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國際空間站是如何構建的,太空站是怎樣建設的

2022-05-24 20:37:57 字數 3595 閱讀 5311

1樓:我是一隻甘泉

在很多人心目中,國際空間站是一個非常神祕的地方,專供美俄等國家的宇航員們在這裡進行科研和試驗。但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透露說,如果一切進展和預期的一樣,國際空間站將在2023年建成時迎來第一批太空實驗研究者,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對外開放。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2023年由美國**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

經過近十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於202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執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

國際空間站結構複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後總質量將達438000千克,長108米。

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進行:

2023年至2023年為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主要進行了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2023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元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標誌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此後,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元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於2023年12月4日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

第三階段(2023年~2023年)為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後,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

2樓:匿名使用者

需要多次的太空發射任務。每次都運送一部分部件上去,由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來進行拼接。因為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因此每個人在太空中都是大力士。

多次拼裝後,國際空間站就可以完成構建了。不過到現在為止,國際空間站仍然處於構建中,尚未完全完成。

太空站是怎樣建設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大型運載火箭把材料送上太空中預定的位置,人員(宇航員)通過太空梭運載到太空,一般太空站的構件與構件之間的連線是通過電腦程式來實現的,人員起輔助作用。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在太空裡的?

4樓:科學普及交流

國際太空站是以美國為首,聯合俄羅斯、歐洲空間局的 11個成員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個國家共同建造並執行的大型軌道設施。

建設步驟:

2023年11月20日,太空站的第一個元件,即俄羅斯研製的「曙光」號多功能艙在拜克努爾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這項始於2023年的國際太空站計劃進入了在軌組裝階段。

2023年12月4日,國際太空站的第二個元件,即美國的「團結」號節點艙由「奮進」號太空梭載入太空,並於當月6日成功地完成與「曙光」號多功能艙的對接。

設計中的國際太空站長108米,寬88米,覆蓋範圍約為兩個足球場那樣大,是人類迄今在軌裝配的最大的一個空間設施。它由64個大型元件組成,這些元件將由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分批送入太空。被送入軌道的元件將通過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完成對接與互連。

據官方估計,國際太空站建設完成約需6年時間,共進行45次發射,總耗資將達294億美元。國際太空站在2023年1月建成後,總重量將達423噸,密封艙容積達1202立方米,與兩架波音747飛機的容積相當,可供6至7人長期在站上工作。建成後的太空站晚上掠過天空,將像鑽石般晶瑩剔透。

比它大,且更容易看到的天體只有月球和金星。

5樓:匿名使用者

空間站的各個元件大多由nasa的太空梭進行運輸,由於各個元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宇航員在太空只需要進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將元件連線上空間站主體。到目前為止國際空間站的裝配完成了一半,能夠支援3名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完全完成之後,根據其設計共可以提供7名宇航員同時工作和生活。 第一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美、俄兩國完成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9次對接飛行。

美國宇航員累計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太空梭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的經驗,可降低國際空間站裝配和執行中的技術風 險。   第二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國際空間站達到有3人在軌工作的能力。2023年11月20日,俄羅斯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用「質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多功能貨艙(fgb)發射入軌,從而拉開了國際空間站在軌裝配的序幕。

同年12月4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部件「團結」號節點艙送入軌道,並於12月6日成功地與「曙光」號對接;2023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元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23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製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過太空梭、「質子」號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    第三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

此階段先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和俄羅斯的對接艙段,接著發射日本實驗艙和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   裝配完成後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宮,執行在傾角為51.6°、高度為397公里的軌道上,可供6~7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之後國際空間站將開始一個為期10~15年的永久載人的執行期。

谷歌地球中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在太空裡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將國際空間站各個部分都分別製造出來,一個一個地由運載火箭分別送到太空中,再把它們組裝起來。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在太空裡的?

7樓:科學普及交流

國際太空站是以美國為首,聯合俄羅斯、歐洲空間局的 11個成員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個國家共同建造並執行的大型軌道設施。

建設步驟:

2023年11月20日,太空站的第一個元件,即俄羅斯研製的「曙光」號多功能艙在拜克努爾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這項始於2023年的國際太空站計劃進入了在軌組裝階段。

2023年12月4日,國際太空站的第二個元件,即美國的「團結」號節點艙由「奮進」號太空梭載入太空,並於當月6日成功地完成與「曙光」號多功能艙的對接。

設計中的國際太空站長108米,寬88米,覆蓋範圍約為兩個足球場那樣大,是人類迄今在軌裝配的最大的一個空間設施。它由64個大型元件組成,這些元件將由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分批送入太空。被送入軌道的元件將通過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完成對接與互連。

據官方估計,國際太空站建設完成約需6年時間,共進行45次發射,總耗資將達294億美元。國際太空站在2023年1月建成後,總重量將達423噸,密封艙容積達1202立方米,與兩架波音747飛機的容積相當,可供6至7人長期在站上工作。建成後的太空站晚上掠過天空,將像鑽石般晶瑩剔透。

比它大,且更容易看到的天體只有月球和金星。

太空空間站的空氣是怎麼來的,國際空間站氧氣是怎麼供給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麼一些

太空空間站中,宇航員呼吸的氧氣是通過兩種方式產生的。第一種是直接攜帶地面氧氣罐,第二種則是通過空間站內的化學反應生成。一 空間站中的空氣 二 液壓式空氣 三 化學反應制氣 因為空間站裡並不是真空的地方,除了失去了重力,其實別的地方和我們生活的差不多。再加上空間站裡也設計有一套完整的氧氣 系統,在這個...

參與建造國際空間站的國家有哪些,國際空間站有哪些國家的人?

以美國 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 日本 巴西和歐空局 11個國家 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 美國 俄羅斯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英國 比利時 荷蘭 西班牙 丹麥 挪威 瑞典 瑞士 日本 加拿大 巴西 國際空間站有哪些國家的人?國際空間站 16個國家共同打造的太空前哨基地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軌道實驗室和建築工地...

作文續寫 太空站,宇航員正在打盹,突然「咚咚咚」的急促的敲門聲響

第二天一早,秦關對莫婭說 哎!莫婭,你非人類呀!凌晨兩點就來偷我菜!莫婭回答 我一趟趟從溫暖的被窩爬出來,能不有大收穫麼?周圍的同學笑起來。你真的陷進去了!汪月憤怒地說道。放心放學後告訴你真相 莫婭小聲地說道。放學後莫婭告訴汪月 其實說我爸爸媽媽替我玩的,每天早上我從他們給我的信中瞭解到和同學們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