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摘抄 讀後感,論語摘抄15則,並分別寫一段譯文及讀後感

2022-11-04 18:11:56 字數 2846 閱讀 3842

1樓:吾道以一貫之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學習不能知道,不思考不能行道,知行不能合一,就在於學與思的關係沒有把握好,學習的知識道理要思考,思考之後就是實踐,實踐成功就要繼續學,實踐不成功也要學習失敗經驗,所以學而思,思而學,是一個發展向上的過程,永遠不會落後的過程。

論語摘抄15則,並分別寫一段譯文及讀後感

2樓:東強哥的老巢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國學經典品品讀《論語》親近孔子,《論語》的摘抄和讀後感

《論語》名句讀後感

3樓:潮jp牌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裡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說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

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

『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

「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論語讀書筆記和摘要5000字

論語讀後感1篇

4樓:毫無痘留

摘錄一點吧~~~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

「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

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前24則每一則的讀後感 5

5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意思是: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習之後要及時鞏固,並能學以致用;要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隻講江湖義氣的朋友。

「有朋自遠方來」,古代「同師為朋,同志為友」。所以孔子所說的朋,至少是能夠談得來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那些人,並不是天天過來找你喝酒,找你閒聊,找你說東家長西家短的酒肉朋友和市井儈夫,這樣的朋友,估計孔子不僅樂不起來,煩都煩死了。

「人不知而不慍」,通常就是「註釋」中的解釋。講的是對自身修養的鍛鍊,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其實也聽說過還有另一種解釋:

「知」和「智」在古代是通用的,論語裡有「知者不惑」,所以,這句話也可以解釋成:人有時候並不聰明,但他也不會抱怨。這一點很難得,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知為知之,知之為通之,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別人說個什麼,他馬上就會說「這個啊,我知道,我太在行了!」,好象天下大事,無所不曉,世間萬物,無所不知。做人不僅要承認自己的知,更要承認自己的無知。

知識浩如煙海,學問窮通天下,誰也無法將其讀完讀精,所以,無知並不是恥辱,用貧乏來掩蓋無知才是恥辱。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君子修為的重要方面!

讀好書,交好友,定好位,我覺得也可以這樣去理解這三句話。

至聖先師(或者說後人編纂論語者)以此做論語開篇,確實是把這三件事作為人生中極重要的大事情來看的,想真正做好也的確不易!我也努力把這三件事做好吧!以此自勉!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00字

論語讀後感bai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du,語言使用的恰當與zhi否,會 dao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 內成敗。其次,說容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 雖不是 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後世卻影響甚遠。最後,論語 限於其採用的文體結構,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200字

讀了 論語 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瞭解的更深更多。論語 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 的學習精神 他...

論語孟子讀後感論語孟子讀後感500字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 孟子 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孟子 的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 三字經 規 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