·劉長卿

關於歌頌太行山的詩歌

4樓:一米八的脖子

1、西風落日草斑斑,雲薄秋空鳥獨還。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上太行山》明代:于謙

譯文:落日時分西風吹動草色間雜的勁草,氣清雲淡,秋空中飛鳥獨還。兩鬢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

2、《苦寒行》

兩漢: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譯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阪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

抬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我心鬱郁多麼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飢。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飢腸。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3、《點絳脣·夜宿臨洺驛》

清代:陳維崧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

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

譯文:晴日丘巒歷歷在目,就像美人的髮髻。遠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

稗花開滿田中,像濃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昔日趙魏燕韓古國,往事歷歷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風淒厲地吼著,中原大地枯枝敗葉到處飛舞。

4、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出自唐代:李白《北上行》

譯文: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巖峭壁,上凌蒼天。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

5、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出自清代:陳維崧《點絳脣·夜宿臨洺驛》

譯文:晴日丘巒歷歷在目,就像美人的髮髻。遠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開滿田中,像濃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5樓:匿名使用者

銅牆鐵壁太行山(詩歌)

匡天龍你是一束樸素的山花

開放在我們敬仰的天空

戎媽媽,想起你的名字

我們就熱淚雙流

跳動的燈花下

一勺一勺餵養

在那血雨腥風的年代

你以甘霖般的滋潤

使無數失血的生命

春風吹又生

你一生的軌跡

匯聚成一條至純的母性河

哺育一代又一代人

多少年以後

在無數明媚的日子裡

許多鬢髮斑白的老戰士

仍以親子的身份

叩響媽媽你尋常的家門

你雖然輕輕地走了

但你溫柔的精神之手

仍深情地撫慰著我們

而你慈祥的身影

已昇華成老區的驕傲

於我們無限的懷念中

質樸而崇高

描寫太行山的詩詞。

歌頌「太行山」的詩詞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曹操 《苦寒行》

行軍北上到了太行山,行軍很艱難。

君不見太行山,撐天拄日高鬱盤。——張時徹 《行路難三首》

描寫太行山巍峨高大,可以到達天空,高高駐立。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莽。——白居易 《初入太行路》

天氣不好,陽光暗淡,太行山蒼翠,無邊無際。

太行千里連芳草,獨酌一杯天地校。——無名氏 《題太行山石壁》

太行山雄偉壯觀如此,連綿的青山起伏間,在這裡感覺自己如此的渺小,天地之大。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一》

詩人用黃河,太行的艱難行路,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6.盤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賒。——釋保暹《途次望太行山》

太行山巍峨高大,遮空蔽日,詩人惆悵無比。

7.丞相府歸晉國,太行山礙幷州。——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遊太原龍泉憶去歲禊

洛》丞相府屬於晉國,太行山挨著幷州。

8.君看眼前光陰促,中心莫學太行山。——劉禹錫《牆陰歌》

光陰似箭,心中不要向太行山。

9.手劚太行山,心齊太行巔。——於濆 《贈太行開路者》

在太行山開路,心中想著山頂的風光。

10.安得太行山,移來君馬前。——邵謁《苦別離》

來到太行山,在馬前向有人道別。

寫太行山的詩句,關於歌頌太行山的詩歌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李賀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綠.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樸.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石氣何悽悽,老莎如短鏃.太行山大峽谷 無名氏五朵危崖五指開,亭亭玉立絕塵埃,驚濤忽漲清泉水,是否翻雲覆雨來.太 行 山 無名氏心曠天欲高,豪氣干雲霄.未得強賊首,不敢笑黃巢.第一首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

太行山哪些景點比較好玩,太行山那個景點最好玩啊?

1 萬仙山景區。萬仙山景區由華夏影視村郭亮村,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道教聖地紫荊山四個景區組成。主要景觀有紅巖絕壁大峽谷 影視村 絕壁長廊 天池 蓮花盆 白龍洞 喊泉 日月星石 黑龍潭瀑布 五峰山林海 黃龍洞 磨劍峰 羅姐寨 孫臏泉 葫蘆峰 七郎峰 紫荊山等200 多處。2 洛陽國家牡丹園。...

太行山有哪些歷史傳說

居太行之巔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形之高,有與天為黨之稱,因此古稱上黨。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積澱著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盡內涵,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開荒創世。繁衍生息,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的文化。從目前已發現的三處舊石器時代 一百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察證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