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是怎麼來的,氧氣是怎樣形成的

2022-06-19 01:26:52 字數 4102 閱讀 2487

1樓:布拉克摩婭

光合作用不是地球再生氧氣的主要** 人們都知道早晨的空氣比較新鮮,地面氧氣含量比較高;傍晚空氣比較沉燜,地面氧氣含量比較低. 現行的理論認為地球的氧氣**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氧氣的主要**. 但是植物學家發現植物在夜裡是消耗氧氣的,植物只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在夜裡植物是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的.

這個發現就使自然規律與現**論產生如下的邏輯矛盾: 為什麼通過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不能使地球傍晚空氣新鮮起來,地面氧氣含量得到提高? 為什麼通過黑夜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不會使地球早晨空氣產生沉悶感覺,不會使地表氧氣含量降低?

也許有人會說白天人類的生活活動消耗的氧氣大於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所以還不能使地球傍晚空氣新鮮起來,地面氧氣含量得到提高.可是假如是這樣,地球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啊? 通過上面矛盾的演繹,得出的唯一解釋就是:

地球的再生氧氣主要**在於地球電場電流活動對水分子的電解活動. 地球早晨空氣新鮮是因為地球電場早晨天空空域相對地球帶負電,使地表有較強的吸收氧氣負離子的能力,使地表氧氣濃度得到提高. 地球傍晚空氣沉悶是因為地球電場傍晚天空空域相對地球帶正電,使地表有較強的吸收氫氣陽離子的能力,使地表氫離子濃度相對提高並容易誘發雷電等氧化活動,使地面空氣顯得比較沉悶.

空氣中的氧氣佔21%的比例。

2樓:匿名使用者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釋放氧氣的

氧氣是怎樣形成的?

3樓:

在地球上90%以上的氧氣是由海洋藻類植物產生的.陸地上的植物只產生一部分而已.

藻類植物用光和作用製造出氧氣

4樓:

很早很早以前地球有很微量的氧氣,而且地表狀況十分惡劣。大氣主要是n2和co2,後來通過複雜的變化,地球開始出現了厭氧型生物。在生命的作用下,地球的氧氣開始不斷積累。

後來又出現了藻類,在各種(必須注意是各種)生物的作用下,氧氣開始積累。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5樓:珠海凹凸

現在已知的主要**是光合作用

氧氣是怎麼來的?

6樓:

說到氧氣是怎麼來的,腦子裡可能會浮現中學時期化學課上學到的一連串製氧氣的化學式。

什麼電解水啊,高錳酸鉀啊,雙氧水什麼的。

不過氧氣最主要的**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反應式

當有光照在植物的葉片上時,一個個小細胞就開始了自己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轉換為氧氣釋放到空氣中去。

今天的地球有20%的氧氣來自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那裡也因而被稱為是地球的肺。

亞馬遜熱帶雨林

氧氣的重要程度不必多說大家也都清楚,如果沒有了氧氣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將面對死亡。

中國也在為著氧氣的供給源做了很多的努力,我們在四十年時間製造出了一個和熱帶雨林同樣面積大小的綠色森林。地球,也就有了第二個肺。

7樓:若若淺淺

科學家們通過對遙遠的宇宙觀測,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宇宙間的氧元素是在宇宙大**之後的第7個億年而生成的。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氧元素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廣泛的存在。

地球上的氧氣全部都是**於宇宙空間的,人們常常地說氧氣是植物所生產的,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的,地球上的植物僅僅只是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原成氧氣以及將植物根部所吸取的水分解釋放出氧氣。如果氧元素不是一直地存在於地球上的話,植物也就不可能會釋放出氧氣了。

至於地球上的氧氣是怎樣生成的,其實這個問題是最簡單不過的了: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中,一開始就是一團富含氫氣以及氧氣等許多元素的星雲,在形成太陽以及各個行星的過程中,氫與氧在合適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然後又在真空低溫的環境下形成冰而被儲存起來。

在早期的原始太陽系中,應該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的原始行星都是由冰隕石給構成的,但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原始的行星之間的各種碰撞,使得各個行星所富含的物質產生了不同,越是靠近太陽的行星,在太陽的輻射之下,星球上的冰會很快地融化,或者被蒸發到太空中,比如水星和金星,由於太陽的輻射,星球上的水被蒸發到宇宙空間,然後又被太陽風給吹至地球的軌道附近,從而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

地球所處在於的軌道,剛剛好地使得地球上的冰得以融化,而又不致於被太陽的輻射所蒸發掉,因此,這也為地球上的氧氣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深埋於星球內部的冰在太陽的照射下和地心的內熱給融化在星球的表面,太陽的輻射又使得這一些原始星球上的水蒸發到星球的上空,但是幸運的是地球的引力剛剛好地將這一些蒸發到半空中的水給束縛住了,從而形成了雲層,而那一些原始的雲層在太陽射線的轟擊下,也會逐漸地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以及其它的氣體,從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大氣層,在這種情況下,地球上偶爾形成的生命,加劇了地球氧氣的增多,…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8樓:

大氣中約有98%的氧氣來自光合作用(植物從二氧化碳和水產生糖的過程),其餘部分主要**在於地球電場電流活動對水分子的電解活動。

9樓:

你好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會釋放氧氣

氧氣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氧氣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0樓:北京創典文化

2023年8月1日,是一個陽光燦爛、適於試驗的日子。普利斯特里在一個大玻璃瓶底放了厚厚一層黃色的粉末——水銀灰(即氧化汞),把透鏡聚集的陽光投射到水銀灰上。光照在粉末上形成了耀眼的光點。

普利斯特里細心地觀察,突然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粉末微微地顫動、騰躍,似乎有人在向它們吹風。數分鐘過後,在這個地方出現小水銀珠。

這可是意外的收穫!

「看來,光是燃素!也許燃素留在玻璃容器中了?」普利斯特里點燃幹木條,將它放入玻璃瓶內,想去點燃燃素。

氣體燃著了,而且燃燒得更旺,光焰更亮!他迅速地取出小木條,撲滅了火焰,把它再次伸入玻璃瓶內時,冒煙的木條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他把這個實驗又做了一次,並用排水集氣法蒐集產生的氣體。通過研究,他發現蠟燭在這種氣體中以極強的火焰燃燒;老鼠在瓶中存活時間為相同容積的普通空氣的兩倍。他並用玻璃吸管從放滿這種氣體的大瓶裡吸取它,感動十分輕鬆舒暢。

其實,他蒐集到的氣體就是氧氣。普利斯特里是第一位詳細敘述了氧氣的各種性質的科學家。但是,由於他篤信燃素說,於是推斷這種氣體必然含有極少的燃素或不含燃素,稱它為「脫燃素空氣」。

普利斯特里正準備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的時候,英國的政治家舍爾伯恩勳爵邀他陪同到歐洲旅行。

到法國巴黎後,普利斯特里立即訪問了法蘭西科學院。在那裡,他向科學家們講述了自己對氣體的研究。在巴黎期間,他還會見了拉瓦錫,在他的實驗室進行了學術交流。

普利斯特里向拉瓦錫揭示了他剛剛發現的祕密,並向他表演了製取這種新空氣的方法。拉瓦錫立即著手研究了它,並由此創立了新的氧氣燃燒理論,揭示了燃燒的本質。因而使「燃素說」徹底破產,使化學生髮生了一場革命,開創了化學發展的新紀元。

普利斯特里的職業是牧師,化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但他卻為這一學科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除了氧氣之外,他還於2023年發現了二氧化氮,2023年發現氨,2023年發現二氧化硫。

由於普利斯特里在化學方面的貢獻,2023年,他當選為巴黎皇家科學院的外國院士。

2023年2月6日,普利斯特里卒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諾森伯蘭。

11樓:新奇科學

氧氣是怎麼來的?地球一開始就存在氧氣嗎?

地球上氧氣怎麼來的?

1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地球上氧氣的**,人們一直認為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不斷補給了大氣?其實,海洋也是一個巨大的氧氣倉庫,因為水的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的,氧佔水總重量的89%,而地球的表面有3/4是被水覆蓋著的?

不僅如此,北極和南極的冰山以及高山上的冰川,那也是固態的水?在動植物體內,總重量的一半是水?一個體重為70千克的人,約含40千克的水,在這麼多水中,氧佔36千克?

沙子中含53%的氧,黏土裡含65%的氧,石灰岩裡含48%的氧,絕大部分礦物也都是氧化物?

地球上氧氣的**是怎樣的?

13樓:麥子科技大咖說

地球上的氧氣是從**來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它」產氧的

14樓:中地數媒

人們一直認為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不斷補給了大氣。其實

氧氣和臭氧是怎樣互相轉化的,氧氣和臭氧是怎樣互相轉化的就是氧氣是怎麼變成臭氧

自然條件下的氧氣變成臭氧反應條件是閃電 這就是雨後空氣清新的原因 屬於化學變化 3o2 2o3 等號上面標閃電 而臭氧不穩定,可以自己緩慢變成氧氣,當然,如果有催化劑的話反應速度會很快,比如鹵素原子 f cl br i 所以反應條件可以寫催化劑 2o3 3o2 等號上面標鹵素原子 當然這也是化學變化...

氧氣真是光合作用產生的嗎,光合作用中氧氣是如何產生的呢

你好,是這樣的,物利用陽光的能量,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澱粉,以供植物及動物作為食物的 葉綠體由於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因此葉綠體可以說是陽光傳遞生命的媒介。植物與動物不同,它們沒有消化系統,因此它們必須依靠其他的方式來進行對營養的攝取。就是所謂的自養生物。對於綠色植物來說,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它們將利...

太空空間站的空氣是怎麼來的,國際空間站氧氣是怎麼供給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麼一些

太空空間站中,宇航員呼吸的氧氣是通過兩種方式產生的。第一種是直接攜帶地面氧氣罐,第二種則是通過空間站內的化學反應生成。一 空間站中的空氣 二 液壓式空氣 三 化學反應制氣 因為空間站裡並不是真空的地方,除了失去了重力,其實別的地方和我們生活的差不多。再加上空間站裡也設計有一套完整的氧氣 系統,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