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民不識字,那麼農民之間通過什麼語言溝通

2022-07-15 08:16:52 字數 5408 閱讀 4563

1樓:

說秦始皇統一文字,並不是指文章完全不同,而是寫法不一樣。

首先6國大部分出自周王分封,文字起源一脈相承,文字順序和使用習慣是一樣的。

其次6國互相影響,寫法大致相近,只是因為地域遙遠之後略有不同,這跟清朝時期中日韓越類似,文字有很多共同之處又各自發明和創造了一些,只是讀法完全不一樣。

最後,上流社會經常會有交流,周朝時除農民和奴僕,貴族和上流人士經常來往各國,中原文化的相近讓這些來往各國的學著早已通曉不同之處的差別,類似今天的人們經常出國你也會略懂對方的語言和文字,交流不成問題,由於文化相近,甚至比今天在美國交流更容易。

再打個比喻,清末時很多學者並不懂日文,且不會日語,來往於中日幾次同樣能翻譯日本文獻。

2樓:帶你玩轉投資理財

不是,不識字跟無法溝通這是兩回事呀。你想想,我們的爺爺奶奶那一輩受教育的機會很少,字也沒識得幾個,那難道他們那一代就不能用無言溝通了?一樣的可以用當時那個年代所盛行的語言來溝通罷了,只是他們說了那麼多話,可能就算人家記錄寫下來放他們面前,他們也看不懂吧。

3樓:郜滌

不識字就是文盲,文盲肯定可以正常溝通的呀,有些語言沒有對應的文字,人家還是能正常溝通,比如說方言,鄉下很多老一輩農民也是文盲不識文斷字,人家還是可以正常的溝通交流。

4樓:嚄熵

說話和識字是兩回事,文盲也是能聽懂對方說什麼的,春秋戰國時期是貴族教育,只有貴族才有學習文字的能力

5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字和不會說話是兩件事情啊,小朋友出生後都不認識子但是先會說話啊

6樓:

文盲不識字,但是都會說話啊,再不行還可以加以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7樓:車釐子香橙

他們用神態、動作、手勢來溝通。

8樓:只有努力吧

時代的問題!

當時都有文字的!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結構出現了個體農民和什麼 5

9樓:小兔子的文集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 新興地主和個體農民 , 社會結構 由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 。

大變革:分封制向集權制轉變;大動盪;戰爭頻繁,諸侯爭霸. 大發展: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

1, 經濟方面: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新的生產關係形成。

2,政治方面:新興地主要求建立新制度

3,軍事方面:諸侯爭戰,戰爭頻繁.---為改革提供動力——富國強兵4,文化方面:百家爭鳴,思想大解放,——人才儲備,思想基礎。

春秋戰國以來中國農民的地位有什麼變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嘗試從法律的角度來**這個問題。

春秋初期,普通民眾處於分封的貴族統治下,雖然不好不壞,但是也很愚昧。

春秋,鄭國鑄刑鼎,將主要的法律固定下來,開啟了中國有記載的條文法律,同時也開啟了普及法律的國家義務。側面反映了識字率的大幅度上升。

但是,識字的人群還是極少數,普通大眾沒有因此有太大受益,劉邦約法三章,第一條影響至今,就是「殺人者死」,簡單、樸實。在漢朝的法律中,以及今後千年的法律中,這樣的法理法影響非常之深遠。不識字的百姓,也可以通過簡單推理,知道判罰是不是公平了。

再之後,宋朝的法律繁瑣而精細,但是同樣是法理法,但是更講究證據了。而且案件的複審制度,問責制度的建立,建立了一個相對照顧民生的興盛王朝的基礎。

明朝的法律非常的奇葩,主要是朱元璋,這個農民出身的皇帝,先是出了一本大誥,我記得是之後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共三本。每本都是朱元璋本人的判案,可以說是案例法的雛形,但是隨意性實在是太大了。拋開這些不談,大誥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讓農民自治,吏員不得下鄉,也就是說,如果吏員下鄉,農民可以直接逮捕,扭送司法機關。

從法律上,避免了一線的公務員對農民的直接騷擾和侵害。一群農民持大誥,可以直接上京告御狀,任何人膽敢阻攔,族誅。如果告狀成功,帶頭農民往往還會獲得特殊法律地位,只能由天子裁決其罪狀,相當於部分刑事豁免權。

當然,這種農民烏托邦在朱元璋死後就基本結束。恢復了千年以來的法理法。

清朝完全照搬明朝制度,然後加上了滿人特權階級,以及官紳特權,應該說,農民地位大幅度下降了。

當代的事情不討論,所以,就到這裡吧,歡迎繼續**,這個話題我也喜歡。

11樓:0錯了嗎

主要說春秋戰國時期農民地位的變化吧,春秋戰國之前是周朝,在周朝,社會性質是為封建奴隸制度,農民的地位與畜生無異,可以用來交易,貴族對普通農民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也就是說在當時,貴族殺人不違法,而在春秋時,這種封建奴隸制開始解體,特別是在公元前350年後,也就是商鞅第二次變法後,幾乎所有諸侯國都開始改革,進入了封建社會的封建地主階段,此時已經有了嚴格的法律,農民不再想周朝的時候一樣,任憑貴族的宰殺,交易,此時,農民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不能再用來交易和宰殺,也就是所謂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生殺大權已經不再被貴族握在手裡。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還望指出

春秋戰國時期的概況?

12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

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而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可以稱霸,先後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5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

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楚、吳、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公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

秦朝毀於農民起義,難道春秋戰國時期,就沒有發生過農民起義嗎?

13樓: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戰事頻繁,為了保家衛國已經疲憊不堪了,哪有力量再去起義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沒有農民起義。他的主要原因是,春秋時期因為三代的社會主題是氏族,每個家庭都氏族的一部分。雖然氏族內部也有剝削的存在,但是大體上來說還是比較和睦的,沒有暴動。

15樓:小輝先生

先秦時期的生產力落後,直到春秋末期才出現家庭生產的形態,自耕農階層還沒有完全型成,主要還是以氏族的形態存在,秦朝小農經濟才興起,秦朝起義領袖也不屬於農民階層,陳勝屬於破落貴族,項羽屬於六國貴族,劉邦應該屬於小地主階級,劉邦父親能納妾,劉邦弟弟能外出遊學,可見家庭條件還是不差的!

16樓:筆bbbb記

春秋戰國時期本身就是亂世,各個諸侯之間都打了幾百年,農民根本沒機會插手戰爭,因為諸侯之間有軍事力量,農民不想找死那就老老實實種地,不然想和諸侯結仇?

17樓:來自地壇成熟的龍柏

最主要是秦軍主要兵裡不在咸陽,自己網上查去。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社會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18樓:匿名使用者

統治者增強國力進行爭霸戰爭的需要

19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關係不適應先進的生產力

20樓:匿名使用者

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

21樓:day郭怡彤

,。沒考慮考慮家門口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

戰國時期七國打了幾百年,為什麼卻沒有發生農民起義?

22樓:蘇戎啟

發生農民起義需要有一定的條件,農民起義主要是階級矛盾激化到了一定程度的產物,戰國時期雖然打了幾百年,戰爭雖然連綿不絕,但是階級矛盾卻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沒有發生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發生的條件並不具備,沒有剝削**,百姓也能生存下去,人心淳樸,故而沒有發生農民起義。

戰國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首先諸國林立,沒有形成統一的**集權的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領土面積沒有後世統一的國家那麼大,諸侯國實現國家的治理是通過手下的大夫,權力是向下的,也就說權力比較分散,諸侯很難直接壓榨人民,而是通過向下一級的**來實現國家的管理。因為國家小人少,下級**和百姓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密切的,這也就是說百姓的利益訴求可以得到實現,那麼矛盾自然很難堆積。

此外春秋戰國的思想還是以民為本,重視平民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生活無憂。人心淳樸遇到自然災害或者衣食無著的時候,鄰里之間都會互相幫忙,所以說人民心裡沒有通過起義來生存的概念。此外,戰國時期各國都在打仗,人是重要的財富,所以各國對百姓都是比較好的態度。

諸侯為了獲取民心也不會對治下百姓太剝削,故而人民沒有理由起義。

雖然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國家,階級之間的差別很大,但是階級矛盾以一種相對和緩的方式解決,那就是百姓可以向上反映,沒有催化階級矛盾的催化劑,故而農民起義並沒有發生。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不具備發生農民起義的條件,各國之間都各自為戰,沒有統治階級失敗的原因,沒有一個具體可以依靠的國家,也就不存在推翻的問題了。

24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春秋時期是貴族政權,戰國即使一些出身微寒的人可以走仕途參與政事,但**依然是以貴族子弟為主,當時一方面是戰國的賦稅沒有到農民不能承擔的地步,不是不能活下去必須起義造反,再一方面,戰國時期各國面積都比較小,如果發生起義可以很快鎮壓。

25樓:fcq久居我心

戰爭四起,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有心想著起義,本來都已經很痛苦了,再去起義,不是更艱苦。但是也可能有小小的起義,只是在地區,沒有涉及到全國,所以沒有記載吧。

26樓: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人力,資源,制度,經濟,文化認知,生產力這些方面都沒有達到可以滅國的要求。而且也不具備起義的條件。

27樓:蘇可欣丶

戰國時期國家大多都比較小,起義的話很容易被鎮壓下去,所以很少有爆發大的起義,但是後來國家面積大了,自然而然就管不過來了。

28樓:

春秋沒有農民起義主要是因為氏族還是血緣紐帶,農民沒有形成獨立的階層;戰國沒有農民起義主要是因為授田制正在推行,所以就還不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啦

29樓:夏季蟬鳴

戰國時期農民這個感念還未完全成型,小規模的暴動也不來自與平民而是貴族,因此並不能成為農民起義。

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左右,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500字左右

我可以給你講很多個故事,不過還是告訴你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吧,去搜尋下網上專公開版的史書,推薦屬三部 史記,以人物為分類的紀傳體,講的是展示人物個性的小故事。資治通鑑 以年代劃分的史書,講的故事以權謀為主,戰國策,以政治勢力劃分章節,講的故事更是過分,屬於陰謀型別了。每個故事篇幅也大概就是你要求的長短 ...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怎麼滅亡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是何時被周王室封為諸侯國的?最後到底是被楚國滅的還是被秦國滅的?

最後越國遷都福建 戰國前閩之越王和閩之東甌越王 閩 越王玉前333 前 越國遷都福州 徙居越遷山 今福建省長樂縣 甌閩 越王宰勳前333 前 甌閩遷都甌江 今福建建江閩江上流,今福建武夷山 閩 越王尊 甌 越王偉 閩 越王親 甌 越王鴻業 閩 越王恆 甌 越王海宇 閩 越王朝 甌 越王伯歷 閩 越王...

歷史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韓國或韓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 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專子 魏獻子和韓屬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 魏 趙三國與秦 楚 燕 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 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 滅鄭國後遷新鄭 今河南省鄭縣 應該說,經過激烈的兼併戰爭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