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反映了什麼問題

2022-05-18 21:01:22 字數 4231 閱讀 9731

1樓: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一世是指一個朝代。子張問孔子說:凡是有一個朝代興起,必然有一個朝代的事蹟。

已經過去的朝代容易瞭解,而想知道未來朝代的事蹟就難了,不知道今後的朝代興亡,以至十代之遠,他的事蹟可以預知嗎?孔子說:今後的人看現在的事情,就好象現在的人看從前的事情。

要想知道將來的事情,只要觀察以往之事就可以了。很早以前,夏朝治理天下四百餘年,之後是商湯繼承了大統。商代的禮法,比如修人紀以正萬邦,都是沿襲夏朝的,不曾更改。

至於夏朝的制度形式等,有些過分的,有些不足的,或增或減,稍有不同,比如曆法之類,可以考證而知。商朝治理天下六百餘年,之後是周文王、周武王繼承了天下。周朝實行的禮法,比如建皇極以錫庶民,都是沿襲商朝的,不曾更改。

在制度形式方面也有增減。比如曆法之類也有所改變,這些細節都是可以考證的。由此可見,天道禮法,是不能改變的,是立國的根本。

至於外表的制度形式,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有所變通,從今以後,有取代周朝的,也一樣會沿襲這樣的規律而已。如此推斷,百代也是一樣,何止十代而已。 這裡說的禮制,由根髓上講,是指道德倫理。

任何社會也不可能沒有道德的約束,沒有倫理的轄治,如果一個時代缺少了這些,就很可能是亂世,不會長久。

2樓:居萌

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本章的主要意思在於:孔子想說明殷商的禮儀制度是在夏朝的基礎上有所損益而來,周朝的制度是在商朝的制度上損益而來,即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或者說禮儀規範是在繼承中求變化,以適應當時,但其根本所蘊含的普世價值、以宗族家族之制度為基礎的禮儀是永恆不變的,所以才能在朝代的更迭中雖有所損益而能延續,也就可以肯定,即便經過十世、百世,其禮儀制度仍是延續古禮而有所損益而已。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段話實際上說明了夏 商 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襲的。

這段話選自《論語》。

子張問:「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於夏禮,所損益③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註釋】

①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②因:因襲:沿用、繼承。

③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

「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怎樣翻譯

5樓:王雨愛健身

論語·為政【原文】 2·23 子張問:「十世(1)可知也?」子曰:

殷因(2)於夏禮,所損益(3)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註釋】 (1)世:

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2)因:

因襲:沿用、繼承. (3)損益:

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

」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損益.它的含義是增減、興革.

即對前代典章制度、禮儀規範等有繼承、沒襲,也有改革、變通.這表明,孔子本人並不是頑固保守派,並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時代,他也不反對所有的改革.當然,他的損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變周禮的基本性質為前提的.

6樓:焦尼路路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孔子:

「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這裡孔子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損益。

它的含義是增減、興革。即對前代典章制度、禮儀規範等有繼承、沒襲,也有改革、變通。這表明,孔子本人並不是頑固保守派,並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時代,他也不反對所有的改革。

當然,他的損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變周禮的基本性質為前提的。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怎樣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段話實際上說明了夏 商 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襲的。

這段話選自《論語》。

子張問:「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於夏禮,所損益③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註釋】

①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②因:因襲:沿用、繼承。

③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

「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殷於因禮,所損益,可知也。」孔子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說

8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為政

【原文】copy 2·23 子張問:「十bai

世(1)可知也

du?」子曰:殷因(2)於夏禮,所損zhi益(3)可知也;周dao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註釋】 (1)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2)因:因襲:沿用、繼承。 (3)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

「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損益。它的含義是增減、興革。

即對前代典章制度、禮儀規範等有繼承、沒襲,也有改革、變通。這表明,孔子本人並不是頑固保守派,並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時代,他也不反對所有的改革。當然,他的損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變周禮的基本性質為前提的。

9樓:葉縣布衣

孔子注重的是「禮」殷繼承了夏禮,所有的得失,我們可以知道。

周繼承了殷商的禮,所得所失也知道。

孔子以禮治天下,既然繼承了「禮」那麼他所謂的損益應該是得失的意思,而不應該是增減的意思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承襲,繼承

損,減少

益,增加

殷,商朝

也就是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只不過修修補補,增加了一些內容,削減了一些內容,兩者對照,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種變化;「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與第一句的意思差不多。第三句:後世繼承周的禮樂制度的,即使經過百世,也可以看出前代的影子。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怎樣翻譯

11樓:知道也是罪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

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12樓:依然百一度

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