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魁的史書記載

2022-04-06 13:34:49 字數 3166 閱讀 3801

1樓:厚明旭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德中登鄉薦,受業王守仁門。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

歷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所至潔己愛人,扶植風教。入為工部員外郎,疏陳安攘十事,世宗嘉納。

嘉靖二十一年(1542)九月,世宗用方士陶仲文言,建祐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務求巨集侈。劉魁知諫爭必得重禍,先命家人置買棺材一具,冒死上章。其疏說:

頃泰享殿、大高玄殿諸工尚未告竣。內帑所積幾何?歲入幾何?

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文繡,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擬於宮禁。國用已耗,民力已竭,而復為此不經無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後世」。

世宗震怒,於九月十六日杖劉魁於廷,錮之詔獄。與御史楊爵,給事中周怡屢瀕死,講誦不輟。繫獄四年始釋,復追逮就獄,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與楊爵、周怡同釋,為編民,尋卒。

隆慶初贈恤如制。

為什麼對歷史那麼感興趣?

2樓:蕭牆寫

你找一個介入點

比如 我是從三國開始的

看了三過你就想看 漢 這樣就進入了

3樓:如夢雲卿

呵呵,在文學中有沒有你感興趣的朝代,可能是為了一個人,可能是為了一件事,無論怎樣,只要是你有興趣的,你就可以去找關於這段的歷史來看,個人建議,正史放在最後看,可以看一點野史之類的,可以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4樓:天才藥材

我喜歡,你多去書店看看吧

5樓:滿腹疑雲

讀史可以明智嘛

前車之鑑,後世之師啊

歷史的意義

6樓:iphone27王

前人之鑑,後人之師。

「鑑」的意思是鏡子。歷史就是現代人的一面鏡子。

學習歷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發展規律,從中我們可以大約知曉今天的一些事物的發展趨勢。

學習歷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曉自己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學習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學習歷史,可以以史為鑑,避免我們犯類似的錯誤,避免走彎路。

學習歷史,可以借鑑其經驗,可以使我們多一些方案從容應對現在的問題。

學習歷史,讓我們學會了推敲,真實的都是經得起時間推敲和考驗的,虛假的是經不住時間推敲和考驗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的概念很大,不過我認為最大的作用是前車之鑑,即是讓後人少走彎路。

你說的歷史是經歷吧,有句話叫做「逆境出人才,亂世出英雄」。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活在當下,為所當為」,所以順應規律,離開「傷心地」對於心理是有幫助的。

一則逆境會讓人成長成熟,二則適當的逃避會緩解心理上的壓力。

8樓:中行將軍

看你用來歷史幹什麼咯,大的像***,拿破崙這些,都是在歷史中學習屠龍術,帝王道,小的像我們這些小平民,就是陶冶下情操,一個有文化的人從比一個沒深厚文化內涵的人受歡迎,不是麼。

歷史 笑話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問你你玩迷你嗎?你說我玩,就一隻迷你狗屁誕生

考試的歷史

10樓:田蟆星空

通過書面、口頭提問或實際操作等方式,考查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即:「非開卷考試,除了題目,任何東西都不能看地做功課」。

要求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選定的題目或按主辦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實際操作的任務,並由主辦方評定其結果,從而為主辦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資訊。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製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2023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

「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製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的制度據公元前2023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023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

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

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的方法有筆試、口試、面試和操作考試等,可根據不同的測試目標和測試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

考前應明確考試的大綱,不同時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應公示給考生。

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和資格考試。

無論從主考者的角度看,還是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效果考試都僅僅是檢驗學習者的學習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隨後的教學或學習方略。

在效果考試中,學習者一定要坦誠地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靠一些小技巧可能會提高自己的測試成績,但這種提高無疑會掩蓋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阻礙了教學者對學習者以及學習者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的清楚認識。

典型的效果考試有課堂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

資格考試的核心目的是,給予考試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以獲得某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或工作臺的資格。嚴格地講,資格考試也是效果考試的一種,因為資格考試的設計假設就是,只有擁有更高學習效果的學習者才能獲得這一資格。但在某種程度上,會學習不會考試的學習者往往要敗給不會學習會考試的學習者,因為前者就是不能在考場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水平。

資格考試常常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決定學習者在資格考試時會轉化為考試者——在資格考試這一高度濃縮的時間段,一個人會不會學習已經不再是關鍵,會不會考試才是核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考試方法來甄別選拔人才的國家。

12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答題前,要先數試卷的頁數,看清試卷前面的說明及要求,隨後冷靜、迅速地認真通讀一遍試卷,並注意檢查背面有無試題。這樣可以對試題的型別、每題所佔的比例和分佈有所瞭解,一做到心中有數,為正式答題打下基礎。通讀試卷不是浪費時間,而是預防錯漏,少走彎路,合理利用時間,提高答卷效率的有效方法。

史書記載秦陵封土五十餘丈高,現在僅五十多米高,為何出現如此懸殊

一個是因為古代的長度單位和現在的不一樣。在一個就是上時間的風吹日晒,造成了土流失。古代記載中沒有任何一位皇帝的封土能超過秦始皇陵的高度。但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和現在是不一樣的 史書上記載 秦始皇陵約高五十餘丈 而秦漢時期的高度摺合成現在的高度,差不多就是城市裡面一箇中層寫字樓的高度,一百多米的高度在古代...

中國有史書記載的最早年份是,中國古代最早史書記載的時期是什麼時代

公元841年,是周朝 現在來通行的自 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 為中國歷史上準確紀年的第一年,是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換算的,其後每一年都與歷史的記載吻合。而司馬遷長期做太史令,掌管西漢國家 圖書館 並遊歷名山大川,遍訪鄉情世故,多年潛心做史記,其記載被公認為可靠的。漢代也曾出土 竹書紀年 對夏商曆...

夏朝真的一點文物都沒有嗎?都是看史書記載然後再寫到歷史書上嗎

在河南省西部 山西省 南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性始終無法被證實。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 一 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蹟,不過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另外,河南省新密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