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2022-05-17 06:19:24 字數 4269 閱讀 5607

1樓:aaa**王

風動、幡動都是外塵境緣相,是生滅無常的幻相。修行人修行的是一顆清淨心,當離一切相。若是起心動念去攀緣外塵境緣相,就是著相了,著相修行是外道法。

是故六祖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指點修行人用錯心了。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2樓: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出自《壇經》,是說禪宗六祖慧能的一個故事。  其實意思是這樣的,風也動了,幡也動了,心也動了。風不吹,幡不動;幡動,有風。

若離風與幡,則你心上怎麼知道有動了這個現象;若離風與心,則感知不到現象,誰能夠說幡動了;若離幡與心,則感知不到現象,但風真的存在,可是風吹向誰家,誰能夠知道。  這是用,風幡和心來比喻。心指的是本性。

這正如佛家說空,很多很多人誤解為一切虛幻,都是空的,沒有的,不存在的。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說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3樓:吳海韻說歷史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六祖惠能大師在其《壇經》中提出了著名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著名論斷,一語道出了佛學的真諦。

現如今,網上很多專家都把佛學的這一思想定性為唯心主義思想,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佛學如果真像這些專家所言,僅僅只是唯心主義的思想,那麼佛學也就沒有今天如此崇高的地位了!要想知道佛學是不是唯心主義,得首先了解佛學的教義究竟為何,專家們連佛學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瞭解,就開始妄談佛學是什麼樣的,這似乎有失嚴謹的治學態度。

在這裡,我首先要說的是佛學並不是唯心主義,同樣也不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而是超越了二者的對立。

這一點,和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思想有點接近,但較之更為深刻,佛學裡麵包含一種很高深的認識論和本體論思想,只有親身實修才能一步步的悟入。佛學需要實證,這一點和康德哲學相比,要困難的多,因為哲學只要真正領悟到了就可以,但佛學不行,必須親身實證一步步來,一點點破執,最終破無所破後「無所住而生其心」,然後再一步步證悟到「無餘涅槃」,並最終得證佛果。

佛境界之深,不可思議,不可言說,能思能想的都在相中,都在住相。這就像康德哲學的現象界一樣,但凡能思能想的,都是現象界內的事物。語言所能描述的也僅僅只是現象界內的事物,而佛之境界超脫了現象界,和康德哲學的本體界類似,都是不可言說的。

但佛學和康德哲學不同的是,康德認為本體界永遠不可以被認知,只能去信仰,但佛之境界則不同,是可證得的。這裡面蘊藏著很深的認識論思想,非陷入相(如康德的現象界)中而無明的我們所可思得的。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佛學絕不是唯心主義!

慧能上前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為什麼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我哲學很水,請講詳細點。

4樓:翔羽葉

慧能把旗的客觀運動當做「我」心理活動的結果,這是用主觀精神解釋客觀世界,所以說是主觀唯心主義。

樓上的能不能不要把同一段毫無邏輯的文字到處貼上,別人問的是什麼啊?

5樓:佛道之子

讚賞『一代宗師』09326411樓主之答!!隨喜。風動是法界大環境在變;幡動是物(理)質世界在變;心動是上兩者合二成一,是心性對前兩者的對映。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 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的是唯心主義思想。風吹旗幡,一個和尚說,是風在動,另一個和尚說,是旗幡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都認為自己說的對,慧能上前說道:不是風在動,也不是旗幡在動,仁慈的人心有所感。

告訴我們不應該為外物影響我們的心。

7樓:匿名使用者

風吹動旗子,一僧人說:旗幟動,另一僧人卻說:風動。

爭論不休,一高人對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幟動,聰明人只動心思。 我就只能翻譯這樣了!

大概表達不要為一件無意義的事爭論,用心去體會就知道,告訴我們要開動腦筋!

8樓:匿名使用者

講的是兩種觀點一種是唯心主義,一種唯物主義。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9樓:軒軒談手機

675年,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內(今光孝寺),又發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當時,法性寺的印宗法師正在講經,一陣風吹來,寺內懸掛的旗幡隨之飄動。

印宗即景說法,問聽眾到底是什麼在動。眾僧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幡動,有的說是風動,誰也說服不了誰。惠能忍不住插嘴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印宗法師聽到後大感驚異,於是拜惠能為師,請授禪要。隨後惠能到韶州寶林寺(今韶關曲江南華寺)住持,傳法三十餘載。713年,這位生於廣東、長於廣東的大師,在新州國恩寺走完了自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享年七十六歲。

當年,其真身被請到寶林寺供奉起來,至今仍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惠能則以前所未有的革新精神,徹底否定了這種艱苦卓絕的累世修行,他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擴充套件資料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諡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10樓:若舞飄逸

慧能去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有幡被風吹動,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為詫異.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典故深刻地刻劃出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

風吹幡動,不離風、不離幡、不離心.若離風則幡不曾動,若離幡則不見風動,若離心則不知何為動.

若離風與幡則心憑麼動,若離風與心則誰說幡動,若離幡與心則風吹向誰家?

悟者謂一切從心起,心不起則一切不起,心不動則一切不動,故說心動,亦為悟語.見物相狀者看物靜相、動相,幡不靜故說幡動,亦為通俗表相說.研究功用者,研究幡為何動,察知由風在吹,無風吹則不動故說風在動,亦為原因追究說.

風和番都是你的真心.注意:心不是心念的意思.是本性的意思.而本性即是遍滿宇宙、所以宇宙內的東西都是本性之一. 仁者是對兩位僧人的尊稱,當時慧能身份還是在家行者.

體現的是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

11樓:冥想音主站

風動、幡動都是外塵境緣相,是生滅無常的幻相。修行人修行的是一顆清淨心,當離一切相。若是起心動念去攀緣外塵境緣相,就是著相了,著相修行是外道法。

是故六祖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指點修行人用錯心了。

12樓:心和腦的對話

不是風動引起幡動,不是幡借風動,而是因為你去在意他們,「仁者心動」。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曰幡動,為目力見之飄動的感受。一曰風動,是追究幡因何而動的思考。智者曰,非風非幡,實為凡夫困頓於現象,而求索答案於本心的修行行為,是化識為智得無分別智的修行。

14樓:最強大腦花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出自《壇經》,是說禪宗六祖慧能的一個故事。

其實意思是這樣的,風也動了,幡也動了,心也動了。風不吹,幡不動;幡動,有風。若離風與幡,則你心上怎麼知道有動了這個現象;若離風與心,則感知不到現象,誰能夠說幡動了;若離幡與心,則感知不到現象,但風真的存在,可是風吹向誰家,誰能夠知道。

這是用,風幡和心來比喻。心指的是本性。這正如佛家說空,很多很多人誤解為一切虛幻,都是空的,沒有的,不存在的。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15樓:埃唯

慧能的意思是,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人的心在動,你就看見了幡動

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物質的本源,精神是本質。

所以也還是d。abc都是唯物主義。

16樓:我已成石

哈,我覺得應該是d,他是唯心主義啊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大師的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這好比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 風吹鈴動 達摩祖師說道 依我看是皇上的心在動吧 佛經的十大經典佛經 佛教中沒有什麼十大經典一說。佛教禪 淨 律 密等等,宗門林立。每個法門修行,都有自己側重的經典。你承認的十大佛教,其他法門卻不見得同意。所以也沒人在佛法上搞這些。辟邪的,事業的 健康的 心情的 好運的 秋菩...

誰能詮釋這首六祖惠能寫的偈子,六祖慧能悟道的偈子是什麼意思

佛法學習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 認識佛教 了凡四訓 太上感應篇 地藏經 無量壽經 體方法師講的 解脫之道 阿含經 心經 金剛經 簡豐文居士講的 楞嚴經 圓覺經 楞伽經 六祖壇經 三祖信心銘 母音老人講的 拈花錄 聖一法師講的 金剛經 六祖壇經 我空間主頁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阿彌陀佛 菩提本無樹...

六祖不識字他是怎麼修的,六祖慧能不識字,那他怎麼知道佛祖的起源歷經了多少人物,還一字不漏的說出來?

因為識字的話 他所涉獵的佛家典籍必然內容冗雜 深陷其中 說不定會難以自拔,而不識字卻可以一心向佛 心無旁騖 頓悟修成正果 聽五祖弘忍大師講金剛經而頓悟,六祖壇經 裡有詳細記載,可以去看看 六祖慧能不識字,那他怎麼知道佛祖的起源歷經了多少人物,還一字不漏的說出來?不識字 是相上的,就是表相,表法,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