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趙括用兵的故事歷史上有成語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2-04-26 00:52:32 字數 5348 閱讀 2920

1樓:天行健管理諮詢

成語:紙上談兵

成語故事: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原文: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2樓:慎南琴

答:有,眾志成不、誇誇其談、紙上談兵。三個成語故事

關於趙括用兵的故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4樓:小界愛生活

講解經典成語故事,趙國名將兒子趙括《紙上談兵》

5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戰事,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希望能幫助到你呦!求採納!

6樓:佩恩五號

紙上談兵 。。。。

7樓:北國央登

紙上談兵。

求採納!o(∩_∩)o

關於趙括用兵的成語

8樓:匿名使用者

: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言過其實 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也叫馬服子,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

9樓:迷榖

紙上談兵 - 成語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10樓:倩兒

紙上談兵。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少時學兵法,善於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代廉頗為趙將,只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兵打敗。

後用以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歷史上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嗎?

11樓:二虎愛看書

紙上談兵這個詞,就是後來人對趙括的評價,其實上是抹黑趙括。因為紙張的發明比趙括死的時候還晚了好幾百年。還虛構了一些故事,包括對當時趙括親戚朋友的採訪,用這些事情充當證據,證明長平之戰的失敗都是因為趙括。

但我們重新用現代眼光來看一下長平之戰這件事啊,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在長平之戰之前,秦國和趙國已經在長平對峙了三年了,如果繼續拖下去,對兩國的傷害其實非常大,富有的秦國會變的貧窮,而趙國可能就會直接宣佈破產了,所以這仗一定要打,而且趙國也必須要換主將。

趙國本來的主將是廉頗,而廉頗是一個主守的戰將,在這場不可避免的戰爭裡面,大家都已經拖不起了,那麼索性速戰速決吧,趙國就選擇了主攻手趙括。但這個人也不是隨便選的,當時的趙國可用的將領並不多,厲害的李牧那個時候還小,才能還沒開始展現。綜合各方面的威信和能力,趙括就這樣被選上了。

那麼最後為什麼趙國還是敗了呢?一是因為在外交方面,趙國的平原君決策錯誤,輸給了秦國的相國範睢。二是趙括和白起其實還是有點勢均力敵的,只不過趙國後方跟不上。

當時兩國打的難分難解都開始有點兵力不足了,而秦國開始許爵徵兵,而趙國趙孝成王卻什麼也不做。在這場戰爭中,趙括戰死沙場,比歷史上的很多將軍都值得尊重,所以,這個鍋怎麼想也不應該是趙括來背的吧。

12樓:戀娛說

關於趙括紙上談兵,肯定這作為歷史結果,但不代表這是歷史事實,對於歷史我們無法真正的還原,但是我們可以用結果評判他們所有的功與過,在古代你的戰爭勝利了,肯定你的寂寞你的記者都是正確的,但是你失敗以後,所有人不會記住你,但是後人一定會記住你,因為歷史結果決定了歷史的發展。

對於趙括的出身,非常的顯赫,也就是說,他本身出於名家,而且精通很多的兵法和兵書,但是唯一一點他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所以這一點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後人看來,你說我談兵這個成語,更多的是記錄了,他沒有實戰經驗,現在紙上談兵用的這個詞語形容的是,只會空口說大話,不去幹實事的人,而只是用這一件事情來表現出來。

本身常平之戰中,本人,趙國本身就處於弱勢,再加上沒有經驗的照顧啊,所以這個命我是肯定的,就是因為這歷史結果,才有了趙括的紙上談兵,這本身這個詞語跟挑戰也是沒有關係的,更多的是形容照顧這個人他的這是方法,和他沒有實戰經驗的結果。

13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1、趙括「紙上談兵」的說法是非常不理性的。

2、我們都知道故事發生年代非常的久遠,所以對於紙上談兵的故事只是後來人們自己總結的,並沒有真實的代表意義。單從秦趙兩國當時實力的分析,趙括也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擔此罵名。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長平之戰打完後,白起曾經表明了一句話:

「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者過半」。而這句話就可以作為趙括不是昏庸之人的證據。

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雖然趙括是在戰役中失敗了,但是他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個糟糕,他還是給秦軍造成非常大的阻礙,以至於把秦軍消滅了一半。趙括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對手實在太過強大了。因此認為趙括無腦的說法是非常不理性的,我們要做到根據事實來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才是。

1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擴充套件資料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戰國末,強秦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趙國實力比秦稍弱。

本篇為合傳,以廉頗、藺相如為主,並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蹟。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布衣之交、負荊請罪、刎頸之交、怒髮衝冠、白璧微瑕等成語均出自本篇。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歎服。

抓住人物特徵,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徵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蹟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徵為核心描述。

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贊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

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

15樓:茉伊老師

趙括絕對不是隻會紙上談兵。趙括雖然不是名將,但也絕對不是慫包。他只是二流統帥,不是一流而已。如果是慫包,趙王也不可能認命他做統帥的。

在前線戰事,糧草耗盡,壓力山大的時候,趙括還是能夠堅持了四十多天,期間趙軍並沒有大規模逃跑或者奔潰,直到山窮水盡,最後關頭也是無比英勇,率銳卒自搏戰,中箭而死。這份能力勇氣,只會紙上談兵的人,絕對做不到的。

趙括的悲劇是遇到了神一樣的強敵,秦軍戰鬥力極強,人數糧草也比趙軍多,再加上不世出的天才戰神白起,換誰也根本抵擋不住。就算是廉頗一直統領趙軍,最後也是大概率必敗,因為趙軍連糧草也供給不上了。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100字

16樓:匿名使用者

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無人可比。他曾與父親趙奢討論兵法,趙奢也難不倒他,但終究不說他有才幹。趙括的母親詢問原因,趙奢說:

「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趙括談起來卻很隨便。趙國不用他為大將也還罷了,如果一定要用他,滅亡趙軍的必定是趙括。」

後來秦趙在長平大戰,秦軍使用反間計,趙王撤下廉頗,拜趙括為大將。趙括做了大將,輕易出兵,使得趙軍幾乎全軍覆沒。長平之戰,使得趙國再也無力與秦國對抗。

17樓:

你好!趙括紙上談兵也是很有名的戰國時代的故事。

他的父親馬服君趙奢是很厲害的戰國名將。

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關於趙括用兵的成語,關於趙括用兵的故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是什麼

紙上談兵。具體解釋如下 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出自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語法 偏正式...

歷史上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嗎

紙上談兵這個詞,就是後來人對趙括的評價,其實上是抹黑趙括。因為紙張的發明比趙括死的時候還晚了好幾百年。還虛構了一些故事,包括對當時趙括親戚朋友的採訪,用這些事情充當證據,證明長平之戰的失敗都是因為趙括。但我們重新用現代眼光來看一下長平之戰這件事啊,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在長平之戰之前,秦國和趙...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元旦的傳說歷史上有哪些關於烏鎮的傳說?

1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 天子 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 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