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百里者,宿春糧的適什麼意思

2022-08-22 16:02:55 字數 4464 閱讀 6148

1樓:金牛咲

適:去,往。

整句意思是: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

出自戰國莊周《逍遙遊》,原文選段: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譯文: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隻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

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腐敗社會環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現實的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文章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

此文主題就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2樓:帥氣的小宇宙

適百里者,宿春糧中的適意思往;去。原句出自於戰國莊周的《逍遙遊》。

原文: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白話譯文:

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

」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隻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

3樓:末年如歌

適:往;

宿:夜;

舂:舂米,把穀類的殼搗掉

舉例說明《莊子》的文學特色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言論著作總彙。莊子即莊周,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隱士,宋國蒙(今中國中部河南商丘)人。《莊子》經過漢朝劉向的編定,共有五十二篇。

現在版本的《莊子》只有三十三篇,分三部分,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是晉人郭象所定的版本。

《莊子》內篇思想比較系統,文字風格也很一致,而外、雜篇內容則很豐富,但風格有了一些差別。內容思想接近《老子》, 是道家的重要經典。

到了唐代時,因為皇帝將老子李耳尊為祖先,所以尊崇道教,《莊子》因此也被尊為《南華真經》。《莊子》註釋版本較多,郭象的《莊子注》最有名。清代人郭慶藩著有《莊子集釋》。

莊周深切地感受過社會變革和戰爭給帶來的痛苦與災難。他認為痛苦的原因是聖人們制定了禮樂,引起了競爭。而提倡仁義又造成虛偽。所以是仁義禮樂損害了人的天性。

莊周和老子同樣認為上古時人性樸實,沒有戰爭與爭鬥,生活安逸。所以應該拋棄禮樂,斷絕仁義。

莊周寧可貧窮,也不願去做官,認為那會喪失本性和自由。但莊周又不主張遁入山林,主張在現實生活中保持超脫的境界。他鄙視名利,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差別都沒有意義。

只有「道」使得天地萬物相通為一,知道它們相通為一,就是得道。得道者不必貪生怕死。所以莊周在妻子死後還「鼓盆而歌」。

《莊子》用很多寓言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哲學觀點,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

《莊子》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的虛偽行為,在似乎矛盾的言論中有著深邃的智慧,當然也有對人生悲哀態度和對社會的失望。只好寄希望於心靈的純淨,追求逍遙的內心境界。

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莊子》的一大特色。戰國文章,普遍多假寓言、故事以說理,但僅僅作為比喻的材料,證明文章的觀點。《莊子》不僅如此。

從理論意 識來說,莊子這一派本有「言不盡意」的看法,即邏輯的語言並不能充分地表達思想。與此相關,在表現手法上,許多篇章,如《逍遙遊》、《人間世》、《德充符》、《秋 水》,幾乎都是用一連串的寓言、神話、虛構的人物故事聯綴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動物的對話中,這就超出了以故事為例證的意義。而且,作者 的想象奇特而豐富,古今人物、骷髏幽魂、草蟲樹石、大鵬小雀,無奇不有,千匯萬狀,出人意表,迷離荒誕,使文章充滿了詭奇多變的色彩。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 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傳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蜩與學鳩笑之曰: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 至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春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逍遙遊》)

《逍遙遊》的宗旨,是說人的精神擺脫一切世俗羈絆,化同大道,遊於無窮的至大快樂。所以文章開頭,即寫大鵬直上雲天,飄翔萬里,令人讀之神思飛揚。

《莊子》的文章又富於抒情性。如果說《孟子》的感情是在清楚的邏輯表達下執行的,那麼《莊子》的感情,卻往往是無端而起,迷茫恍惚。在上面所引的文字中,已經 可以看出這一特點。

此外,《莊子》中常表現出傷感的情調,如《至樂》中的一節: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消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

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 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至樂》的宗旨,是以死為痛苦人生的解脫。這種厭世思想,實際是因為對人生有完美的期望,所以所見皆是痛苦。這一節寫莊子對髑髏的一連串發問,便是充滿了人生的傷感。

《莊子》的文章結構,也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 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彙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有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後代文人在思想上、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取自

5樓:匿名使用者

以死勸生,這對世人作向死而生的規誡,與《莊子》內篇取不同話題諷喻勸世之風致並無不侔。生死影從,《至樂》由死的 無所待 警誡 有所待 的生,其初衷在於使生人更大程度地進於 無所待 的 天樂 之境,而較小程度地為 有所待 的際遇所牽蔽。

閱讀《逍遙遊》,回答下面問題:1.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

6樓:匿名使用者

1.作者反對。大鵬、野馬、塵埃,以及天地間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氣息「相吹」的。而蜩與學鳩同是屬於「生物之以息相吹」之類。

差別只在於「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春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罷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樣,所適的遠近不同,它們所憑藉的條件(即所待)也是有區別的。所適越遠,所要憑藉的條件就越是充足,如將要「圖南」的大鵬必須有「風斯在下矣」「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的條件;而「決起而飛,搶榆枋」的蜩與學鳩所憑藉的風(或其他條件)比起大鵬就小多了。

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逍遙。(意對即可)

2.都作了否定。否定後者好理解,關鍵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為「鯤鵬展翅」早巳作為積極的意象被人們廣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講述這一寓言故事時,突出的不是鯤鵬本身,而是風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對風力作用的突出,實際上就是對鯤鵬的否定。作者寫了「笑」的雙方,對「笑」的一方蜩與學鳩、斥安鳥、宋榮子都作了否定,對被「笑」的一方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也都作了否定,並且對順便提及的野馬、塵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說是:

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說是:莊子「笑」萬物!

(意對即可)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麼意思,行百里者半九十什麼意思

行百里者半九十 意為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一件事情快結束了,也不能放鬆。勸戒用語 至於場合,知道意思就知道怎麼用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什麼意思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出專 自 戰國策 秦策屬五 詩云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行百里者半九十什麼意思

行百里者半九復 十拼音 x ng b i l 制 zh b n ji sh 解釋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出處 戰國策 秦策五 詩云 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例句 1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百里負米的負什麼意思,《百里負米》的故事。

負,背的意思。百里負米的故事,是說孔子的學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孝敬父母。百里負米的負是揹著的意思 百里負米 的故事。仲由 早年 家中貧窮,自己 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