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稅基礎是怎麼計算的,什麼是計稅基礎?

2022-09-16 09:06:32 字數 6497 閱讀 3148

1樓:高頓會計職稱

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

2樓:快樂酷寶在路上

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23年釋出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

資產計稅基礎

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2負債計稅基礎

是指負債的帳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一般負債的確認和清償不影響所得稅的計算。

3樓:蒼濤封曉燕

你的問題都很奇怪,計稅基礎?我們一般會計核算都是依據會計法,而企業所得稅依據稅法。在有些情況下,稅法和會計法的計稅不一樣的,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就是依據稅法的計算依據對帳務處理時會計法的差額調整,如果資料一樣的,就不用調整了。

什麼是計稅基礎?

4樓:註冊會計師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5樓:高頓會計職稱

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

6樓:

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收到增值稅發票,發票中的稅金就是可抵扣金額。

銷售時開出發票要交增值稅,有了進項稅可以抵扣,因此可以少交稅了。

購買材料1000,稅170(1000*17%)銷售1200,稅204(1200*17%)需交稅204元因為有了可以抵扣的稅170元,因此交稅204-170=34補充:計算稅金的基礎

7樓:匿名使用者

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資產計稅基礎

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負債計稅基礎

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一般負債的確認和清償不影響所得稅的計算。

8樓:

增值稅的銷項減去進項後就是增值稅的計稅基礎嘛!

還有個稅,2023年3月前抵扣標準是1600元,之後是2000元。

以下例題計稅基礎如何計算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沒理解計稅基礎的概念。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不說不合理的部分,單說合理的部分。

當期發生合理工資支出3500,賬面價值是3500,已經計入當期的成本了,而且在當期計算所得稅時扣除了,下一年度再支付的時候怎麼可能允許你再扣除一次呢,所以其未來可稅前扣除金額為0,其計稅基礎當然還是3500.

10樓:匿名使用者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1、應付職工薪酬在是由工資計提產生的,在工資實際發放後會減少相應的金額。

2、可扣除部分一般都是實發的合理金額。

3、福利費與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按14%,2.5%,2%扣除,職工教育經費超過部分可以結轉下年扣除。

這道題期末的負債賬面金額為5000(尚未支付)未來可扣除金額為3500 (實發時可扣除)計稅基礎為1500

3500*0.25=875的遞延資產

無形資產所得稅的計稅基礎怎樣計算?

11樓:來自鴛鴦湖純樸的菠菜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口徑計算而形成的。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所稱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 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無形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

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 十七條)。

擴充套件資料:

注意事項

1、 無形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處理不當做假

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對無形資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的權力。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是按照企業無形資產的用途和效能加以利用,以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

將只有使用權的無形資產作為有所有權的無形資產下帳,從而增大無形資產攤銷,減少利潤,進而減少所得稅的上繳。

2、 無形資產增加不真實,不合規

企業增加的無形資產有的沒有合法的檔案證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虛增商譽,增大費用

商譽的作價入帳只是在企業合併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期內,擅自將商譽作價入帳,多攤費用、降低利潤。

12樓:拓跋哲瀚崔熙

計稅基礎是這樣的: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150%攤銷。所以,未形成無形資產而記入當期損益的,計稅基礎為零;形成無形資產的,按150%扣除了,計稅基礎也為零。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1200w,形成的應納稅差異為1200-0=1200w。

遞延所得稅負債(假設所得稅率是25%)=1200*25%=300w。

攤銷1200/20=60w/年,轉回遞延所得稅負債60*25=15w借:遞延所得稅負債15w,貸:所得稅費用15w。

13樓:匿名使用者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口徑計算而形成的。

本例中,研究階段支出800萬,直接費用化,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計入當期損益抵減應納稅所得額,抵減時可加計50%,也就是說按照稅法口徑能扣計入「管理費用——研發支出」科目的金額為:800*(1+50%)=1200萬。所得稅前可以扣除1200萬。

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1200萬元,轉入無形資產後按照稅法的規定: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入賬價值的150%基礎進行攤銷。也就是說計稅基礎是無形資產每期末賬面價值的150%是計稅基礎。

所以無形資產入賬時1200萬,入賬時點的計稅基礎就是1200*150%=1800

如果繼續核算的話就是:

假定該無形資產10年攤銷,年末賬面價值為1200-1200/10=1080,年末的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的150%,所以應該是1080*150%=1620

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固定資產,初始確認時入賬價值基本上是被稅法認可的,即取得時其賬面價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在持有期間進行後續計量時,會計上的基本計量模式是「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與稅收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於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

1、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產生的差異

2、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二、資產計稅基礎

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擴充套件資料

除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其入賬價值與稅法規定的成本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

1、對於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有關研究開發支出區分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

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2、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收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但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收累計攤銷

15樓:並非喜歡z5獺

(一)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初始確認以各種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確認時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基本是被稅法認可的,即取得時其賬面價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企業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二)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後續計量固定資產在持有期間進行後續計量時,會計準則規定按照「會計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進行計量,計稅基礎按照「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累計折舊(稅法)」進行計量。由於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規定的不同,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主要產生於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

1.折舊方法的差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如可以按直線法計提折舊,也可以按照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計提折舊,前提是有關的方法能夠反映固定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消耗情況。

稅法一般會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除某些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以外,一般只允許企業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才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折舊年限的差異。稅法就每一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作出了規定,而會計處理時按照準則規定折舊年限是由企業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的。

會計處理時確定的折舊年限與稅法規定不同,也會產生固定資產持有期間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3.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持有固定資產的期間內,在對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後,因稅法規定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固定資產實際發生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也會造成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例如:a公司某項器具,原價為3000萬元,會計上使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3年,稅法規定的最短使用年限為5年,會計和稅法假設淨殘值均為0,計提了2年折舊後,會計期末,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了100萬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會計賬面價值=3000-1000-1000-100=900(萬元)

計稅基礎=3000-600-600=1800(萬元)

通過對上面例子的分析,我們發現,形成該項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原因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折舊年限不同,會計上折舊年限為3年,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5年,每年由於折舊年限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400萬元,2年後會計期末由於折舊年限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合計800萬元。二是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造成的差異,2年後會計期末由於會計上計提了減值準備100萬元,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計提時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實際發生損失時才允許在稅前扣除,由此產生差異100萬元。

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什麼,固定資產如何確定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 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2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

稅金的計稅依據是當月的發生額還是餘額

城建稅的計稅依據是 實際繳納的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國發 1985 19號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的維護建設,擴大和穩定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的 特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凡繳納產品稅 增值稅 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 以下簡稱納稅人 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

消費稅對捲菸和白酒的計稅方法是如何規定的

2009年最新菸草消費稅1 捲菸分類標準 財稅 2009 84號規定 70元 條 含 以上的為甲類捲菸,其餘為乙類捲菸。2 捲菸從價稅率 財稅 2009 84號規定 甲類捲菸稅率調整為56 乙類捲菸的消費稅稅率調整為36 雪茄煙的消費稅稅率調整為36 3 捲菸納稅範圍 財稅 2009 84號規定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