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古詩,關於端午節的古詩

2022-04-08 18:54:46 字數 4720 閱讀 1152

1樓:sy微雨燕雙飛

關於端午的古詩特別多,選幾首:

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首

宋 · 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和端午宋 ·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即事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2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端午》(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3樓:博達國學

1、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宋代) - 《南鄉子·端午》

2、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宋代) - 《和端午》

3、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明代) - 《午日處州禁競渡》

4樓:

端午節的詩句:

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宋代:王安石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牧牛詞明代: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金山晚眺

宋代:秦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極目楚天空,雲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宋代:周紫芝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回頭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

望江南·梳洗罷

唐代: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代: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瀟湘神·斑竹枝

唐代: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國風·邶風·式微

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齊天樂·夜來疏雨鳴金井

宋代:王月山

夜來疏雨鳴金井,一葉舞空紅淺。蓮渚收香,蘭皋浮爽,涼思頓欺班扇。秋光苒苒。任老卻蘆花,西風不管。清興難磨,幾回有句到詩卷。

長安故人別後,料徵鴻聲裡,畫闌憑偏。橫竹吹商,疏砧點月,好夢又隨雲遠。間愁似線。甚擊損柔腸,不堪裁翦。聽著鳴蛩,一聲聲是怨。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大全

5樓:仍鳴玉

《已酉汕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

6樓:無名無功

有蘇軾的端午詩,其中最後一句猶為情深意重: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關於端午節的簡單古詩詞

7樓:陳貝貝

1、《減字木蘭花·競渡》【宋】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譯文: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衝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處奪標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創作背景:

每年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競渡」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風俗。黃裳在端午時節看到了划船健兒競渡奪標熱烈的場面,觸發了詩興,於是寫下這首詞來讚揚了划船健兒們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2、《午日觀競渡》【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譯文:端午節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

閒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創作背景:

關於端午節的七言律詩,描寫了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流露出詩人對愛國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時也是對自己在仕途道路上的一種憂慮。這首詩從端午節期間戲水,賽龍舟的風俗開始寫起,觸景生情,表明了對屈原的思念,對異鄉的端午風俗的贊同,在閒暇的日子裡總會有一絲絲閒愁。

3、《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

創作背景:

以端午節為背景,從眼前所見的荊楚端午風俗寫起,描畫出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全詞運用對比手法:上闋以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以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同時上闋的「處處忙」與下闋的「無人解」又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慨嘆世人忙於節日的喜慶,而淡忘了端午節濃厚的歷史內涵,表達了作者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深切懷念,同時也抒發了自己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8樓:來自齊雲山足智多謀的檳榔樹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己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9樓:娛樂達人小輝輝

1、《端午日賜衣》【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2、《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3、《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關於端午節古詩

10樓:薄荷紅茶

《乙卯重五詩》陸游。

原詩如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如下: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11樓:愚人侃體育

唐 段堯藩《端午日》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釋義: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殷堯藩(780年—855年),浙江嘉興人。唐代詩人。唐元和九年(814年)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後官至侍御史,有政績。

關於端午節,關於端午節

1 用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 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裝進無數祝福送給你,願端午節好運。2 有時我忙,有時我忘 有時我累,有時我懶!但怎樣我也會記得想你,想你這個好朋友!記住 你微笑時我的世界也微笑,祝端午節快樂!3 你是多愁善感的烏鴉,你是活蹦...

端午節讓我想起屈原,關於屈原端午節古詩

1 已酉端午 元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賞析 詩人寫端午節遇上風雨,天氣不好,致使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抒發了屈原英靈無人憑弔的傷感。後兩句巧用陶淵明的典故,運用對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實指超脫自我。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同時也抒發了雖...

關於端午節的「七絕」古詩,關於端午節的七絕詩

端午節 其一 狂龍背上百夫堅,一道浮光箭離弦。逐浪爭先誰願後,銅鑼擂鼓震滔天。端午節 其二 此欲乘龍覓屈原,江中掠影撒魂幡。倘若君能明我意,真身一敘訴衷言。艾葉菖蒲裹粽香,金絲五色系情長。渾河借得一江水,飛渡龍舟到故鄉。切玉包金粽子瑩,青梅紅棗幾親情。家珍彩蛋暖兒女,濁酒一樽共月明 端午 唐 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