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鑑腸 《楞嚴經》雲 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有什麼含義

2022-08-01 00:08:00 字數 5071 閱讀 3582

1樓:以何為心

只要我們信願唸佛,便可蒙彌陀願力加持,帶業往生,橫超三界。眾生唸佛大多以生滅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從阿彌陀佛的清淨平等心流現出來的。這清淨無染的佛號似清水珠,投到眾生不清淨的心裡,能令眾生濁染的心漸次澄清。

所以古德常雲: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憶是記持不忘,念即系緣在懷。

我們二六時中,動靜閒忙,行走坐臥,掛念這個名號。就好象很重要的事情繫於心內,縱然忙碌,亦深心密憶,前事宛然不失。憶佛之心也是這個樣子。

唸佛的念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今心就是當下之心。唸佛要用當下的心去念,全心去念(心外無佛)。不是僅用口去念(不可寫成「念」)。

佛號從心裡流出來,從口裡念出聲,再從耳朵聽進去。心、口、耳的內迴圈要有心靈力量的貫注(佛外無心)。憶佛唸佛要有這樣的情懷:

我一孤窮的浪子,要回歸慈母的懷抱,本有的故鄉。異國他鄉的伶仃飄零是怎樣的苦難歷程,真是不堪回首。喜聞極樂故鄉的訊息,獲悉故土有無盡的莊嚴,有諸上善人為嘉朋勝友,即以至誠懇切的心念佛,矢志求生彼土。

如是持念,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以如子憶母的誠心念佛,必定能見阿彌陀佛。見佛有兩類:

一是現前見佛,一是當來見佛。現前見佛就是當生執持名號,功夫得力,能所消泯,契入唸佛三昧,親見阿彌陀佛。或在定中或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

2樓:慧敏

當您一念惡生起時,同時記起唸佛,那漸漸的就會轉惡念為佛唸了.這個佛念就如同是清珠,這個惡念就是濁水.所有不用怕水濁,只要您願意把自己的清珠投入水中,濁水自然會變清.

把唸佛投入到惡念裡,惡念自然會減少,佛念自然是增加.成佛有望呀.

濁水鑑腸:《楞嚴經》雲:「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有什麼含義?

3樓:射手星星火炬手

當您一念惡生起時,同時記起唸佛,那漸漸的就會轉惡念為佛唸了.這個佛念就如同是清珠,這個惡念就是濁水.所有不用怕水濁,只要您願意把自己的清珠投入水中,濁水自然會變清.

把唸佛投入到惡念裡,惡念自然會減少,佛念自然是增加.成佛有望呀.

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什麼意思

4樓:餵食小分隊

意思是眾生如果能憶佛、唸佛,他就必定見佛。佛是一直在憶念著我們的,如果我們唸佛了,那麼佛和我們就互相憶念,自然而然就不會分開。

「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出自《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以兩個人互相憶念的比喻來給我們說明唸佛法門的道理。佛對所有唸佛人都加以庇護,只要我們內心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真正地去憶佛、唸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佛的迴應。

擴充套件資料

《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節選:「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文章以兩個譬喻來說明唸佛法門。第一個譬喻是以親友關係作的譬喻。第二個譬喻是以母子關係作的譬喻。

要比上一個譬喻更進一層。譬如有二個人,有一方特別關心另一方,無論何時何地,一直在想念著對方;而對方卻不放在心上。那彼此之間即使相逢、見面,也註定無緣。

通過以上兩個譬喻來比喻佛一直在想念眾生,要想度脫眾生,而許多眾生因為業障太重,智慧太淺,暫時同佛無緣,所以佛也難以度脫他們。

倘若這兩個人相互憶念,甚至互相間都想得很苦,都想早日見面,見了面後根本不願再分開,這樣的話,直至終生想念,甚至發願生生世世永不分離,好像影子跟人一樣,再也分不開。比喻眾生由於佛的世世教化,開發了智慧,發願要最終成佛,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兩人總不分開。

5樓:簡樂之旅

唸佛即是換心

凡夫心裡裝的是五欲六塵,貪嗔痴慢

如果我們能用一句佛號換掉凡夫心

念念在佛號上,那麼根據共振理論或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也畢竟成佛,見佛

也就是見到真正的自心。

6樓:夢中的五臺

這句話是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中的一句話。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的宗旨也是勸人唸佛的,其方法就是最後的一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你提的那句話意思是:如果眾生的心憶佛唸佛,現在或者將來,必定能見到佛的。也就是念佛是一定能往生淨土的,而往生淨土是靠阿彌陀佛來接應的。

至於憶佛唸佛,那不是一般的持名唸佛,而是開示了一種新的唸佛法門,也就是無相念佛。無相念佛不是用意識唸佛,而是用末那識唸佛,從而沒有唸佛的相狀,但自己知道自己在念佛。無相念佛的法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但是一旦做到,你就能開悟明心,也就是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真心,那才是真實的法——其他的法都是虛幻不實的。

如果真的做到無相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立刻達到無生法忍的境界。

7樓:匿名使用者

心中有佛一定能見到佛。也就是見本來面目。

8樓:善求明心

有一本書專門講解這句話的,包含這句話的前後一大段。無相念佛。蕭平實著。某x寶有人售。被點贊最多那個人的解釋就是摘取了此書一小點點的部分。全書很薄,看完你就懂了。

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必須清淨心才可以見麼?佛現前,清淨人可見,不清淨人不可見麼?

9樓:t深深海底行

後面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是則名曰:香光莊嚴.....」

如上,這裡的「見佛」,不是見到佛的報身:真金色,三十二相.....而是見法身佛:開悟明心。

因為時時刻刻想著佛,猶如遠遊的兒子思念父母。這樣憶念下去,就總有一天會在無需藉助方便善巧(比如參禪等方法)的情況下開悟明心。這就是憶念佛的功德(不假方便的「假」,是「藉助」的意思:

假借;「自得心開」,是「自然而然開悟明心」的意思)。

接下來,大勢至菩薩說:「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往生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由此結束《唸佛圓通章》。

直譯如下:

我在因地的時候,就是這樣以憶佛唸佛之心而開悟的(無生忍,是悟後的功德受用)。所以今天我在這裡用這個法門,攝取唸佛人往生淨土(往生之後,遲早必定開悟)。佛現在問:

哪一種方法能令人圓滿通達成佛之道?我沒有什麼選擇:我認為:

制心一處,六根不去攀緣萬法,只剩下憶念佛的這個清淨的念頭,由此修得唸佛三昧。這是第一善巧的法門。

如上,《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被納入「淨土五經」。是修淨土法門的五部根本經典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通篇講「憶佛念法」:不是出聲誦出佛號,甚至不是默唸。而是在沒有語言文字及佛的形象的情況下,思念佛的念頭一直持續(淨念相繼)。

當然,除非睡著或者專注於別的事的情況下才暫時不再「淨念相繼」。所以還是需要功夫的。

但是,如果是第一次遠離家鄉的人,思念父母家鄉的念頭很強烈,擋也擋不住;熱戀中的人思念情人更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思念,念頭擋也擋不住。可是,又都不會口中誦唸父母家鄉情人的名字。

這才是《圓通章》所說的唸佛。大多數人都不會對阿彌陀佛有「這樣深的感情」。憶佛的念頭很難「猶如泉湧」,擋也擋不住。

很難做到「淨念相繼」。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而得往生」「唯大福德始唸佛」-------普通的唸佛法門已經是這樣,何況甚深微妙的「無相念佛」。

所以,建議修學者先和佛「培養感情」:多看看講述阿彌陀佛或者其他佛如何慈悲的經典,多想想佛無始劫以來為了我們做出的犧牲(無一時非捨身時,無一處非捨身處):這算是念佛法門所需要的「善根」「福德」吧。

10樓:自縛作繭

樓主你這是自問自答啊.叫我們怎麼迴應..╮(╯▽╰)╭

11樓:蓮花葉

他來了...你也見不到....

佛法建立在因果上,著相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嗎?還是**人

12樓:法藏

唸佛是因,成佛是果!

"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什麼意思?

13樓:以何為心

「如果有人發心憶念佛陀,現在或者將來,一定能見到佛陀。」

關於唸佛,《佛藏經》裡有這麼一段開示:「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

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複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

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

複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唸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唸佛。

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

此則名為修習唸佛。不可以色唸佛。何以故。

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唸佛。

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唸佛。

」35天行般舟彙報-彙總

有沒有人不念佛成佛的

14樓:施巧鑲

不念佛根本就不會想成佛,想成佛的心沒有,向佛學習,向佛靠攏,與佛相應的心沒有怎麼成佛?這個唸佛並不是指嘴上唸佛,而是指憶念佛,憶念佛的功德。經典上說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憶佛唸佛最終的結果就是成佛。

15樓:

是真名字嗎?我也姓柳

法師開示:一邊殺生一邊唸佛,行不行

16樓:8萬4千法門

早晚課都念《彌陀經》最好,這是專修專念。《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早晚課是不是要加念《心經》及大悲咒?如果專修的話,可以不必加這些經咒進去。《心經》及大悲咒應當放在日常生活當中。

生活當中怎麼修?《心經》是觀空,你真正能看得破放得下,就是受持《般若心經》。大悲咒就是大慈悲心,能夠用大慈悲心,見到一切眾生有苦難就全心全力幫助他,捨己為人,那就是大悲咒。

如果你做不到,天天念這個咒沒有用處。蚊子來咬你,一巴掌打死,哪有大悲心?大悲咒就白唸了,這個要懂。

所以念大悲咒為什麼不靈?沒有大悲心。念《心經》不靈,沒有看破,沒有放下,諸位明白這個道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