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

2022-09-14 08:57:21 字數 5362 閱讀 5846

1樓:滄月楚歌

作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家長個個是疼愛有加,放在手心怕飛,含在嘴裡怕化。無節制地滿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

可以說:孩子的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同時,我們在對待孩子任性的問題上,也應充分理解幼兒獨立性的發展規律。

關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反抗期」。 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對著幹,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

有時好像故意與大人「唱反調」,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你讓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讓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慢慢的這種情形依然延續,孩子經常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當大人提出某種要求時,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髮育現象。任性常常是由家庭的嬌寵造成的,也是與孩子某一時期想獨立的心理特點有關。

為了改變孩子的任性,不妨可以試試以下的幾種方法:

一、創設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絡,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於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所以培養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我們應該多為孩子提供磨練的機會,儘量減少對孩子的百般呵護。

以便讓孩子在交往中能夠自己去克服困難,鍛鍊意志,增強獨立的意識。從而學會並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幫助別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轉移興趣法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當孩子任性起來,非要這要那時,應該利用當時的情景特點,設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興趣點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尤其要教育幼兒在出現不良情緒時,不能將自己長時間地束縛在引起自己不滿的地方或活動上,要讓他們學習運用轉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緒,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衝突時,不能將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衝突或挫折的情緒之中,而應該儘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活動中去。以便使他忘卻那些不合理的要求。這種「興趣轉移法」不僅使幼兒的情緒得到良好的發洩,還能使幼兒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因材施教、正面引導如果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孩子可能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展便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的同時,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則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採用強硬手段。

其實孩子有點「不聽話」並非壞事,往往這種孩子興趣廣泛,有獨立見解,適應環境的能力強,心理髮展也較健康。面對孩子的任性,我們可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童話、故事、寓言裡面的道理來教育孩子。並利用故事中的榜樣和現實生活中的任性相對比,讓孩子從內心裡拒絕任性。

說他不會像某某一樣任性,從而達到我們企盼的結果。

四、做孩子的榜樣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在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長教育觀點要一致。

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形象。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亂許諾,也不要用欺騙的語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誤以為大人心虛、沒理,從而更放縱自己任性的行為。同時,家長不要寵慣、溺愛孩子,以免助長孩子任性的行為。

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們要捨得拒絕,切莫輕易滿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曾對已為父母的人說過:「你知道不知道用什麼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慾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慾望將無止境地增加,那任性也就讓你無法收場了。

「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凡事都有一定的規矩和界線,什麼是該做的,什麼又是不能做的。從小我們就要給孩子指出來?

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先置之不理,後循循善誘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以至哭鬧、撒潑時,大人千萬不要急著去哄他,去抱他,可暫時不予理睬,先讓他把所有「本事」都使出來,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這樣,也會讓孩子深刻明白到:

他的「哭」、「鬧」「小脾氣」是不會起到絲毫作用的,他自然就會罷休。事後,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孩子的任性行為中,有時會蘊藏著積極的因素。

六、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孩子吃飯時很多家長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或者是做了麵條他要吃包子,做了包子他又要吃米飯……這時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後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嚐到餓的滋味以後,慢慢地就會按時吃飯了。

人的性格形成與教育、生活環境、家庭氣氛和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學齡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穩定,隨著年齡增長而趨於成熟,並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應該從小抓起。

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疏導。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鬆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鬆。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於被孩子接受。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堅決。孩子那種「以我為主」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2樓:蟲哥說教育

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要以身作則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

3樓:幫主

作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家長個個是疼愛有加,放在手心怕飛,含在嘴裡怕化。無節制地滿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

可以說:孩子的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同時,我們在對待孩子任性的問題上,也應充分理解幼兒獨立性的發展規律。

關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反抗期」。 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對著幹,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

有時好像故意與大人「唱反調」,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你讓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讓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慢慢的這種情形依然延續,孩子經常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當大人提出某種要求時,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髮育現象。任性常常是由家庭的嬌寵造成的,也是與孩子某一時期想獨立的心理特點有關。

為了改變孩子的任性,不妨可以試試以下的幾種方法:

一、創設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絡,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於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所以培養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我們應該多為孩子提供磨練的機會,儘量減少對孩子的百般呵護。

以便讓孩子在交往中能夠自己去克服困難,鍛鍊意志,增強獨立的意識。從而學會並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幫助別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轉移興趣法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當孩子任性起來,非要這要那時,應該利用當時的情景特點,設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興趣點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尤其要教育幼兒在出現不良情緒時,不能將自己長時間地束縛在引起自己不滿的地方或活動上,要讓他們學習運用轉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緒,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衝突時,不能將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衝突或挫折的情緒之中,而應該儘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活動中去。以便使他忘卻那些不合理的要求。這種「興趣轉移法」不僅使幼兒的情緒得到良好的發洩,還能使幼兒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因材施教、正面引導如果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孩子可能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展便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的同時,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則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採用強硬手段。

其實孩子有點「不聽話」並非壞事,往往這種孩子興趣廣泛,有獨立見解,適應環境的能力強,心理髮展也較健康。面對孩子的任性,我們可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童話、故事、寓言裡面的道理來教育孩子。並利用故事中的榜樣和現實生活中的任性相對比,讓孩子從內心裡拒絕任性。

說他不會像某某一樣任性,從而達到我們企盼的結果。

四、做孩子的榜樣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在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長教育觀點要一致。

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形象。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亂許諾,也不要用欺騙的語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誤以為大人心虛、沒理,從而更放縱自己任性的行為。同時,家長不要寵慣、溺愛孩子,以免助長孩子任性的行為。

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們要捨得拒絕,切莫輕易滿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曾對已為父母的人說過:「你知道不知道用什麼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慾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慾望將無止境地增加,那任性也就讓你無法收場了。

「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凡事都有一定的規矩和界線,什麼是該做的,什麼又是不能做的。從小我們就要給孩子指出來?

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先置之不理,後循循善誘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以至哭鬧、撒潑時,大人千萬不要急著去哄他,去抱他,可暫時不予理睬,先讓他把所有「本事」都使出來,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這樣,也會讓孩子深刻明白到:

他的「哭」、「鬧」「小脾氣」是不會起到絲毫作用的,他自然就會罷休。事後,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孩子的任性行為中,有時會蘊藏著積極的因素。

六、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孩子吃飯時很多家長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或者是做了麵條他要吃包子,做了包子他又要吃米飯……這時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後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嚐到餓的滋味以後,慢慢地就會按時吃飯了。

人的性格形成與教育、生活環境、家庭氣氛和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學齡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穩定,隨著年齡增長而趨於成熟,並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應該從小抓起。

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疏導。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鬆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鬆。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於被孩子接受。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堅決。孩子那種「以我為主」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採納答案」。

如何正確引導小朋友學習呢?怎麼引導孩子學習

1.正視孩子的情緒變化。面對孩子因壓力過大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時,一些家長卻總是不以為然,認為自家孩子過於矯情,畢竟每個孩子都要完成相同的作業,憑什麼就你承受不了,效率這麼低呢?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如此的態度,完全是在火上澆油,不僅不給予體諒,反而出言打擊嘲諷,讓他們感受不到爸媽的愛,反而會使孩子心中的壓...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學步時候不敢邁步

方法一 利用學步帶協助寶寶,讓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給寶寶安全感 方法二 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嘗試撿起來,訓練蹲的動作 方法三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邊,讓寶寶慢慢從爸爸這一側走到媽媽那一側 方法四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一上一下 一下一上地練習 方法五 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 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

如何讓企業堅守道德底線,如何正確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本來做過小生意,想過這個問題。一直想要堅守道德底線,雖然最後幹不成了,虧專了,還被屬人嘲笑,但至少我家人,妻子,孩子都站在我這邊,覺得我做的沒錯,比什麼都好。這麼開始的 要敢做,有決心,哪怕虧了,也想著有天會得人心,漸漸貪小便宜的越來越多,家人建議放棄,同夥不幹了,然後失敗告終!想讓企業堅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