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何時加入協約國,義大利在一戰中到底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

2022-10-02 14:22:23 字數 3643 閱讀 4609

1樓:消逝

義大利轉投協約國

2023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西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

一戰初同盟國成員義大利為什麼加入協約國作戰?

2樓:匿名使用者

1,義大利當初參加同盟國也是三心兩意的。一戰爆發後,義大利首鼠兩端,待價而沽。奧匈帝國在決定對塞爾維亞宣戰前正式徵詢過德意兩個盟國。

相對於德國毫無保留地對盟友的支援。義大利的回答則顯得投機而且怯懦:義大利援引使它免於軍事行動的防禦條款而讓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當奧匈帝國在東線遭到沙俄的重創,博士德國不得不從激烈鏖戰中的西線抽調寶貴的兵力去支援奧軍,以免沙俄衝過喀爾巴阡山隘口去掃蕩匈牙利平原。幾乎就在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戰場對塞爾維亞的又一次輕率的戰役也遭到徹頭徹尾的失敗。面對外強中乾,屢戰屢敗的布頭帝國。

義大利開始蠢蠢欲動,不再想保持中立了。

2,義大利要求得到奧匈帝國領土中的的裡雅斯特,整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沿海區域。德國主張部分滿足義大利的要求,哪怕是把的裡雅斯特割讓給它,以換取義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奧匈帝國即使在德國的壓力下也拒絕了義大利的領土要求。

而協約國為了爭取義大利,在給予義大利奧匈帝國領土問題要「慷慨」得多:不僅明確答應義大利可以取得的裡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達爾馬提亞,還把主要是希臘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島也許給義大利。還同意義大利戰後可以擴大其非洲殖民地並可以參與瓜分土耳其的領土。

而義大利為了重溫把地中海變成內湖的羅馬帝國迷夢,居然相信了協約國的空頭支票,把人家的這一碗米湯高高興興地喝了下去。於是在2023年4月義大利在羅馬和協約國簽署了《倫敦條約》,規定義大利在簽約後1個月對同盟國宣戰。2023年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

出於對德國的懼怕,義大利沒有對德國宣戰。只有在2023年8月28日,在義大利覺得更加安全的,不怕德國報復了,它才對德國宣戰。

當然義大利參戰後變現很水:忙沒幫上,亂倒沒少添。財政枯竭,使它成為協約國的的經濟負擔。

尚未從2023年利比亞戰爭中恢復過來的義大利軍隊裝備低劣,缺乏訓練。阿爾卑斯山和波河前線一敗塗地:宣戰時義大利陸軍總兵力不過87萬。

而僅到2023年底,意軍就**70萬。海軍依靠英國千里迢迢運來的寶貴燃料,才勉強應付。後來要不是日本派來海軍特遣艦隊到地中海接手護航任務,再加上法國海軍幫忙,才把奧匈帝國那支小規模海軍封閉在亞得里亞海灣中。

據說當年威廉二世通報佛蘭肯豪森和魯登道夫義大利終於背盟的時候,魯登道夫說了那句名言:陛下,如果義大利作為我們的盟國參戰,我需要您給我80個師保護它,如果作為敵人和我們作戰,我只需要40個師就可以打垮它。

3樓:匿名使用者

國際社會的外交準則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戰各國參戰都懷著不同的鬼胎,義大利這邊是牆頭草,隨風倒,那邊強大跟那邊,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義大利在一戰中到底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

4樓:匿名使用者

開戰前,義大利是同盟國,但之後加入了協約國陣營

一戰爆發時,義大利是拒絕宣戰.在2023年5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集團.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2023年5月20日於維也納結成的祕密同盟)遂告瓦解.

一戰爆發後,義大利騎牆兩端,兩頭要價,一方面表示願意支援「盟友」;另一方面又與協約國談判進攻奧匈.在協約國「邊境作戰」失利後,意曾暫停與協約國的談判,馬恩河會戰後恢復.由於奧匈不肯過多讓步,而協約國承諾取勝後把原屬奧匈的大片土地和巴爾幹、東地中海一些地區給予義大利,因此促成了《倫敦密約》的簽訂,在得到英國的貸款援助後,義大利於2023年5月23日向奧匈宣戰,而到2023年8月才對德國宣戰,可見還是留了「後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與「盟友」作戰,這最能說明的是

5樓:匿名使用者

b 。一戰性質是非正義的掠奪戰爭,是新舊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戰爭。所以義大利參加戰爭就是為了掠奪別國財產,故而在哪個陣營有利就參加那個。

6樓:匿名使用者

b ,因為性質是帝國主義之間劃分勢力範圍,不存在什麼正義與盟友。

7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義大利到底算同盟國的還是協約國?為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協約國(和德國一塊)

一戰初同盟國成員義大利為什麼在2023年加入協約國作戰?

9樓:匿名使用者

1,義大利當初參加同盟國也是三心兩意的。一戰爆發後,義大利首鼠兩端,待價而沽。奧匈帝國在決定對塞爾維亞宣戰前正式徵詢過德意兩個盟國。

相對於德國毫無保留地對盟友的支援。義大利的回答則顯得投機而且怯懦:義大利援引使它免於軍事行動的防禦條款而讓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當奧匈帝國在東線遭到沙俄的重創,博士德國不得不從激烈鏖戰中的西線抽調寶貴的兵力去支援奧軍,以免沙俄衝過喀爾巴阡山隘口去掃蕩匈牙利平原。幾乎就在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戰場對塞爾維亞的又一次輕率的戰役也遭到徹頭徹尾的失敗。面對外強中乾,屢戰屢敗的布頭帝國。

義大利開始蠢蠢欲動,不再想保持中立了。

2,義大利要求得到奧匈帝國領土中的的裡雅斯特,整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沿海區域。德國主張部分滿足義大利的要求,哪怕是把的裡雅斯特割讓給它,以換取義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奧匈帝國即使在德國的壓力下也拒絕了義大利的領土要求。

而協約國為了爭取義大利,在給予義大利奧匈帝國領土問題要「慷慨」得多:不僅明確答應義大利可以取得的裡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達爾馬提亞,還把主要是希臘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島也許給義大利。還同意義大利戰後可以擴大其非洲殖民地並可以參與瓜分土耳其的領土。

而義大利為了重溫把地中海變成內湖的羅馬帝國迷夢,居然相信了協約國的空頭支票,把人家的這一碗米湯高高興興地喝了下去。於是在2023年4月義大利在羅馬和協約國簽署了《倫敦條約》,規定義大利在簽約後1個月對同盟國宣戰。2023年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

出於對德國的懼怕,義大利沒有對德國宣戰。只有在2023年8月28日,在義大利覺得更加安全的,不怕德國報復了,它才對德國宣戰。

當然義大利參戰後變現很水:忙沒幫上,亂倒沒少添。財政枯竭,使它成為協約國的的經濟負擔。

尚未從2023年利比亞戰爭中恢復過來的義大利軍隊裝備低劣,缺乏訓練。阿爾卑斯山和波河前線一敗塗地:宣戰時義大利陸軍總兵力不過87萬。

而僅到2023年底,意軍就**70萬。海軍依靠英國千里迢迢運來的寶貴燃料,才勉強應付。後來要不是日本派來海軍特遣艦隊到地中海接手護航任務,再加上法國海軍幫忙,才把奧匈帝國那支小規模海軍封閉在亞得里亞海灣中。

據說當年威廉二世通報佛蘭肯豪森和魯登道夫義大利終於背盟的時候,魯登道夫說了那句名言:陛下,如果義大利作為我們的盟國參戰,我需要您給我80個師保護它,如果作為敵人和我們作戰,我只需要40個師就可以打垮它。

10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義大利發現如果加入了協約國,那麼勝算更大,在此基礎上英國法國見此情景在許諾阜姆和達爾馬提亞作為條件,主要原因應該是義大利發現最後的勝利者將是協約國,因為無論什麼戰利品都是以打贏戰爭作為條件,所以要先選好輝獲勝的一方,1戰時的義大利不像2戰時的義大利,比較清楚自身的實力,明白義大利的軍隊和國力無法與歐洲列強對抗,只能是在戰爭中依附於列強然後瓜分戰利品

一戰前,義大利加入同盟國集團,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從同盟國轉為協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與協約國這兩大陣營之間的交戰,在戰前為了能夠擴充己方實力,雙方陣營都對義大利及進行了拉攏,而加入先同盟國後又投向協約國的義大利讓人們看起來這個國家並沒有什麼信義。其實義大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屬無奈之舉,因為當時的義大利剛剛統一,國家實力弱小的義大利根本就無法像自己的盟友們...

一戰時期同盟國和協約國國有哪些,參加一戰的國家有哪一些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塞爾維亞王國 法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 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義大利 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 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 戰爭過程主要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和協約國國家分別是什麼?然後又發生了怎樣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分別有 德國 奧匈帝國 義大利。協約國分別有 英國 法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語 world war i 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 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