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斷機杼,孟母斷機的故事200字

2022-04-11 06:33:59 字數 3999 閱讀 3897

1樓:繁星的落幕

孟母斷機杼是孟母折斷機杼教育孟子。

孟母斷機杼的原文:

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

「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

」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譯文: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親。到孟子年齡大一點,孟子經常逃學,一天,他很早就回來了,孟母正在織布,孟母看見他,便問他:

「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孟子說:「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氣憤,用剪刀剪斷織布機上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這織布機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學苦讀,後來成為僅次於孔子的聖人。

2樓:筱鴨電影

《孟母斷機杼》說的是孟子的母親教育孟子的故事。

孟子小時候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

當兒子回家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嗒咔嗒,攔腰剪成兩段,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

「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一個君子學以成名,問則廣知,所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你今天不讀書,就不可以離於禍患,今後永遠就只做一些縈縈苟苟的小事,中道廢而不為,怎麼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糧食呢?」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3樓:

孟子的母親仉氏經常督促孟子勤奮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她看見孟子就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孟子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

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是不分晝夜勤求而得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孟子專心讀書,發憤用功,努力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收藏 分享

孟母斷機的故事2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孟母斷機這個典故流傳很廣,《三字經》中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它與「孟母三遷」齊名,可見孟母教育藝術之高超,這我國著名的兒童勵志故事之一。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親。丈夫死後,和兒子孟子生活在一起,為了教育兒子曾經三次搬家(見孟母三遷)。到孟子年齡大一點,臨近放學時回家,孟母正在織布,孟母問他:

「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孟子說:「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氣憤,用剪斷織布機(上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這織布機(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學苦讀,後來成為僅次於孔子的聖人。

這個典故給我們以很深。

母斷機告訴我們要有決斷性,一旦認為是錯的就當機立斷改正錯誤,同時只有好好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什麼意思

5樓:嘉爺

國學系列之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6樓:發了瘋的大榴蓮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這段文字出自《三字經》。

「昔孟母,擇 鄰處」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聞名的「孟母三遷」。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7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是這樣的:孟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離父親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識教育孟子。因為周圍是墓地,經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學著那些人,他們走來走去,孟柯也跟著他們。

孟母見了,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於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邊上。

因為小販們都想賺錢,拼命招攬生意,孟柯也學著小販們一樣大喊,孟母見了,又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這次,她搬到了學堂,因為經常會有文人來學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學讀書,孟母說:

「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貪玩,有一次,他逃學回到家中,孟母生氣地說:「還沒放學,你怎麼就回來了?」孟子不敢作聲。

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了。她說:「梭子斷了,布就不能織了,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

」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從此努力讀書,成為了一個偉人。

孟母三遷,還是很出名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往日的孟母,因為和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不學習,就一直搬家

9樓:寧馨兒文集

這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孟子不好好學習,那麼為了她的學業就帶著他換了很多個李歡,後來用斷各一匹正在更的不的辦法來警醒他。

10樓:海港區瘋子

昔日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好好讀書,三遷其居擇鄰居。孩子不學習,把織造一半的布匹剪斷以教育孩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孟母搬了三次家,最終搬到了學校旁,結果孟子逃學回家,孟母割斷了織布機的布以教育孟子。

起源《孟母三遷》

12樓:遙

晉國什麼夢仔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累了十夢姿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嗯自然母親就折斷了織布機上的梭子訓覺來教育孟子

13樓:手機使用者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古籍中記敘少年聰明或好學的故事....

14樓:555藍色天空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

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

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

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

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

「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

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

「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孟母三遷典故,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三遷的故事 成語 孟母三遷 拼音 m ng m s n qi n 解釋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

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梗概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裡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裡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汙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

分析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什麼教育觀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 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選擇良好的環境,為孟子創造學習條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裡,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這裡挖坑掘土。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對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