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清廷為何沒用袁世凱的小站新兵

2022-09-02 22:30:30 字數 4371 閱讀 1461

1樓:山下乃古

朝廷是用了袁世凱的軍隊的,不過袁世凱自有其個人的對策。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其新建陸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並稱為"北洋三軍"。

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袁世凱任山東總督,遠離主戰場,避免了當炮灰;更重要的是袁世凱懂得儲存實力的重要性,他對朝廷軍令陽奉陰違,不僅派軍赴京一步三停,而且動輒以山東危急為藉口拒不出兵,他不但不遵號令對抗洋人,反而大肆鎮壓義和團,並藉此換得山東平安,博得洋人賞識,為其以後收拾晚清殘局換得了國際支援。在袁世凱儲存了實力的同時,聶部、董部都遭重創,袁世凱從此成為了清廷的首席武官,地位舉足輕重。

袁世凱之所以能利用八國聯軍進京之際掃除競爭對手,儲存實力,源於他的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理性的處事方式。袁世凱對於時局的判斷異常的準確,他深知朝廷打不過洋人,所以不能趟這趟渾水,既然洋人勢力不可卒除,那麼維持良好的關係便是關鍵。那麼他就不存在這樣的顧慮,即不遵朝廷號令,會喪失朝廷支援?

而這正是袁世凱的精明之處,袁世凱知道一旦開戰,在直隸的兩股新軍會遭到重大打擊,一旦實力受損,他的小站系就成了朝廷唯一可以倚重的軍隊,到時朝廷不但不能打擊他,還得更為倚重他,不僅不會責備他消極迎戰,還會感激他儲存了實力,不使朝廷沒有可用之兵。事實證明袁世凱賭對了,他既儲存了實力,又沒有受到處罰,反而更得重視,這是袁世凱一切唯實力的政治原則的一次重大勝利,也奠定了袁世凱日後在清廷的至高地位。

2樓:匿名使用者

吸取了吳三桂的教訓!

在八國聯軍入侵時,袁世凱的新軍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3樓:茅廬論古今

因為袁世凱早就企圖開始造反,篡權奪位了,於是根本就沒有救援的打算。

4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滿清朝廷對西洋各國統統宣戰,東南地區各督撫認為朝廷這個是亂命,遂與列國仍保持和平狀態,這就是「東南互保協議」。

5樓:**社會奇聞

首先,那時候袁世凱的勢力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實力根本沒法與八國聯軍相抵抗,所以只能儲存實力。另外,袁世凱也想借外國人的勢力削弱當時統治者的實力,好讓自己有朝一日坐上皇帝。

袁世凱能抵擋八國聯軍嗎?

6樓:徐逢讀書

八國聯軍侵華時,袁世凱不顧朝廷催促,遲遲不派援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手下的小站新軍戰鬥力雖強,但他如果遵從命令馬上增援,實際上是以卵擊石,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袁世凱首先,袁世凱瞭解自己手下幾千新軍的實力,無論是從裝備還是戰鬥力來講,都無法與八國聯軍抗衡。這方面他已有了前車之鑑,別的不說,他的軍隊與李鴻章的海陸軍是沒法比的。而在五年前的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的海陸軍就敗給了日本人。

中間拄柺杖者為李鴻章

清朝依賴的軍隊是榮祿統帥的武衛軍,總兵力大約6萬人,後擴充到8萬人。武衛軍於2023年整編成軍,實力最強的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其次是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武衛右軍是新建陸軍,駐兵天津小站,所以又稱小站新軍。

此外還有武衛後軍、武衛左軍、武衛中軍。

八國聯軍侵華時,袁世凱的軍隊被安排在山東,正面抗敵的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也就是淮軍武毅軍。

聶士成軍的戰鬥力是袁世凱軍的四倍以上,最後全軍覆沒。袁世凱不派援兵的行為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滿,但他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說是山東境內有英德聯軍數千人,正虎視眈眈覬覦濟南,他要確保山東境內安寧。儘管如此,他又說自己準備發兵北上勤王,以此表達他的忠心。

然而事實上,直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他的「勤王之師」也沒有離開過山東半步。

袁世凱(劇照)

從實力上來看,戰鬥力遠不如聶士成軍的袁世凱當時如果站出來北上增援,也不會贏得戰爭的勝利。

7樓:流浪的毛小孩

當然抵擋不了了,袁世凱憑藉自己所有的軍事力量去抵抗八國聯軍簡直是做夢,那時候清**內憂外患。一些軍閥也只是為了個人私利而已。

8樓:

我覺得袁世凱還是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當時八國聯軍來侵略中國來勢洶洶,以中國當時的人力,財力以及兵力這方面來說根本抵擋不住。

9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可以抵擋幾天,只是放慢八國入侵的腳步,但是從最終上是抵擋不住的,當時的武力太差了,也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

袁世凱的小站新軍扺抗八國聯軍,有沒有打勝的可能?

10樓:diamond碩

我覺得沒有可能,這和袁世凱的經歷有關。袁世凱我們都知道,我個人覺得袁世凱最出名的,可能要屬於當年的一批貨幣,像電視裡面,經常看到大洋的一種,後來人們俗稱的袁大頭,當然,這都是次要的。現在的人民對他的評價都可以說是極低了,當然,這也是事出有因的,袁世凱竊取了我們革命第一次的成功的成果。

就憑這一點,他已經可以讓無數人唾棄了,那麼話說袁世凱當初面對八國聯軍的時候,態度是怎樣的呢?

其實都應該知道,如果他態度強硬的話,八國聯軍也不至於如此猖獗,那個時候袁世凱手底下的兵有多少,具體有多少兵馬。我們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值,但是如果在當時他真逼一回,說要對抗八國聯軍,那可以說,想要對抗八國聯軍區區幾千人還是很容易的,畢竟當時的他是唯一一個有大量正規軍隊,還有在當時比較先進的**的人。

而且別的不說,在當時如果有人能帶領人民去打八國聯軍,並且有足夠的補給物資,那麼中國那麼多人,區區幾千人還是很容易的,八國聯軍說是八國,看上去好像很可怕的樣子。實際上呢,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八國聯軍其實也就那麼幾千人而已,幾千個由八個國家遺留下來的,貪得無厭的人。而當時的袁世凱為什麼不直接去反抗去帶頭,來對抗這區區的幾千人的八國聯軍呢,其實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敢,因為八國聯軍背後的人是他惹不起的,雖然八個國家留下來的人,並不一定有他們國家內部人員的支援,但是他並不敢賭,第二點原因就是又牽扯到了個人的利益了。沒有八國聯軍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在國內比較有知名度的人而已,而有了八國聯軍之後,他是什麼人呢?他在華人裡面可以說是明面上的皇帝了,所以不管是任何一個理由,他都不會去帶頭反抗八國聯軍。

11樓:居李夫人

袁世凱其實是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人。所以說他的軍隊應該也是不能抵抗八國聯軍的。所以說最後失敗了也很正常。

12樓:橫掃千軍

袁世凱的小站新軍打勝仗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畢竟八國聯軍他們不論是從**裝備上還是人員數量上,都是挺龐大的。

13樓:過冬

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如果去抵抗八國聯軍是有可能打勝的,但是他並沒有去抵抗,令人很遺憾,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袁世凱等人袖手旁觀,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14樓:大朋友不是很大

既然談到八國聯軍攻打北京,那不得不提這一段歷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是義和團運動,列強們以義和團運動,鎮壓義和團之名,藉機侵略中國。

當初義和團興起時,英國害怕自己在長江流域的利益受到影響,於是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與西方列強們合作,與各方列強簽訂《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意思就是以後上海租界由各國保護,長江及蘇杭由各地督撫保護。這樣英國列強在長江流域的利益不但不用受損還有人保護,一舉兩得。等到清王朝向西方列強宣戰時,袁世凱等人也加入了這一條約。

正是這一條約,在列強們入侵北京時,他們才沒有採取行動,一方面他們也害怕義和團運動鬧到自己的地盤,損害自己的利益。

至於袁世凱,他也是在這一條約中的,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附庸,還沒有掌控大權。我們都知道後來袁世凱當了皇帝,從這可以猜測他一直都是想當皇帝的,如果這個時候袁世凱前往支援,擊敗了列強,那麼勢必會鞏固清朝的統治,這樣就不利於自己做皇帝。袁世凱想要成為皇帝,必須時清朝滅亡,顯然他這樣做就是想讓清朝滅亡。

然後等到自己掌控實力時,就有機會當上皇帝。還有就是他如果前往支援不僅什麼好處都沒有,還會削弱自己的實力,打過了還好,打不過列強就是全軍覆沒,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袁世凱是不會去做的。

說到底,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15樓:情緣丶系千里

因為懦弱打不過,也是為了擁兵自重,保持自己的實力爭取權勢

16樓:匿名使用者

害怕,慫了,裝備不如人家精良,士兵也士氣不振,袁世凱更是野心勃勃恨不得清朝滅亡

17樓:小姐姐獅子座

實力差距吧,當時八國聯軍的**軍備都是比中國好的

18樓:餘生

雙方力量相差懸殊,沒有人願意去送死

19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津攻防戰期間,整個直隸的清軍被打崩潰,實力懸殊

20樓:邸衣

對方的勢力太強大, 怕全部被淪陷

21樓:無為阿晨

不僅是袁世凱在袖手旁觀。當時其它東南九省的督撫也都是袖手旁觀

為何他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卻做了縮頭烏龜?

八國聯軍盜走了多少圓明園文物,八國聯軍從中國拿走多少金銀 文物?

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於8月28日,八國聯軍在皇宮閱兵,各 隊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集結列隊通過天安門 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依次有俄軍 日軍 英軍 美軍 法軍 德軍 意軍 奧軍等3170人,軍樂隊吹奏各國國歌 樂曲。這是對中國的嚴重的侮辱,對中國主權的踐踏。閱兵之後,各 官重新回到皇宮,以...

八國聯軍搶中國多少國寶八國聯軍到底偷走了中國多少國寶

中國究竟有多少國寶流傳海外?又有多少宮廷珍籍流出皇宮?日前,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專家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向斯完成了專著 故宮國寶宮外流失祕籍 由中國書店出版集團出版。這部迄今為止最為權威的研究和考證故宮國寶流失宮外情況的書籍,是向斯3年前申報的故宮博物院研究課題。在故宮任職24年的向斯破譯了大量國...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哪八國?

火燒圓明園 英文 burning old summer palace,法文 burning vieux palais d t 歷史上圓明園遭到劫掠曾發生兩次,第一次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第二次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入侵北京,為消贓滅跡,掩蓋罪行再次火燒圓明園。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