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唐朝的節度使與都護有什麼不同

2022-11-08 09:12:07 字數 1367 閱讀 5348

1樓:匿名使用者

每一個藩鎮都可以設定節度使,節度使可以管轄藩鎮軍政大權。並且節度使的出現預示著唐朝走下坡路。

都護府在唐朝強盛時期設定的,是專門負責對外擴張領土的。代表了盛唐時期,全國設定都護府也就五六個。

2樓:匿名使用者

節度使相當於土皇帝,軍政,財政,民政他全管了

唐朝節度使和都護府有什麼區別

唐朝節度使和都護誰大?

3樓:起名太麻煩

在一些時期內,這兩個官職都是總領一個地區的軍政大權,在唐初節度使是沒有都護管轄範圍大。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都護府是漢、唐等時代中原王朝為防衛邊境與統治周邊民族而設定的軍事機關。漢代在西域設有西域都護府,魏、西晉設有西域長史府,唐代曾設六都護府。都護府長官稱為都護。

4樓:匿名使用者

節度使大,因為節度使相當於地方的藩王,掌管地方的政治軍隊

唐朝的節度使有什麼特點?

5樓:漫閱科技

擁有一大批由其直接指揮的部屬和軍隊,稱經略軍;對規定數目的邊疆州軍務有完全管轄權,並能指揮該地區所有獨立的軍、鎮和小分隊;歸節度使調動的兵力十分龐大,其數從2萬人到9萬人不等;後勤上,節度使受權支配****下撥的大量資金,受權掌握大量****的資金,用以購置軍糧、軍衣、**裝備等,還可組織所屬軍民屯田,並自己招攬謀士為幕僚。

唐朝節度使跟州郡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節度使相當於封建主 州郡相當於地方**

而有節度使的地方 州郡屬於節度使下轄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是什麼意思呢?

7樓:

唐朝的節度使最開始是武官的一種,主要掌管軍事、防禦外敵,而沒有管理州縣民政的職責。當然後來節度使也開始過問民政,結果到了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勢力大大加強,到了獨攬軍政大權的地步。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與西漢時只負責監督考察不同,已經是駐守一方,獨攬軍政的封疆大吏。

比如劉焉劉虞等人,都是以州牧的身份成為地方軍閥的。所以我覺得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和東漢三國時期州牧在權力和職責上是差不多的,都是掌握一方軍政大權,最後也都發展成了地方軍閥。

唐代有多少節度使,唐代的節度使是幾品官

首先唐朝的200多年,通常被分為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等不同時代。而不同時代裡,節度使得數量是不同的。唐朝的節度使最早是李隆基設立的一共9個半 一,安西節度使二,北庭節度使三,河西節度使四,塑方節度使五,河東節度使六,范陽節度使七,平廬節度使八,朧右節度使九,劍南節度使十,嶺南五府經略使 唐肅宗至德...

古代監察制度其中的 刺史(漢朝)節度使(唐朝)通判(宋朝)是地方監察機構,還是地方監察官名

額,看了百科很久。應該是地方監察官名 刺史是監察官後轉地方軍政長官。節度使是地方軍政長官。通判是監察官兼有州府公事行政權利的地方官 刺史 刺史,職官,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 專封五年 屬前106 始置,刺 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 州 各置...

唐朝玄宗時期為什麼要設定節度使制度,而且後期為什麼會喪失對於節度使的控制能力,以至於釀成了安史之亂

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節度使節度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排程。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唯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 縣 鎮戍。鎮戍是經常性的防禦據點,比較分散,兵力單弱,故每遇戰事發生,必...