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蜀國魏國吳國打過幾次仗勝了幾次敗了幾次

2022-04-11 17:04:08 字數 6489 閱讀 8189

1樓:深色無憂

基於篇幅,就舉一些比較典型的戰例。張飛,指他一個人的,就有:1 徐州與兩位哥哥失散後,他打下了古城作為根據地,這才有了後來的古城聚義。

2 赤壁之戰後,他奉命攻打武陵太守金旋,取勝。3 龐統死後,張飛奉劉備之命入川增援,在江州大敗川中名將嚴顏,這才有了後來義釋嚴顏的美談。4 劉備平定四川后,張飛奉命進攻留守在川北戰略要塞的曹魏名將張郃,最後以計大破之。

此戰非常有名,就連劉備和諸葛亮都對張飛的計謀讚不絕口,這也是張飛一生中最著名的戰役。以至於後來諸葛亮在北伐時遇到張郃的頑強抵抗就嘆息說「能在氣勢上壓倒他的就只有張翼德了。」 關羽 ,指他一個人的,就有:

1 赤壁之戰後,關羽奉命進攻長沙太守韓玄,取勝。2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奉命進攻襄樊的曹仁,成功地將他圍困,並且施行水淹七軍的戰術擊潰了前來增援的于禁和龐德的部隊,最終俘虜于禁,斬殺龐德。小可只是將三國演義裡說的整理一下,如果與正史相左,當以正史為準。

望大家批評指正。

2樓:

如果你質問的是三國時期也就是魏蜀吳分別成立為國家算起(三國:220-265年)

220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 蘇則平河西之戰

孟達降魏軍攻蜀劉封

221年 魏黃初二年 吳、蜀彝陵之戰

魏張既攻河西之戰

222年 魏黃初三年 曹丕攻吳之戰

黃元叛蜀

224年 魏黃初四年 曹丕第二次攻吳之戰

225年 魏黃初六年 諸葛亮南征之戰

魏蔡方、唐諮起事

彭綺反吳起事

226年 魏黃初七年 孫權北伐之戰

吳呂岱攻交趾

227年 魏明帝太和元年 張慕起義

孟達反魏之戰

228年 魏太和二年 諸葛亮北伐街亭之戰

魏、吳石亭之戰

諸葛亮北伐陳倉之戰

229年 魏太和三年 諸葛亮北伐武都、陰平之戰230年 魏太和四年 魏曹真攻漢中之戰

231年 魏太和五年 吳孫布襲魏王凌

諸葛亮北伐上邽之戰

232年 魏太和六年 魏攻公孫淵之戰

魏、吳成山之戰

233年 魏明帝青龍元年 吳、魏合肥、新城之戰蜀馬忠平定南夷

魏擊鮮卑樓煩之戰

234年 魏青龍二年 諸葛亮北伐五丈原之戰吳潘浚攻武陵蠻

吳李桓、羅厲起事

236年 魏青龍四年 吳彭旦起事

237年 魏明帝景初元年 魏攻公孫淵

吳諸葛恪平定山越

吳吳遽起事

238年 魏景初二年 魏攻遼東之戰

239年 魏景初三年 吳羊衠攻魏遼東

吳平廖式之叛

240年 魏厲公正始元年 蜀張嶷平越雟夷

241年 魏正始二年 吳、魏芍陂、樊城之戰242年 魏正始三年 吳攻儋耳、珠崖

243年 魏正始四年 吳襲魏六安

244年 魏正始五年 曹爽攻漢中之戰

246年 魏正始七年 魏毋丘儉侵高句麗之戰吳攻魏祖中

蜀姜維平汶山夷

247年 魏正始八年 蜀、魏洮西之戰

248年 魏正始九年 蜀鄧芝攻涪陵夷

249年 魏齊王嘉平元年 魏、蜀曲城之戰

250年 魏嘉平二年 魏、吳江陵之戰

蜀姜維攻西平

252年 魏嘉平四年 魏、吳東興之戰

253年 魏嘉平五年 吳、蜀攻魏狄道、合肥之戰254年 魏高貴鄉公正元元年 蜀姜維攻魏臨洮255年 魏正元二年 毋丘儉、文欽反司馬師之戰魏、蜀狄道之戰

吳孫峻攻壽春

256年 魏正元三年 姜維攻魏段谷之戰

吳文欽、呂據攻魏

257年 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 諸葛誕反司馬昭之戰蜀姜維攻魏

高顯縣民起義

吳三郡人民起義

262年 魏元帝景元三年 蜀、魏洮陽之戰

263年 魏景元四年 魏滅蜀之戰

吳交趾人民起義

264年 魏景元五年 吳攻永安之戰

自己看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前面跟著劉備一直到赤壁之戰前都是勝少敗多的。長阪之戰整體上也是輸的。畢竟是逃跑。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裡有,還要分大小

5樓:藍戀夜

這得深入研究過《三國演義》的才知道吧。。

三國魏蜀吳時期,蜀國和吳國的關係怎樣,打過仗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赤壁之戰孫劉聯盟,而後來的關羽敗走麥城,吳國獻上關羽頭顱給曹操以示友好,又把罪責推給魏國,所以孫劉聯盟是處於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即以本國利益為根本點

7樓:浪子回頭

如果對比一下,關係還是不錯的。仗是肯定,蜀國把東吳進軍中原的跳板荊州佔了,不打不可能。從赤壁開始,大的戰爭就是荊州,呂蒙殺關羽。

陸遜火燒連營。區域性的不清楚,應該不會少。樓主可以去統計下。

8樓:黑色少陽

三國時期,魏蜀吳關係很差。其實不論什麼時代國際關係都是隻有一點,那就是以本國的國家利益為第一要義,蜀國一開始和吳國聯盟打魏國,最後還不是讓諸葛亮把周瑜氣死了?他們之間沒有友誼,之間的關係也不穩定,最重要的是國家利益還有統一天下。

9樓:白龍馬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開始蜀吳聯合抗魏,後因劉備佔著孫權的荊州不還,孫權殺了關羽,孫劉關係破裂,劉率率大軍玫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病死白帝城。

10樓:海拉爾的牧羊人

分分合合。劉備活著時吳國發起了荊州之戰,呂蒙奪回了荊州並殺死了關羽。劉備為報仇舉70萬大軍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七百里聯營。

蜀國大敗,劉備最後病死在白帝城。劉禪繼位後聽取諸葛亮的建議與吳國和好,共同對抗魏國。至此吳蜀兩國成為盟友,再無大矛盾。

11樓:天妒_郭嘉

蜀國在赤壁的時候和吳國結盟,打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勢。後因為吳國殺死了關羽導致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告攻打吳國,最終也鬱鬱而終。後諸葛又與吳重修與好。

嗚哇~說的比較簡潔了啦。要是想知道全面的話還是去看原著把~

12樓:在白崖山跳現代舞的小雛菊

其實關係還不錯,尤其是有孫尚香跟劉備的聯姻,我覺得當時的周瑜跟諸葛亮關係也不錯,知己莫如他兩,只是互為其主就不能說誰的過錯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打過,劉備為關羽差點滅了吳國

14樓:匿名使用者

盟友,實質也有利益關係,劉備就荊州不還,後關羽大意失荊州,張飛為報仇結果被小兵殺死,盛怒之下,劉備舉兵攻打吳國。被陸遜火燒連營

15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關係。聯過姻打過架,不止一次,本來各自都是為了自己能爭得天下。聯姻也只是因為安撫對方,免得腹背受敵

16樓:九僧

當然打過,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殺關羽,然後劉備東征,陸遜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

17樓:匿名使用者

打與和之間的關係,視環境需要既有打也有和。

為什麼三國蜀國會最終滅亡?和吳國也打不過魏國?

18樓: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首先,蜀國與吳國都偏安一隅,無論是從人口數量、還是馬匹、還是糧草方面都無法與魏國抗衡。

2、其次,諸葛亮其實早就看出來了這一點,所以在三顧茅廬時就說了「待天下有變才可以出兵」,這說明諸葛亮看問題很透徹,也對蜀地的實力心知肚明。

3、再次,蜀國與吳國都位置偏僻,不要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四川和江南的人口,在三國時期江南和四川都是人口稀少之地,中原佔據了十分之六七的人口,而且中原歷來就是人才的集中地,而蜀國和吳國屬於偏遠地區。

4、綜上所述,戰爭其實是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較量,所以蜀國和吳國的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19樓:哈哈哈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權不穩定,蜀漢內部政權分為多個派別,內部鬥爭很嚴重,政治鬥爭嚴重到姜維為了避難都只能跑外面去,而最終蜀漢滅亡也是因為益州本土的士族主張投降導致的,其實當時鄧艾的軍隊還沒有成都守軍一半多。

另外蜀國和吳國當時總體國力加起來也沒有魏國強大,雖然你從地圖上看起來領土雙方似乎差不多大,實際上蜀吳很多地方是很荒涼的,你可以從城池的多少和大小看出來雙方的差距。

但並不是說蜀吳沒有機會,強弱都是相對的,只是需要時變,但是蜀國的君主並沒有那個能力去等待和創造而已。

20樓:愛銘記於心

人才太少,大部分人才都在魏國手裡,國力也不比魏國強大,魏國南征北戰,手下驍勇好戰,人們常說北方出猛將,南方出文才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21樓:

說來說去這是天意啊,不然歷史就改寫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有不可推託的責任

23樓:zxb張小賓

玄德,雲長,翼德,孔明後繼無人,區區一個伯約豈能是仲達的對手。吳,宮廷太亂,諸葛恪剛愎自用。魏,司馬父子非等閒之輩,能不勝嗎?

24樓:沉浮依舊水

諸葛亮的親力親為,是蜀國後期在諸葛亮之後沒有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25樓:我滴大表哥阿

魏國武將特別狠,,,蜀國只有個諸葛亮,,還累死了,,阿斗就是扶不上牆的懶泥,,吳國的國王沒有能力,。所以就打不過魏國,,

26樓:

因為當時是我控制的魏國,玩蜀國和吳國那兩個技術太渣了被我虐了

27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一意孤行 不聽諸葛亮勸說 還有就是扶不起的劉禪

28樓:儒雅的視我為王

因為諸葛亮死的早,司馬懿生的晚

29樓:守候綠豆芽

因為作者不想讓他統治所以就讓他滅亡啦!

30樓:匿名使用者

沒聽過扶不起的阿斗?

31樓:匿名使用者

魏國地盤大,經濟實力強,人才多

蜀國,魏國,吳國各什麼時候滅亡的

32樓:大頭娛樂咖

1.蜀漢滅亡

263年,鄧艾攻下綿竹,直逼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2.曹魏滅亡

265年,司馬炎強迫魏帝曹奐禪讓,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3.東吳滅亡

280年,晉分三路攻打東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而東漢末年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魏蜀吳三方勢力的戰爭限於區域性。

如魏蜀交界的祁山、秦嶺一帶及魏吳相交的江淮之間,不再有波及全國並持續多年的戰爭,魏蜀吳又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此恢復社會經濟,人口逐漸開始恢復,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魏國,蜀國,吳國分別是誰統領,三國中蜀國 吳國 魏國的皇帝各是誰

魏國曹操 蜀國劉備 吳國孫權。曹操 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 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

三國中蜀國所有名將?詳細,三國中蜀國所有名將?詳細資料?

蜀漢的主要將領關羽官封前將軍,張飛封右將軍,馬超封左將軍,黃忠封后將軍,趙雲則以翊軍將軍領中護軍。五人的官職表面看起來與 歷代兵制 的說法相對應,但實際發生卻並非如此,關羽 張飛早期跟隨劉備時候就將劉備有限的軍隊分別統制,馬超加入劉備後也獨領一軍在漢中之戰與張飛協同作戰,關羽 張飛 馬超又同時具有假...

三國時蜀國的人物問題,三國中蜀國的人物有哪些

1.關羽 忠義 張飛 勇猛 魯莽 嫉惡如仇 趙雲 一身都是膽 馬超 兼資文武,雄烈過人 黃忠 不顧年邁,身先事卒 勇冠三軍 2.赤壁之戰 建安十二年,208年 的勝利,使得孫權的政權暫時保持穩定。總的形勢對他仍舊不利,因為曹操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有利條件沒有變。另一方面,劉備這個人,雖然是合作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