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什麼山

2022-06-05 20:41:40 字數 6245 閱讀 3390

1樓:修為道無涯

泰山一、原因

泰山,五嶽之首,象徵著厚重與雄偉。所以,只有泰山才有塑造出那「俯瞰眾山」的意境,其他山則不具備。

二、出處

這句出自杜甫《望嶽》,全詩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原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2樓:筱鳶

泰山。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嶽》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3樓:

出自杜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講的是泰山

4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望嶽》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736年(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

該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

「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

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

「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

」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該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

全文沒有「望」,卻句句寫「望」。空間由遠而近,首聯運望,頷聯近望,頸聯仰望,尾聯俯望。

5樓:默默的話

泰山,這句詩句是杜甫寫的

6樓:

泰山、、、、、、、、、、

7樓:血之祭滅

當然是泰山,這還用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的是哪座山?

8樓:

東嶽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

"會當凌絕頂」表達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慨,使全詩的意境格外雄闊高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作)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

9樓:十里眾生渡

泰山,杜甫用這首望月來描寫了泰山的景象,寫出了泰山的巨集偉

10樓:今天有沒有學習咩

泰山。這是杜甫描寫泰山雄偉的詩句。

11樓:亦菲

描寫的是 泰山

這首詩是杜甫寫的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二、這是杜甫的詩句,是寫泰山的雄偉,說登上山頂,看周圍的山都低矮了。實際上這是詩人望嶽進而產生登山的意願,不一定是實際所見.由此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三、原文

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四、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一、賞析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後出之作難以企及。

四、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3樓:

只有當你站到最高峰時,你才會看到周圍所有的山峰都比你要低。意識是說,你站到最高處時候,你才會知道你與周圍的差別。

14樓:匿名使用者

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俯瞰群山會是多麼渺小!

15樓:曹典之

偉大是別人無法超越的,氣魄是眾善無法比擬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時再看其他的山就覺得小了。

17樓:令熹

總有一天一定要登上泰山之絕頂,放眼四望,腳下的群山是那樣渺茫。多給點評價吧(咬手帕,哭天喊地)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19樓:香凝之緣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會當凌絕頂」表達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慨,使全詩的意境格外雄闊高昂。

杜甫(作)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會當:一定要。

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嚮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

20樓:陌生囧囧

路過,打醬油...看看答案的

21樓:敬苓

都是作者想象:實際站上絕頂那個時什麼都看不到運處,是事實

22樓:匿名使用者

當你正站在一座高山的最高處時,往下看,其它的山都顯得很小。比較直白的翻譯。嘻嘻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指什麼山?

23樓:採芪東南

泰山(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寫的是什麼山?

24樓:十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的是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

該句詩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嶽》,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周圍的其它山峰便都在腳下了。

具體原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該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俯戶碘鞠鄢角碉攜冬毛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意思

25樓:夢裡心落

意思: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出自:《望嶽》

詩歌: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後出之作難以企及。

26樓:阿沾

意思: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嶽》。

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作者簡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彷彿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什麼意思?

杜甫 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

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意思為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該句出自唐代杜甫的作品 望嶽 望嶽 朝代 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的是什麼山

是泰山。此詩出自唐代杜甫的 望嶽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 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