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來歷,出處,緣由

2022-08-09 17:42:02 字數 4975 閱讀 7427

1樓:花辰月夕

金聖嘆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為什麼呢?

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也因為水滸裡多打打殺殺,意氣用事,怕年輕人學壞,三國多杜撰,讀過正史的人覺得誇張太過。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這前句話好懂: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2樓:歌舒雁離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

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3樓:

水滸重情義,少年看水滸會意氣用事

三國重謀略,老人讀三國會百般猜疑望採納

4樓:渃小柒

水滸比較暴力嘛,所以小孩子不要看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5樓:匿名使用者

少不讀水滸,老來不讀三國是一句自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一、少不讀水滸的原因:

1、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2、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二、老不讀三國的原因:

1、「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2、「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3、「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6樓:匿名使用者

聽到老師告訴你答案,原來如此!

為什麼「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7樓:琦時很有趣

為什麼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這前句話好懂: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

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讀三國」,就是因為三國一書有太多的人世滄桑與人生感慨在裡面,老年人讀了難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實,《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調寄《臨江仙》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們以這樣的心態來讀這部書,則少也可讀,老也可讀。質之高明,不知以為如何?

9樓:稀硝酸

這句話應該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它的的意思是:少年不研究水滸傳,年老時不看水滸傳。

少不看水滸:因為少年時可能會看不懂水滸,水滸背後的一步步經營計算,一個個伏筆暗示,一次次逢場作戲,少年的經歷不足,閱歷不足,可能感受不到,理解不來水滸的深刻內涵,卻只能覽些豪俠義氣,做人的皮毛而已。

老不看三國:因為你看到的早已不是三國了,書中的陰謀陽謀,忠肝義膽,那些古典的純粹,在你眼中不過一張虎皮,恢弘有餘,年輕時可以看得是眼界和選擇,年紀大了,這些東西又怎敵得過生活。

10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精力充沛的年齡不要學著犯上作亂,智力充沛的年齡不要想著爾虞我詐。

11樓:

問題問反了,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個說法,由來已久,我不太清楚具體的出處,但是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是讀懂了這兩部書的,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特點,包括四大名著在內的傳統著作,通常會有一明一暗兩條主線,就像易經中的陰陽兩面,畢竟我們文化主要易禮而來。水滸這部書,主線內容講的,友情圈子中的忠義,性格的張揚,描寫的手法講述了很多暴力、義氣之爭,打破俗世常規,暗的一條線講述的主要是謀略詭計,權利利益的爭奪跟圈子之間的血腥鬥爭,少年時代,讀這個書不管是通明或通暗線,對於少年人的成長學習都是有著錯誤影響的。

三國,題材很大,內容也可以說四大名著中最為豐富的,雖然表面主線講的是巨集觀的忠義但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都涉及到了,實話實說這本書,我沒讀通,可能是性格可能是水平問題,曾有人說,每個人的三國都不同,有人看到的是忠義,有人看到的是權謀有人看到的是奮鬥,有人看到的是兵法戰爭等等,在我目前看來主線講的還是奮鬥。其中不管老年人看懂的是什麼,其意義都是和老年人應有的知天命、恬靜生活是不符的。這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 什么含義

老不看三國,是說,人上了歲數,見多識廣,老謀深算,再看了三國演義,如虎添翼,更能夠出謀劃策,如果謀反就不得了。少不看水滸,是說年輕人血氣方剛,看了水滸,學了書中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容易惹禍。少年衝動,水滸多豪情 老年世故,三國多狡詐 少年衝動,水滸多豪情 老年世故,三國多狡詐 就是說,血氣方剛的時...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會這麼說?

中國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很多經典著作。相信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也或多或少有過涉獵。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因何而來,又有著怎樣的意思呢?其實這句話也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水滸傳 講的是起義造反的故事,血氣方剛,怒火中燒,看了很容易讓人氣血上...

中國有句俗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請結合《水滸傳》中的有關情節,談談你對「少不讀水滸」這句話的理

水滸裡面所塑造的好漢形象都是一幫無法無天的人,動輒就是大打出手,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看了 水滸 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因為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而 水滸 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 水滸 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 該出手時就出手 風風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